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鄉的回憶:過年 • 放炮

作者:徐靜怡

又是一年年味兒越來越近的時候了,寫一寫兒時過年的經曆,也回憶一下我在巢湖軍分區幹休二所愉快的童年生活。

故鄉的回憶:過年 • 放炮

又是一年年味兒越來越近的時候了,寫一寫兒時過年的經曆,也回憶一下我在巢湖軍分區幹休二所愉快的童年生活。

(一)過年

小時候,小孩子大概是最愛過年的。

小時候的年熱熱鬧鬧的,用現在的話說,叫很有儀式感。

我不知道巢湖本地過年的習慣是什麼,我隻知道到了冬天,很冷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挂上了香腸、鹹肉、鹹鴨、鹹魚等等。年跟前了,家裡有人會做蛋餃的,便生起蜂窩煤爐子,花一個下午的時間,用一把勺子、一塊肥肉和一盆調好的肉餡兒,慢慢地做金黃誘人蛋餃的,我們嘴饞的小孩子便圍着火爐,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待在廚房,不看電視,不做遊戲,一面烤火,一面興奮地看大人做蛋餃,等着做熟的蛋餃陸陸續續出爐,因為我們的等待不會白費,我們能吃趁熱吃到剛做好的蛋餃,吃到飽。

爺爺家過年的餐桌中間,永遠不會缺咕嘟咕嘟冒着熱氣兒的銅火鍋以及各種葷菜素菜,還有糖醋排骨、炸雞翅根、炸雞翅中、炸丸子、蛋餃、鹵牛肉片、香腸、藕夾……桌子上擺的都是平時不經常吃的美味,那麼多好吃的菜在桌上,對小孩子來說,怎麼會不開心?

爺爺家的果盤裡,各種水果糖果幹貨之類的也多了,蘋果、橘子、橙子、巧克力、奶糖、軟糖、瓜子兒、花生……裝得滿滿的,甚至還會有人給爺爺家送大的奶油蛋糕,上面點綴了紅的黃的花兒,雖然那時候蛋糕盒很簡單,透明的蓋子、粉紅色的盒子,沒有特别精緻的包裝,沒有特别精緻的外形。爺爺每次給我切蛋糕的時候,總是會把奶油多的地方切下來給我吃,我吃完了,如果還沒吃夠,再從蛋糕上把奶油花切下來給我吃,我吃得可開心了。

過年的時候自然離不開吉利話,大早兒的,到了爺爺家,爺爺就準備好了壓歲錢,等着我的到來了。爺爺在卧室正坐,面前放一個墊子,我和表哥一邊給爺爺磕頭,一邊說:“祝爺爺新年快樂,健康長壽……”爺爺也笑得合不攏嘴,我們磕完頭,就能拿到爺爺給的壓歲錢了。

有時候爺爺也會讓我和哥哥比,誰磕得多就拿得多。哥哥的速度比我麻溜,我看哥哥磕得快,我便有些急了。但是爺爺更疼我,爺爺會耍賴——我磕兩個爺爺給我數三個,哥哥磕兩三個爺爺還說有幾個磕得不如妹妹的标準,每次爺爺給我的壓歲錢總是會比哥哥的多。而我拿到壓歲錢後總是毫不猶豫跑到爸爸跟前,一分不少地都給了爸爸,一點不手軟。

故鄉的回憶:過年 • 放炮

又是一年年味兒越來越近的時候了,寫一寫兒時過年的經曆,也回憶一下我在巢湖軍分區幹休二所愉快的童年生活。

(一)過年

小時候,小孩子大概是最愛過年的。

小時候的年熱熱鬧鬧的,用現在的話說,叫很有儀式感。

我不知道巢湖本地過年的習慣是什麼,我隻知道到了冬天,很冷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挂上了香腸、鹹肉、鹹鴨、鹹魚等等。年跟前了,家裡有人會做蛋餃的,便生起蜂窩煤爐子,花一個下午的時間,用一把勺子、一塊肥肉和一盆調好的肉餡兒,慢慢地做金黃誘人蛋餃的,我們嘴饞的小孩子便圍着火爐,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待在廚房,不看電視,不做遊戲,一面烤火,一面興奮地看大人做蛋餃,等着做熟的蛋餃陸陸續續出爐,因為我們的等待不會白費,我們能吃趁熱吃到剛做好的蛋餃,吃到飽。

