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華州八景”到群鳥依戀竹林——淺談生态文明建設

作者:華州文史荟萃

鳥類依戀竹林

作者 李吉超

寫了這個題目,是2021年11月30日想要做的事。結果,卻被一直放置到這兒了,被“坐了冷闆凳”!因為一些繁雜事情和西安的新冠病毒疫情泛濫。今天,又把它拿了出來,繼續着一個多月前的文字奔湧陳述。

(一)

渭南市華州區,位于渭河關中平原東部,系陝西東部農業文明區,是個比較悠久的農耕地區,農耕文明起步早而且進步發達。人們在生産、生活中,曆來就十分重視生态文明建設,及生态文明的和諧配搭,帶來的良性循環又實惠。在古老的華州地區,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農耕文明文化。明、清時期,華州地區就傳頌着“華州八景”之說,随着人們生産、生活的文明進步,且兩度更替發展更新。

而到了民國初期,“華州八景”以原生态文明和諧為特色,顯得更為突出、顯著,文明遠揚。此時的“華州八景”主要内涵是:紅杏十裡、 綠竹千畝、龍山木材、石堤香輪、棗實貫珠、柿果嫣紅、荷蓋翻綠、稻穗垂黃。

從“華州八景”到群鳥依戀竹林——淺談生态文明建設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華縣“綠竹千畝” 自民國華縣志

這時的“華州八景”内容,主要是以華州地區農業生态方面的顯著優勢為特色。這些,都是大秦嶺北麓一線,洪積扇沙石地帶、地形地貌和黃土塬坡地帶,各類植物組合、分布的典型特色。按照自然條件,合理種植适宜自然條件的植物種類,才能擷取最佳經濟、社會效益!

華州地區這種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合理适宜自然條件的生态布局,從民國初期開始,一直延續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

這種适宜的生态分布, 從進入華州區的柳枝鎮開始,紅杏和青竹大面積種植和分布。柿果、水稻和蓮藕,相布在低窪濕地之間。有許多村莊,被青竹嚴嚴實實地包圍着,生态環境極為良好。如:柳枝鎮的上安村;蓮花寺鎮的長壽坡村、劉家河村、肖場村、白石村;杏林鎮的城南村、磨村;瓜坡鎮的過村、灣惠村、良候村、井堡村、故城村、三留村、瓜底村、黃家村;大明鎮的高樓村、孫堡村等;高塘鎮的南堡村等等。

而高大的青竹,也成為許多鳥類夜晚栖息的理想場所。進而,為鳥類提供了生存之地。大面積的青竹林的存在,也推動了當地竹編業的興旺發達,是農民經濟效益活泛了許多。

民國時期的“華州八景”生态布局,突出地展現了華州的良好生态環境圖景和民風民俗。是一副民風淳樸、生态優良生活圖景。今天回頭來看,其生态布局完全符合科學發展理念!是人們所期待的田園生活和生存環境。這一時期,也是自然條件和生物布局最好的曆史時期,一幅農耕文明和優良的生态布局,達到了極緻程度!

(二)

爾後,由于宏觀要求導向性的失誤,在大力平整農田運動中,坡地整平地、小塊并大塊、旱地變水澆田、整齊劃一的修整中,把大面積的杏林整掉了,柿果園林沒有了,原有的植物分布消失了。再在後來的調整過程中,決策者也想恢複原生态布局,幾載努力,也沒有成功。加之農業生産實行責任制到戶後,集體的青竹林,不幾年功夫,就大面積大面積的消失了!幾乎殆盡,成了無竹林的區域!盡管如此,個别地方的村子,還保留了小塊原始青竹林。

從“華州八景”到群鳥依戀竹林——淺談生态文明建設

華州民居前的青竹 李吉超攝

村莊和農田裡,高大的樹木也消失和減少,青竹林面積的銳減。生态環境的改變,各類鳥類生存、生活的栖息地,随之消失,鳥類的存活量急劇下降!人們常見的喜鵲鳥,曾一度在華州地區消失了多年!個别鳥類,可能滅絕。生物種類嚴重失衡,導緻農業生産,病蟲害大量爆發,農藥使用量逐年增加,生産成本也随之加大。生态鍊的斷鍊,導緻生态環境就必然失衡,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态問題……

(三)

當華州區大面積的青竹林要消失的時候,瓜坡鎮瓜底村村民——周民全先生,為了保護本村行将消失的10畝毛竹林,鬥膽地與村裡簽定了承包合同,信心滿滿地要把毛竹林,變成高大青竹林。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栽培,成績斐然。使曾經的毛竹林,一年一年的有了起色!毛竹終成直徑為3公分以上的大竹林!至1999年秋,每日傍晚,周圍就有萬隻灰椋鳥,集體栖息在瓜底村青竹園裡。每臨傍晚時分,喜歡群居生活灰椋鳥,就在他的竹林上空盤旋,時而飛來,時而飛起,盤旋察看,伴随着鳥聲不斷,龐大陣容,猶如群體活動的軍陣操練一般。景象極為壯觀,引來周圍村民觀看這一多年未見生态奇觀。對此,《渭南日報》1999年11月16日,作了報道;《華商報》11月18日,954期,也給予轉載。

