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鬥被稱為毛主席的得意之作,被世界各大軍事學院列為經典案例,甚至可以說是毛主席的指揮。這場戰争直接拯救了中國的未來。面對裝備精良、四面八方包圍的國民黨軍隊,毛主席又将如何指揮?隻有3萬紅軍打敗了40萬敵軍,一下子扭轉了戰場局勢,最終取得了勝利。

1934年10月,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隊開始對紅軍進行第五次包圍,此時擁有軍事指揮權的報告和王明犯了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最終導緻紅軍的反包圍徹底失敗,無數戰士犧牲在戰場上,為了儲存紅軍唯一的生命力,被迫選擇了大規模轉移。不提以前的強戰,當時紅軍總人數隻有8萬人,國軍總兵力有30萬人,裝備精良。經過7天7夜的奮鬥,紅軍最終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線,但同時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直到戰鬥結束,紅軍主力部隊從8.6萬多人直接銳減到3萬人,其中許多兵團全軍覆沒,紅軍的血液染紅了湘水。
蔣介石
是以,百姓提出了3年不喝湘水,10年不吃河魚的口号。當時,我軍中的一名德國軍事顧問在敵軍包圍和攔截的情況下,仍然按照以前的計劃繼續向西南地區前進,使我軍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在這種生死存亡之際,毛主席站出來說,此時要盡快脫離敵人主力部隊。隻有在地方最薄弱的地方前進,才能擺脫危險處境,在戰場上獲得主動權。
毛主席的這個想法得到了當時大多數将軍的認可。1935年1月,紅軍成功攻克遵義後,我黨内部的将軍聚集在這裡舉行了具有曆史轉折點意義的會議。經過中央政治局投票,毛澤東在我們黨内的上司地位正式确立。毛主席獲得了軍事指揮權,但紅軍成為了下一步該去哪裡的緊迫問題。
蔣介石得知紅軍占領了遵義,傷亡慘重,立即乘勝追擊,想一舉消滅紅軍,于是決定從四個方面包圍40萬大軍。要知道,此時駐紮在遵義的3萬紅軍中,有些是殘廢的,有些連槍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勝負是顯而易見的。為了擺脫國軍包圍的危險,毛主席決定放棄已經占領的遵義,渡過長江。但是,要過長江,必須通過貴州地區的赤水河。
這樣震驚世界的對峙漸漸拉開了序幕。當時駐紮的一個旅,人數約為6000人左右。毛主席決定先派出1萬人的兵力全軍覆沒。但是,國軍的實力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差,也沒有想象到能遠遠超過以前戰鬥過的其他部隊。最重要的是,以前得到的資訊也是很大的偏差。原來敵軍駐紮在這裡的部隊不是旅,而是三個旅,除此之外,源源不斷的增兵即将從後方到來,是以不能因公開宣布而撤退。
長期的戰鬥消耗隻會使我軍原有火力不足的情況更加被動。毛主席很快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重新仔細考慮後,決定放棄與國軍的對抗,從西邊越過敵手。由于資訊錯誤,毛主席坐在上司裡後經曆了第一次失敗,但在後期的作戰中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月28日,我軍戰士接近敵手時,敵人已經在這裡等了很久。敵軍發現紅軍的動向後,立即派出9個旅的兵力埋伏在紅軍經過的地區。這時國民黨軍隊也在長江兩岸部署了重兵。
紅軍雖然渡過了赤水,但面對長江口,中軍守衛的國軍隻能轉移到離長江口很遠的赤水西安。毛主席深思熟慮後,決定改變原來的行軍路線。
與紅軍會合的計劃決定将所有部隊向敵人集結到兵力最少的地方,這時最好的目标是在雲南。中央上司在這個小鎮上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叫做紮西會議。這次會議總結了紅軍面臨的各種問題,開始探讨突破敵軍的方案。
在這裡,毛主席提出了大膽的想法,決定渡過赤水河,回到貴州境内。這個想法一出來,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疑惑,議論紛紛。為什麼還要回去?毛主席向人們解釋說,這樣做是不讓敵人掌握我們的動向,讓它混亂。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以微弱的克制找到突破口,走出包圍圈。這句話一出來,人們紛紛鼓掌。