爺爺家過年的餐桌中間,永遠不會缺咕嘟咕嘟冒着熱氣兒的銅火鍋以及各種葷菜素菜,還有糖醋排骨、炸雞翅根、炸雞翅中、炸丸子、蛋餃、鹵牛肉片、香腸、藕夾……桌子上擺的都是平時不經常吃的美味,那麼多好吃的菜在桌上,對小孩子來說,怎麼會不開心?

爺爺家的果盤裡,各種水果糖果幹貨之類的也多了,蘋果、橘子、橙子、巧克力、奶糖、軟糖、瓜子兒、花生……裝得滿滿的,甚至還會有人給爺爺家送大的奶油蛋糕,上面點綴了紅的黃的花兒,雖然那時候蛋糕盒很簡單,透明的蓋子、粉紅色的盒子,沒有特别精緻的包裝,沒有特别精緻的外形。爺爺每次給我切蛋糕的時候,總是會把奶油多的地方切下來給我吃,我吃完了,如果還沒吃夠,再從蛋糕上把奶油花切下來給我吃,我吃得可開心了。

過年的時候自然離不開吉利話,大早兒的,到了爺爺家,爺爺就準備好了壓歲錢,等着我的到來了。爺爺在卧室正坐,面前放一個墊子,我和表哥一邊給爺爺磕頭,一邊說:“祝爺爺新年快樂,健康長壽……”爺爺也笑得合不攏嘴,我們磕完頭,就能拿到爺爺給的壓歲錢了。

有時候爺爺也會讓我和哥哥比,誰磕得多就拿得多。哥哥的速度比我麻溜,我看哥哥磕得快,我便有些急了。但是爺爺更疼我,爺爺會耍賴——我磕兩個爺爺給我數三個,哥哥磕兩三個爺爺還說有幾個磕得不如妹妹的标準,每次爺爺給我的壓歲錢總是會比哥哥的多。而我拿到壓歲錢後總是毫不猶豫跑到爸爸跟前,一分不少地都給了爸爸,一點不手軟。

(二)放炮

小時候,過年都是要放放炮的。

長長的鞭炮,紅紅的一串,買回來的時候,是盤起來的一大卷。把一卷鞭炮拆開以後,用長長的叉子挑起來,或者挂在晾衣繩上、樹枝兒上,點着了,便看引線的火花燒得滋滋的,不一會兒便噼裡啪啦地炸開了,越炸越短,瞬間空氣中彌漫着濃濃的火藥味兒還有久久散不去的灰白色的煙霧。爺爺家一般在中午12點的時候放鞭炮,長長的鞭炮震耳欲聾,我一邊捂着耳朵一邊看着鞭炮放得熱熱鬧鬧的,直到放完。

當然,家裡有的不隻是鞭炮,爸爸會給我買很多種炮,晚上陪着我放。有的炮點燃以後會飛到天上,有的會在地上一邊變幻着火花的顔色一邊轉圈圈……我膽子小,不敢自己點,很多炮都是看着爸爸或者表哥點。我一般玩兒一種細細長長的、一頭有引線的炮,我手握着炮尾,炮頭沖着天上,爸爸用打火機點燃後,它會沖着天上有節奏地噴出一個一個顔色不一樣的火花,紅的綠的黃的藍的很是好看。我還會玩兒那種點燃以後發出銀色火焰的小炮竹,我們叫它“小呲花”,這種我們往往會買很多回來放,因為它安全,我自己也敢點着放了。