從“華州八景”到群鳥依戀竹林——淺談生态文明建設

2004年周民全的竹園 王曉光攝

瓜底村的青竹園,經過承包人周民全的細心管護,青竹茂盛,青竹長高長粗,每年吸引的鳥類栖息量,越來越多。到2002年3月,夜間鳥宿量,達到6萬多隻。見《陝西日報》,2002年3月3日第二版的消息;《陝西勞工報》9月30日和《陝西科技報》第2534期第一版、《陝西農民報》第3078期8版,同時都作了報道。

不知是灰椋鳥特别喜歡集體栖息竹林?還是過去大片青竹林的消失,沒有了夜裡理想的栖息之地,都來聚集到這塊周圍唯一的竹林裡來了?還是竹林主人特别喜歡灰椋鳥之故?也還是各類鳥類都愛依戀着竹林而居?僅僅一年的功夫,周民全的成林青竹園,夜裡灰椋鳥栖息量,一下子猛增到了百萬隻之多!

從“華州八景”到群鳥依戀竹林——淺談生态文明建設

周民全竹林吸引來的灰椋鳥 自林業志

周民全的竹林,到2003年4月,10畝竹園要承載百萬隻灰椋鳥夜晚在此留宿。消息報道見《陝西農民報》2003年4月19日,第3140期第二版“百萬候鳥的司令員——周民全”!又見《渭南日報》2003年4月16日總第4016期第3版;《渭南日報》2003年11月22日第1版報道的消息。2003年11月29日,《陝西農民報》,總第3232期第3版以“生态招鳥 鳥戀環境 灰椋鳥再次做客瓜底村”為題,再次報道。

這時留宿的鳥類,把個直挺挺的青竹,都壓彎了腰!竹園的承載能力,達到了極限!每到夜幕降臨,夕陽西下時分,各路灰椋鳥,在空中來回飛旋,盡情表演,陣容龐大,表演得精彩紛呈。這種罕見生态景觀,吸引周邊群衆及遠到的愛好者,驅車前往觀看!一時成了一種新鮮的、罕見的時尚風潮!!!灰椋鳥們熱情地為人們表演一番後,不一會兒,聽到鳥聲喳喳不絕于耳,又一陣風似的魚貫而入竹林。夜幕變成了黑色時分,又一聲不響,靜靜悄悄的,沒有一絲的鳥鳴之音!鳥無聲息地栖息一晚,到了黎明時刻,它們又都分批次地離開竹林,飛奔各處地方,去覓食生活……

周民全小小的10畝地青竹林,經過精心管護,僅僅四、五年時間,就為百萬隻鳥類,護成了理想的栖息之地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宣傳部門的重視!各類媒體,對比作了轟炸式宣傳。先後宣傳的媒體有:上海電視台、陝西電視台、渭南電視台、原華縣電視台,都做了宣傳報道。

從“華州八景”到群鳥依戀竹林——淺談生态文明建設

陝西省護鳥愛鳥第一人周民全 自林業志

此時,陝西省林業廳對周民全多年來,護林愛鳥護鳥的事迹,也給予充分肯定!送來了“愛鳥護鳥先進個人”榮譽證書和5000元獎金,予以肯定和鼓勵!周民全先生沒有辜負期望,多年來,一直堅持着護竹愛鳥情懷,初心始終不變!

(四)

近幾十年來,那種以破壞、毀害和損害生态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快速發展模式,越來越受到質疑和丢棄,也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保護和恢複良好的生态環境,已經形成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國家采取得力措施,依法依規,保護人類共同生活的自然環境,保護和恢複良性的生态環境,有力措施不斷出台,執行有力,鐵腕治霾,已成為國家的國策和全民的自覺行動。

從“華州八景”到群鳥依戀竹林——淺談生态文明建設

華州青竹林 李吉超攝

在“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号召作用力和影響力,共同作用下,保障了執行力。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執行得更加堅定有力。保護良好環境,是全國的第一共識和要務!環評不過關,實行“一票否決”!堅決實行保護和恢複并舉的方針,措施得力,效果顯著。各地呈現出的藍天白雲天氣景象,已成常态化了!

