出國17年,至今杳無音信,父母在家苦等,卻沒能見女兒最後一面。
這不是講故事,大連的一對老夫妻就經曆了這樣的人間慘劇,
他們的女兒曹茜多年前出國留學,中間和家裡斷了聯系。

父母身患癌症,苦苦等待,想要見到女兒最後一眼,
可是曹茜卻始終沒有回應,她為什麼這樣絕情呢?這則親情悲劇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出身農家,父母望女成鳳
曹茜出生于大連的一個農民家庭,一家人都要依靠田裡的收成度日。
曹父讀過幾年書,可是家裡條件太差,中途辍學了。
在家人的撮合下,曹父很早就結婚了,自立門戶過日子。
雖然結婚結得早,但是夫妻倆生孩子的時間很晚,
這是因為妻子身體不太好,期間一直在療養,
直到曹父25歲時,兩人才終于得到了一個寶貝女兒。
東北地區的計劃生育抓得很嚴,是以曹氏夫妻也就沒有了再生一個的念頭,
開始全力培養曹茜,對女兒視若珍寶。
家裡的條件雖然不好,但是曹父還是盡自己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生活, 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苦。
曹茜也很懂事,從小性格文靜的她,從來沒有抱怨過家裡的不好,一直很堅強。
到了上學的年紀,曹父對女兒開始變得嚴格起來,
因為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的曹氏夫婦,相信讀書能夠出人頭地的道理,
要求女兒一定要用功讀書,出人頭地。
這種情況幾乎是中國大地上廣大農民的縮影,希望兒女能夠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本來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地方,但是曹父的手段過于激烈和強硬了,導緻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國小階段,曹茜表現得很好,年年都是三好學生,各種獎狀拿到手軟。
父母都很驕傲,将她的獎狀貼滿了家中,逢人過來做客,都會表演一波中國式吹噓。
可是當曹茜升上國中以後,和家裡的沖突開始變多,
曹茜開始變得叛逆,不願意再多接受父母的管教。
這樣的情況也屬于青少年心理發展的正常情況,如果正确引導的話,結果還是可以控制的。
但是可惜的是,曹父并沒有多少教育經驗,多年來家長式的作風,
讓他不能接受反駁,于是他開始使用強硬手段去對待曹茜動辄打罵,
父女倆沒有溝通和交流,見面就不對付,處于全面冷戰的狀态。
母親作為普通的家庭婦女,同樣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隻能盡量在中間調和父女沖突,
當然更多的時候是和曹父一起訓斥曹茜,夫妻倆共同給曹茜施加壓力,
家庭氣氛變得越來越古怪,曹茜和家人的關系也很糟糕。
時間逐漸來到了聯考結束,曹茜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迫切地想脫離父母的掌控。
于是她隻選擇了南方的大學,家裡附近的學校一所也沒有填報。
曹茜想要逃離的意圖太過明确,甚至沒有和父母商量,直接就定了下來。
曹茜滿心以為自己可以如願,但是她還是小看了父母。
當錄取通知書下來時,“遼甯師範大學”幾個燙金大字映入了眼簾,
父母擅自修改了她的志願,将南方的大學全部删去,隻保留了東北地區的學校。
曹茜知道了這樣的消息之後,氣得渾身發抖,極度氣憤地朝父親大吼。
曹父可不會理會女兒的看法,直接就是一巴掌摔了下來,大聲訓斥曹茜。
曹茜感覺血液都在朝着大腦處奔湧,眼前漆黑一片,她放聲大哭出來。
出國留學,杳無音訊
曹茜在聯考結束的那個暑假裡,經曆了過山車一般的悲喜遭遇,
但她是一個堅強的女孩,擦幹眼淚之後,她冷靜思考了自己的前途。
目前的她還沒有任何謀生手段,沒有資本和父母對抗,等到升入大學以後,再想辦法脫離父母的控制。
上大學之後,曹茜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沒有父母的管教,自己做主,這種感覺讓她迷戀。
在大學期間,曹茜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她想要出國留學,不再呆在國内,享受更大的自由。
這個念頭一出現在腦海裡,就始終消散不去,曹茜想要出國。
為了達成這個目标,她需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積極參加活動,豐富自己的履曆。
最重要的是,要征求到父母的同意,前期要有父母的支援。
曹氏夫婦兩個都很支援女兒的想法,出國留學這個字眼聽起來就很高端,
家裡從來沒人能出國,這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考慮完前景,還是要回到現實,出國留學的錢該怎麼辦?