長長的鞭炮,對于小孩子來說,可不止挂着放這一種方法了。爸爸會帶着我和哥哥,把鞭炮上一個一個小炮揪下來,還會給我們買上幾盒兒像火柴一樣擦着後往外一扔馬上就炸的擦炮,給我們解鎖了鞭炮的新玩兒法——

把揪下來的鞭炮插在土裡放,鞭炮一炸,土也能炸出一些土坷拉,我雖然不敢放不敢點,但是我看得也興奮不已。這個已經是最基礎的玩兒法了。

那時候爺爺家雜物間旁會堆一些酒瓶子,爸爸帶着我們把揪下來的引線長的鞭炮放在瓶口,點着後,迅速松手,最快速度跑開,讓鞭炮在酒瓶子裡爆炸。還用同樣的方法,把鞭炮放進竹竿裡放,看着竹竿被炸得裂開了,我們也興奮不已——達到我們的預期了。

後來哥哥出主意:我們去田裡放炮吧,還可以炸糞坑,看看是什麼效果。我和爸爸一緻贊同。那時候,巢湖沒有那麼多高樓,想找塊有糞坑的田地還是挺容易的。哥哥帶上幾盒擦炮,一次劃一根、一次劃兩根地丢進糞坑裡炸。如果有人或者是有小孩子經過那個糞坑,哥哥會一次劃三四根一起丢進去。雖然得到的不是我們想象到的畫面,但是我們為這個創意的産生和完成感到很得意。小孩子哪有那麼多壞心思呢?無非就是調皮、找樂而已,自己找樂就罷了,還有我爸同意我們找樂帶着我們一起皮、一起找樂。

如果下過雪,幹休所大院裡有雪堆,我和哥哥有時候會把揪下來的鞭炮插在雪堆裡點,有時候緊挨着雪堆旁有别的小孩子在玩兒雪,沒注意到我們放炮,我們便趁着這時候點燃小炮竹,看着雪炸到他們的身上,我們暗自竊喜,覺得甚是好玩兒。

炸酒瓶子、炸竹竿、炸糞坑、炸雪堆已經無法滿足我們調皮搗蛋的心态了,也許熊孩子的“熊性”真的是天生的吧。

後來,爺爺家養了一隻京巴,從成都帶回來的,這隻狗沒聽過放炮聲,第一年在巢湖過年,便被爆竹聲吓得在家狂吠不止、挨着屋往床底下鑽,如同發瘋了一般。我和哥哥發現這狗害怕放炮,我們和我爸一商量,下午我們就又有事兒幹了——放炮,吓狗。

下午爺爺奶奶媽媽姑媽他們打麻将,爸爸帶我和哥哥玩兒,我們把狗哄出來,叫到陽台上用牽引繩拴起來,摸摸它的頭、和它握握手。這隻傻乎乎的狗也許隻是覺得我們喜歡它、和它玩兒罷了。我們趁其不備,突然往它身邊丢兩個小甩炮,“啪”的一聲,把它吓得一激靈,不知所措地看着我們。我們繼續逗它玩兒,摸摸它腦袋,安撫它,然後在它身後放兩個小炮竹或者是擦炮,把它吓得直叫,想往屋裡跑。我們笑得前俯後仰,奶奶甚是心疼,但是看是我爸帶着我們在陽台上放炮玩兒,又非常無奈,隻能心疼地說:“我的個乖乖兒嘞,把我的狗吓很了!”接着把狗喚進屋,讓它回窩躺着睡覺。看着吓得不輕的狗,我和哥哥也心滿意足。