敵軍完全不知道紅軍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2月15日,毛主席率領紅軍渡過赤水,戰士們在毛主席的上司下回到貴州境内,給敵人以回馬槍。這時敵人的作戰情緒很低落。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我軍一鼓作氣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在這次戰鬥中,我軍戰士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大大地挫傷了國軍的士氣。此後的兩天裡,我軍又殲滅了敵軍的八個團。這次戰鬥是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勝利,武器裝備也得到了充分的補充。毛主席計劃駐紮在遵義,以遵義為中心建立革命根據地,發展紅軍部隊。蔣介石看到這一情況,不甘心地向毛主席發出了挑戰書,決心在敵手附近與紅軍決一死戰,親自指揮。
不久戰争開始了。由于實力懸殊,紅軍再次陷入國軍包圍之中。但是,作為一個偉大的戰略家、思想家,毛主席不能輕易地摧毀敵人的生命力,如果蔣介石這樣做,那麼果斷、撤出主戰場、三渡赤水、使用迂回戰術、儲存敵人的力量。但是這個決定卻遭到了委員會的反對。如果攻擊北新疆,勝利的可能性很大。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紅軍的士氣,還可以獲得大量的軍事物資。這種提議得到了委員會全體人員的支援,隻有一位毛主席。為了表示反對,不引起不必要的内讧,毛主席隻能對此保持沉默。到了晚上,毛主席輾轉反側。
難以入眠,他覺得此戰必定兇多吉少。于是,毛主席便提着馬燈找到周恩來,講到其中的利害關系,又連夜找到朱德進行商讨。3月11日,以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為首再次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并說服其他委員停止作戰計劃。
到了晚上,前線傳來消息,此時集結了大量的國軍,并且設下了埋伏。衆人得知消息後,着實都捏了一把汗,如果不聽從毛主席的建議的話,後果将不堪設想。毛主席,再一次證明了自己超常的戰略眼光和思想,也正是因為毛主席的極力主張,才避免了紅軍遭遇險境的風險,毛主席所做出的所有決斷。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此前敵軍在場所安插的薄弱兵力,其實都隻是假象,就是想誘騙紅軍深入。
既然這樣,毛主席也将計就計,陪蔣介石來演好這一出戲,随即派遣一小股部隊假裝向西南方向尋找突破口。國軍見狀,立即集結大部隊向西南方向集結。與此同時,北方的軍隊就開始有所松懈,我軍突然向北方開始進軍,猶如猛龍過江般渡過了赤水河,擺脫了國軍的追擊。
此時的敵軍從上到下都被紅軍搞得暈頭轉向。氣急敗壞的蔣介石再也坐不住了,親自乘機從重慶飛抵貴陽,勢必要将紅軍一舉殲滅。紅軍渡過赤水後,并沒有走多遠,而是隐蔽在樹林中觀察敵軍的動向,而此時,附近的國軍再一次形成合圍。毛主席見時機已到,依然采用迂回戰術,讓朱德率領兩支小部隊假裝與國軍決一死戰,引起大部隊的注意,自己率領紅軍主力迅速向防禦松懈的西南方向行軍。
毛主席的瞞天過海之計實在是妙,毛主席帶領着紅軍在國軍的眼皮下上演變戲法,硬是牽着幾十萬國軍的鼻子走。第四次成功渡過赤水河,預示着紅軍已經完全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并朝着貴陽的方向大步前進,到處宣揚我軍馬上就要打到貴陽,将老蔣活捉。當這一消息很快傳到蔣介石的耳朵裡時,他的心中驚恐萬分。
然而,更讓他感覺心神不定的是,在這種危機時刻,他手上已經無兵可調,因為大多數的兵力已經被調往他地,此時貴陽内部的守軍僅僅隻有400多人,無奈之下,隻好讓前去駐紮在雲南等地的軍隊前來支援,同時指令守城部隊死守機場,準備随時逃跑。
老蔣沒想到這一次又中計了,我軍根本沒有想要攻打桂陽,而是直接朝着昆明進發,而此時昆明沒有任何駐軍。就這樣,毛主席率領部隊抓住機會,從金沙江的防線缺口平安度過,直達川西平原等地。自此,我軍成功擺脫敵軍的包圍圈,把國民黨40萬大軍遠遠甩在了身後。當蔣介石得知毛主席率領紅軍渡過長江的消息時,才知道自己中計了。從這場戰役中我們可以發現,戰争其實并不隻有雙方軍事上的較量,更多的還在于戰術的運用,要知道。一國軍事學院都沒上過的毛主席,卻能在每場戰役中都能以弱克強化被動為主動,帶領紅軍所向披靡,最終取得革命性的勝利,更是挽救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