同時,出台了不少很好的、切實可行的執行措施。絕對的要實施保護秦嶺生态環境,鐵手腕,劃定責任保護區域範圍,責任到地方官員,目标明确,硬措施予以絕對保護和恢複。出台一系列環保、森林、草原法律、法規依據。科技領先,開發清潔能源(煤改氣、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減少C排放;各地興建國家森林公園建設、設定大地域的自然保護區、封山育林,荒山荒坡退耕還林、還草、保障退耕還林,還草農戶經濟利益、深山區異地扶貧搬遷、關,停對環境污染,低産能,低效益小型不過關的企業、鼓勵新興能源企業發展、各地一年兩季的植樹造林,種樹種草活動、大面積,廣地域的飛播造林綠化措施、庭院綠化,美化、城市公園,公共場所的綠化,美化、義務發放樹苗,鼓勵市民栽植等等措施,共同作用下,保護、恢複自然生态環境的步伐,顯著提升和加快。社會、經濟、生态綜合效益明顯。

(五)

近幾十年來, 堅持保護和恢複自然生态環境并舉措施,已成為人們的廣泛共識。良好的生态環境效果,已經顯現出來,它應有的良好效應,局部表現在:

2002年12月8日,《陝西農民報》,第3096期,第2版,報道的華州區瓜坡鎮“故城村 35年封溝育林 山青林茂鳥鳴”消息。反映了這村,堅持多年封溝育林的生态效果。

《陝西科技報》,2002年10月26日,第2546期,第一版,報道的“華縣罐區稭稈全部機械還田”消息。這裡,一改過去,焚燒秋作玉米稭稈,嚴重污染環境的做法。采用大力發展大型機械化還田機的做法,措施得力。既保護了空氣環境免受污染,又增加了土壤肥沃程度。兩全其美,一舉多得的做法,值得在全省推廣應用。

2003年10月31日,《渭南日報》,第4213期,第2版,報道“華縣稭稈綜合利用和市場開發”的消息。說的是玉米稭稈被粉碎後,添加纖維分解酶後,用做家畜、家禽食用飼料的事。既利用了玉米收獲後的大量稭稈,又解決飼料不足的問題。

《陝西農民報》,2004年11月2日,第3371期,第一版頭條,報道了“華縣十萬畝玉米稭稈全部還了田”消息。在這兒,其機械還田已成規模,社會效益顯著。綜合效益雙赢的事,環保又多用,利國又利民值得各地效法。

2004年5月8日,《渭南日報》,第4393期,第二版,報道的華州區瓜坡鎮“井溝村人轉變觀念用心管好【搖錢樹】”消息。這個村位于黃土塬坡頭位置,所有耕地,不是溝,就是坡。他們村積極響應退耕還林号召後,在全縣率先起步,全部栽植經濟林——花椒樹的事。形成了規模,赢來了市場,家家戶戶都栽植。經濟、環保、生态效益多赢。表率、引導作用突出。

從“華州八景”到群鳥依戀竹林——淺談生态文明建設

井溝村被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 自林業志

《陝西勞工報》,2004年7月22日,第2版,星期四,報道的“華縣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實施封山育林”消息。實作了社會、經濟、秦嶺生态環境保護、推動了旅遊産業穩建發展,多重效果明顯的事例,影響很大。

以上事例,均說明生态環境,在一年年的好了起來。逐漸步入良性循環了!

(六)

近幾年來,鄉村、城市植綠、護綠、美化生活環境,已成規模之勢。華州區雖然以往的“千畝綠竹”景象,很難恢複到位,但鄉村居民,院前屋後,栽竹護竹,有了效果。在北方城市廣場、公園,栽植青竹,作為長年綠色景觀,有了一定的規模,見了實效。

華州區的華州公園、太平湖公園等公共場所的青竹園,已成了局部青竹林。傍晚時分,就有不少鳥類栖息。成了鳥類的理想家園。

從“華州八景”到群鳥依戀竹林——淺談生态文明建設

太平湖公園竹林上空的鳥群 李吉超攝

特别是太平湖公園,每到黃昏,夕陽西下時,成群的各類鳥,呼嘯着在空中飛旋,叽叽喳喳叫聲不絕。成了一道壯麗的景觀,引來許多市民争相觀看!

鳥類喜歡歇息竹林,竹林是鳥類栖息生存的理想之境,竹林也因鳥類栖息而根深葉茂。二者互相依存,共同繁榮發展。優質良好生态環境,不僅能夠保持生物的多樣性,共榮共存。也能夠為人類社會,提供良好生存、生活環境條件!

黨和國家,曆來十分重視生态文明建設。堅信,全國的生态文明建設,隻會越來越好!華州區同樣,也會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

渭南市華州區民研會李吉超

位址:渭南市華州區古鄭路質監小區

電話:15191313036

2022/01/6日、7日、14日、15日和16日草成

2022/01/18修改。

圖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李吉超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荟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