故鄉的回憶:過年 • 放炮

又是一年年味兒越來越近的時候了,寫一寫兒時過年的經曆,也回憶一下我在巢湖軍分區幹休二所愉快的童年生活。

(一)過年

小時候,小孩子大概是最愛過年的。

小時候的年熱熱鬧鬧的,用現在的話說,叫很有儀式感。

我不知道巢湖本地過年的習慣是什麼,我隻知道到了冬天,很冷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挂上了香腸、鹹肉、鹹鴨、鹹魚等等。年跟前了,家裡有人會做蛋餃的,便生起蜂窩煤爐子,花一個下午的時間,用一把勺子、一塊肥肉和一盆調好的肉餡兒,慢慢地做金黃誘人蛋餃的,我們嘴饞的小孩子便圍着火爐,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待在廚房,不看電視,不做遊戲,一面烤火,一面興奮地看大人做蛋餃,等着做熟的蛋餃陸陸續續出爐,因為我們的等待不會白費,我們能吃趁熱吃到剛做好的蛋餃,吃到飽。

爺爺家過年的餐桌中間,永遠不會缺咕嘟咕嘟冒着熱氣兒的銅火鍋以及各種葷菜素菜,還有糖醋排骨、炸雞翅根、炸雞翅中、炸丸子、蛋餃、鹵牛肉片、香腸、藕夾……桌子上擺的都是平時不經常吃的美味,那麼多好吃的菜在桌上,對小孩子來說,怎麼會不開心?

爺爺家的果盤裡,各種水果糖果幹貨之類的也多了,蘋果、橘子、橙子、巧克力、奶糖、軟糖、瓜子兒、花生……裝得滿滿的,甚至還會有人給爺爺家送大的奶油蛋糕,上面點綴了紅的黃的花兒,雖然那時候蛋糕盒很簡單,透明的蓋子、粉紅色的盒子,沒有特别精緻的包裝,沒有特别精緻的外形。爺爺每次給我切蛋糕的時候,總是會把奶油多的地方切下來給我吃,我吃完了,如果還沒吃夠,再從蛋糕上把奶油花切下來給我吃,我吃得可開心了。

過年的時候自然離不開吉利話,大早兒的,到了爺爺家,爺爺就準備好了壓歲錢,等着我的到來了。爺爺在卧室正坐,面前放一個墊子,我和表哥一邊給爺爺磕頭,一邊說:“祝爺爺新年快樂,健康長壽……”爺爺也笑得合不攏嘴,我們磕完頭,就能拿到爺爺給的壓歲錢了。

有時候爺爺也會讓我和哥哥比,誰磕得多就拿得多。哥哥的速度比我麻溜,我看哥哥磕得快,我便有些急了。但是爺爺更疼我,爺爺會耍賴——我磕兩個爺爺給我數三個,哥哥磕兩三個爺爺還說有幾個磕得不如妹妹的标準,每次爺爺給我的壓歲錢總是會比哥哥的多。而我拿到壓歲錢後總是毫不猶豫跑到爸爸跟前,一分不少地都給了爸爸,一點不手軟。

(二)放炮

小時候,過年都是要放放炮的。

長長的鞭炮,紅紅的一串,買回來的時候,是盤起來的一大卷。把一卷鞭炮拆開以後,用長長的叉子挑起來,或者挂在晾衣繩上、樹枝兒上,點着了,便看引線的火花燒得滋滋的,不一會兒便噼裡啪啦地炸開了,越炸越短,瞬間空氣中彌漫着濃濃的火藥味兒還有久久散不去的灰白色的煙霧。爺爺家一般在中午12點的時候放鞭炮,長長的鞭炮震耳欲聾,我一邊捂着耳朵一邊看着鞭炮放得熱熱鬧鬧的,直到放完。

當然,家裡有的不隻是鞭炮,爸爸會給我買很多種炮,晚上陪着我放。有的炮點燃以後會飛到天上,有的會在地上一邊變幻着火花的顔色一邊轉圈圈……我膽子小,不敢自己點,很多炮都是看着爸爸或者表哥點。我一般玩兒一種細細長長的、一頭有引線的炮,我手握着炮尾,炮頭沖着天上,爸爸用打火機點燃後,它會沖着天上有節奏地噴出一個一個顔色不一樣的火花,紅的綠的黃的藍的很是好看。我還會玩兒那種點燃以後發出銀色火焰的小炮竹,我們叫它“小呲花”,這種我們往往會買很多回來放,因為它安全,我自己也敢點着放了。