曹茜家裡的條件并不好,父母的收入來源也很少,出國留學的8萬元是一筆大數字。
為了曹茜的前途,曹父将家裡的錢全部拿了出來,剩下的缺口就向親戚朋友們去借,
拉下了老臉,總算是湊夠了這筆錢。
曹茜的成績符合出國留學的條件,在辦理完簽證之後,曹茜乘坐飛機去往了德國,正式開始了留學之旅。
曹茜對國外充滿了憧憬與向往,幻想那裡是天堂。
可是當真正來到德國以後,她才知道現實的殘酷。
這裡的物價很高,從家裡帶來的錢根本不夠用,
再加上根據學校規定,曹茜無法外出打工,是以隻能向家裡求助。
家裡實在是不寬裕,無法給予曹茜更多的支援。
曹茜給家裡打過幾個電話,每次都是開口要錢,給父母出難題。
父母堅持彙款3萬多元後,終于開口說了曹茜幾句,罵她是“白眼狼”,“不孝女”,
曹茜眼睜睜看着電話被挂斷,心裡一片冰涼。
曹茜身在國外,心理壓力很大,又受到了父母語氣激烈地質問,
心中的那根線崩塌了,她再也沒有開口管父母要過錢,也再也沒有給家裡來過消息,一副人間蒸發的姿态。
遠在國内的曹氏夫妻,隻在最開始收到過曹茜的兩份來信和幾通電話,之後就再也沒有女兒的消息。
曹茜父母在收不到女兒消息之後,想了各種辦法聯系曹茜。
可是兩個農民沒有那麼多的關系可以利用,曹茜又處在德國,
根本沒有管道,是以這一失聯就是17年,曹茜一直沒有和家裡聯系。
父母身患癌症,女兒始終未曾露面
曹茜的生活如何,我們并不知道,但是曹氏夫妻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之前為了給曹茜湊學費,兩人開口借了親戚的錢,本以為等曹茜學成歸來,可以還掉這筆錢,
可是曹茜一直沒有消息,債主多次相逼,他們就隻能靠自己還債。
兩夫妻靠着地裡的産出,艱難地還完了錢。
可是還沒等他們喘口氣,兩人在體檢中紛紛發現了癌症,這樣的打擊一下子壓垮了他們。
女兒身在他鄉,一直沒有消息,自己又身患癌症,家庭處在崩潰的邊緣,曹氏夫妻不知道路在何方。
随着兩個老人的年紀越來越大,逐漸沒有了勞動能力,
每個月隻能依靠政府的1000塊錢生活,這些錢夠他們的日常支出,
可是對于治病就是杯水車薪了,兩個人的病症就隻能這麼拖着,最後越來越嚴重。
當地的媒體知道了這樣的消息,開始發動力量尋人,并且盡力幫助兩個老人。
在多方的努力下,許多志願者們開始加入了尋人隊伍,在德國華人之中互相交流資訊。
經過多方打聽,他們獲悉曹茜曾經回國看望朋友。
這樣的消息讓曹氏夫妻兩人心寒,女兒不是出事了,她隻是不想見他們!
巨大的打擊之下,兩位老人沒有了心勁,隻想要在臨終之前見女兒一面。
但這樣的請求也無法得到滿足,曹茜本人沒有露面,隻是帶來了一個口信:“我不想見他們”!
根據媒體找到的線索,曹茜在德國畢業之後,改了名字,不想讓家人找到她。
是以在前段時間的尋人活動中,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一些資訊。
曹茜如今在德國定居,已經組建了家庭,并且在一所大學中擔任教授,生活得很好。
可是她就是不願意見到父母,根據知情人的透露,曹茜在交流中說到對父母的怨恨,
父母的極度掌控欲讓她無法呼吸,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
是以才徹底斷絕了和家裡的聯系,多年來未曾回國探望。
就這樣,曹茜一直沒有回國,曹氏夫妻則在癌症的侵襲下堅持了五年,
兩夫妻相繼離世,沒能見到女兒一面。
自從17年前的那次離别,一家人相隔萬裡,始終沒有再相見,
即便是曹茜知道了父母的狀況,得知了他們身患癌症的消息,
也沒有回國探望,最終僵持到了父母生命的最後一刻。
曹茜或許有很多的苦衷,早年間吃過苦頭,可是這麼多年的時間沖洗,還是無法讓她忘記,
這樣的人間悲劇令人垂淚,希望人世間少些親人仇視,多些相濡以沫,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