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育齡婦女減少、生育意願走低,如何扭轉中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

作者:南方都市報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釋出資料,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較上一年下降了138萬人。近幾年,中國出生人口下降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導緻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包括:育齡婦女減少、年輕人婚育推遲、生育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短期影響等。

那麼,中國出生人口數量未來幾年還會持續下降嗎?如何扭轉中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

育齡婦女減少、生育意願走低,如何扭轉中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

1月18日,一名老師在寒假期間帶領部分居住在廣西興業縣“老鄉家園”的孩子們剪紙。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育齡婦女規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顯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向南都記者解釋,排除短期影響因素,出生人口簡單講取決于兩個變量,一是處于生育期的婦女人數,二是生育率的變化。

而最近幾年,中國的育齡婦女總數正大規模縮減。

國家統計局局長甯吉喆在國新辦釋出會上介紹,2021年,15-49歲育齡婦女比上年減少約500萬人,其中21-35歲生育旺盛期的育齡婦女減少約300萬人。

為什麼育齡婦女數量會減少呢?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解釋,育齡婦女數量取決于以往的出生隊列規模,1962-1975年以及1981-1997年大陸出生人口規模均超過2000萬人,在死亡水準緩慢變化的條件下,不同規模出生隊列人口進入育齡期将影響育齡婦女總數。

簡而言之,20-30年前的出生人口規模有多大,20-30年後的育齡婦女規模也就随之變化。

“未來一段時期,1981-1997年間高出生隊列仍是大陸育齡婦女的主體,但後續進入育齡期的婦女數量在縮減,由此導緻育齡婦女總數持續下降。”宋健說。

此外,大陸育齡婦女内部年齡結構趨于老化,“尤其是20-34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女性規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顯,這将給出生人口帶來較大下行壓力。”宋健表示。

如果育齡婦女規模下降,而生育率也得不到提升,那麼出生人口的總體規模就會快速下降。

“近年來,大陸的生育率下降也比較迅速,特别是一孩總和生育率下降抵消了二孩總和生育率上升的效果,這是群衆生育意願走低、婚育年齡推遲、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宋健表示。

“未來能否平緩出生人口下降趨勢,關鍵在于生育率能否有所提升。”宋建認為,這就需加快生育支援政策體系建設,緩解群衆面臨的壓力,推動适齡婚育,提振生育水準。

育齡婦女減少、生育意願走低,如何扭轉中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

在石家莊市婦産醫院孕婦學校,孕婦在教練員的指導下進行孕婦保健操訓練。 新華社資料圖

不斷走低的生育意願

育齡婦女人口規模下降同時,另一方面,生育率也在下降。

“目前中國低生育率的直接決定因素是婚育年齡的不斷推遲和較低的生育意願。”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衛說。

首先,中國育齡婦女本身的生育意願就偏低。

“中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要比低生育率的發達國家低得多。”陳衛說,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準的發達國家中,多數歐美國家的生育意願都在更替水準(總和生育率2.1)以上。即使是處于更低生育率的日本和南韓,生育意願也在更替水準以上。

大陸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是多少呢?

2021年5月,國家統計局釋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時曾釋出,大陸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子女數為1.8個。

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披露了最新的資料: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2017年調查為1.76個,2019年調查為1.73個,2021年調查降到1.64個。“中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持續走低。”

“這個數字明顯低于更替水準。更重要的是,作為未來一段時間生育主力的年輕人的生育意願更低。生育政策的調整,無論是二孩政策還是三孩政策的實施,對年輕人群的影響都較弱。”陳衛表示。

育齡婦女減少、生育意願走低,如何扭轉中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

山東省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助産士指導孕婦使用分娩球促進自然分娩練習。新華社發

婚育年齡或繼續推遲

生育意願在降低的同時,年輕人的初婚年齡、初育年齡在推遲。

根據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1990-2000年中國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由22歲上升到24歲,而到2016年又進一步上升到26.3歲。

而且,和西方國家不太一樣的情況是,中國的婚外生育占比極少。這種情況下,初婚年齡推遲造成生育率的降低。

“婚姻推遲增加了女性終身不婚的可能性,進一步抑制了生育水準。”楊金瑞說。

陳衛此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介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生育的“進度效應”(即婚育年齡的推遲)是生育率低迷和進一步下降的主要原因,生育進度效應對生育率的抑制作用可長達幾十年的時間。

在此期間,生育率在較低水準上小幅度地有升有降、徘徊波動,随着進度效應的減弱和消失,生育率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

而與低生育率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女性的初婚初育年齡仍然較低。2016年日本、南韓、德國、西班牙、瑞典等國家的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0-33歲,而中國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為26歲。

這意味着,未來在社會經濟發展推動下,中國女性婚育年齡仍有進一步推遲的空間,“進度效應”對中國未來的生育率的抑制作用會持續存在。

人口專家認為,随着“95”後、“00”後進入婚育年齡,他們的自我意識更強、觀念更加多元,生育意願可能還會降低,生育率可能還會下降。

采寫:南都記者吳斌 發自北京

編輯:梁建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