長長的鞭炮,對于小孩子來說,可不止挂着放這一種方法了。爸爸會帶着我和哥哥,把鞭炮上一個一個小炮揪下來,還會給我們買上幾盒兒像火柴一樣擦着後往外一扔馬上就炸的擦炮,給我們解鎖了鞭炮的新玩兒法——

把揪下來的鞭炮插在土裡放,鞭炮一炸,土也能炸出一些土坷拉,我雖然不敢放不敢點,但是我看得也興奮不已。這個已經是最基礎的玩兒法了。

那時候爺爺家雜物間旁會堆一些酒瓶子,爸爸帶着我們把揪下來的引線長的鞭炮放在瓶口,點着後,迅速松手,最快速度跑開,讓鞭炮在酒瓶子裡爆炸。還用同樣的方法,把鞭炮放進竹竿裡放,看着竹竿被炸得裂開了,我們也興奮不已——達到我們的預期了。

後來哥哥出主意:我們去田裡放炮吧,還可以炸糞坑,看看是什麼效果。我和爸爸一緻贊同。那時候,巢湖沒有那麼多高樓,想找塊有糞坑的田地還是挺容易的。哥哥帶上幾盒擦炮,一次劃一根、一次劃兩根地丢進糞坑裡炸。如果有人或者是有小孩子經過那個糞坑,哥哥會一次劃三四根一起丢進去。雖然得到的不是我們想象到的畫面,但是我們為這個創意的産生和完成感到很得意。小孩子哪有那麼多壞心思呢?無非就是調皮、找樂而已,自己找樂就罷了,還有我爸同意我們找樂帶着我們一起皮、一起找樂。

如果下過雪,幹休所大院裡有雪堆,我和哥哥有時候會把揪下來的鞭炮插在雪堆裡點,有時候緊挨着雪堆旁有别的小孩子在玩兒雪,沒注意到我們放炮,我們便趁着這時候點燃小炮竹,看着雪炸到他們的身上,我們暗自竊喜,覺得甚是好玩兒。

炸酒瓶子、炸竹竿、炸糞坑、炸雪堆已經無法滿足我們調皮搗蛋的心态了,也許熊孩子的“熊性”真的是天生的吧。

後來,爺爺家養了一隻京巴,從成都帶回來的,這隻狗沒聽過放炮聲,第一年在巢湖過年,便被爆竹聲吓得在家狂吠不止、挨着屋往床底下鑽,如同發瘋了一般。我和哥哥發現這狗害怕放炮,我們和我爸一商量,下午我們就又有事兒幹了——放炮,吓狗。

下午爺爺奶奶媽媽姑媽他們打麻将,爸爸帶我和哥哥玩兒,我們把狗哄出來,叫到陽台上用牽引繩拴起來,摸摸它的頭、和它握握手。這隻傻乎乎的狗也許隻是覺得我們喜歡它、和它玩兒罷了。我們趁其不備,突然往它身邊丢兩個小甩炮,“啪”的一聲,把它吓得一激靈,不知所措地看着我們。我們繼續逗它玩兒,摸摸它腦袋,安撫它,然後在它身後放兩個小炮竹或者是擦炮,把它吓得直叫,想往屋裡跑。我們笑得前俯後仰,奶奶甚是心疼,但是看是我爸帶着我們在陽台上放炮玩兒,又非常無奈,隻能心疼地說:“我的個乖乖兒嘞,把我的狗吓很了!”接着把狗喚進屋,讓它回窩躺着睡覺。看着吓得不輕的狗,我和哥哥也心滿意足。

誰小時候還不是個熊孩子啊,反正我小時候是。沒幹過壞事兒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有爸爸帶我們一起幹壞事兒的童年才是最幸福的,因為不僅不用擔心回到家會被大人們罵,反而爸爸帶我和表哥一起皮,皮得開心,皮得理所當然,皮得盡興,回到家還不會被罵或者被批評。

最憶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