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陽元院士:要從民族崛起和國際鬥争的戰略高度認識內建電路的重要性與艱巨性 | 戰略科學家培養系列(專訪)

作者:科技導報
王陽元,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納電子學中的新器件、新工藝和新結構電路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教授王陽元長期從事微納電子學中的新器件、新工藝和新結構電路等研究,取得了“矽栅N溝道1024位MOS動态随機存取存儲器”等大量原始科研創新成果,培養了衆多優秀學生,是一位傑出的戰略科學家。

為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展現“戰略科學家”的寶貴價值,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科技導報》新媒體平台采訪了王陽元院士,從戰略科學家的視角出發,就“什麼是戰略科學家”“哪些領域最需要戰略科學家”“如何培養戰略科學家”等相關問題談談深入的了解,進一步凸顯戰略科學家對大陸人才強國、科技興國的重要意義。

  • 科技導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大力培養戰略科學家”對大陸的人才戰略将帶來哪些影響?

王陽元院士: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系統地論述了戰略科學家的定義、發現和培養。

在大陸從第一個百年取得偉大成就,開始走向第二個百年目标的偉大崛起時期,特别提出了要形成戰略科學家梯隊的觀點,這是大陸人才強國戰略的偉大決策,将對大陸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強國戰略和科技人才隊伍培養體制産生革命性的深刻影響。

戰略科學家首先是科學家。戰略科學家是在長期解決國家需求和攻克科學前沿難關的科研實踐中,在分析困難、克服困難和曆經多次失敗到成功,并最終走向成功的反複磨煉中成長起來的,這是戰略科學家的實踐性。

目前,在這百年未遇的大變局中,戰略科學家需要胸懷祖國發展大局,始終忠誠于黨的事業大局,對世界形勢發展具有特别的敏感性;要發揮總書記所說的“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了解能力強”的優勢,一手抓基礎性、原始性的創新研究;一手抓住科技成果向産業轉化,腳踏實地,锲而不舍!

解決國家戰略需求和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都必須依靠團隊攻關,而不是“單打獨鬥”,這也是目前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戰略科學家應當是科學家的帥才,具備總書記所期望的“大兵團作戰組織上司能力強”的素質,能夠勝任組織和上司大兵團作戰。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科技攻關的生力軍,我們要特别重視為青年科學家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在青年科學家隊伍中物色和培養領軍人才,使他們中的傑出者能成長為戰略科學家,我相信總書記的訓示必将引導青年科學家們的成長。

科學家或科技人員的成長過程,特别需要一個有益成長的環境,要建立一個既寬容又嚴謹的學術氛圍,鼓勵成功、允許失敗;鼓勵紮紮實實埋頭苦幹、甘坐十年冷闆凳的學術精神,但決不容許作假。

  • 科技導報:以內建電路領域為例,請您談一下戰略科學家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內建電路最基本的一個屬性是兼具戰略性和市場性,目前晶片已成為國際鬥争的焦點,從特朗普對大陸實施晶片斷供政策以來,晶片(內建電路)的戰略性更加凸顯,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濱”,大陸社會對晶片的戰略重要性有了空前一緻的認識。

是以,從事內建電路生産和科學技術工作以及教育工作的人員,第一,應當善于從中華民族偉大崛起和國際鬥争複雜環境這一戰略高度來認識我們工作的重要性與艱巨性,并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精神。

第二,有掌握全球內建電路發展規律性、高瞻遠矚的能力,以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為努力方向,不但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而且能洞察未來發展趨勢。

第三,能科學分析與預測大陸內建電路發展的大局和趨勢,研判大陸內建電路産業和科學技術的優勢和差距,把握大陸具有全球最大內建電路市場的優勢,将戰略上的主動性與政策上的靈活性相結合,自主發展,掌握戰而勝之的要素。

第四,內建電路産業和科學技術的産業鍊很長,決不是幾個人可以完成的,是以,每個戰略人才都必須有全局觀,有組織團隊跨學科聯合作戰的工作精神和能力,有廣闊胸懷,以“得人才者得天下,集人心者集大成”的精神,團結大家共同奮鬥。

第五,內建電路事業是青年人的事業。要物色培養優秀的青年人,使他們成才,并超過自己,進而形成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态勢,使大陸內建電路事業後繼有人,而且一代更勝一代,最終走向世界前列,在解決國家和人民的需求方面做出更大貢獻。

  • 科技導報:您曾說過:“不解決卡脖子問題死不瞑目。”在內建電路領域,我大陸哪些“卡脖子”問題最需要戰略人才?

目前,我們還有一些被卡脖子的問題存在,我們必須分層次解決,內建電路領域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

第一、EDA軟體。

這是我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曾經曆過的事情。

如果當年的“三級系統”能秉持“戰略性”的姿态發展下去,今天就不會産生這樣的局面。

幸好,當年我們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獲獎人都給予青年人,進而留下了一支年青人的隊伍,現在華大九天的負責人劉偉平就是參加三級系統攻關隊伍中一個青年。

有了三級系統攻關精神作為基礎,現在我們重新組織與加強力量,一定能夠再次打破禁運的封鎖,重新在世界EDA的舞台上占有具備競争能力的一席之地。

相關負責人負責地告訴我,通過“十四五”期間國家支援和他們的努力,到2025年-2030年期間,我們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EDA系統就可以與西方列強在市場上同台競争。

第二、專用裝置和專用材料。

內建電路産業鍊很長,我們必須掌握關鍵的裝備和材料。

現在,中微半導體和北方華創都在大力發展關鍵的專用裝置,中微的刻蝕機和MOCVD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北大的兩位博士生正在北方創新中心并與中芯國際和北方華創等機關合作,努力解決專用裝備問題,已頗有成效。

但是我也要說明,幾百台套裝備和上千種材料不可能都由自己解決,需要我們站在戰略高度,充分利用大陸全球第一市場資源的優勢,以自主發展結合國際合作的方式,使自己的産業鍊融入到國際産業鍊當中。

當然,對EUV曝光機這樣的裝備,則必須以新型的舉國體系,由戰略科學家牽頭,參考我在上世紀80-90年代進行ICCAD(內建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攻關的經驗,以骨幹企業為基地,集中全國優秀人才,并引進國際優秀人才,進行集中科技攻關,經曆一段時間,最終必将取得成功。

王陽元院士ICCAD攻關的經驗,内容來源于北京大學新聞網《王陽元:征途漫漫中國“芯”》

1986年,我受命擔任全國ICCAD專家委員會主任和全國ICCAT專家委員會主任。為確定成功完成這項使命,在電子工業部和微電子局的上司下,我組織總體組,設定了以研制成功滿足産業發展和國防建設需要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內建化、實用化的大型ICCAD系統為目标;組織了全國包括高等院校、科學院和工業研究部門各機關從事ICCAD軟體工具開發研究與應用的優秀人才,聯合攻關、集中開發;同時,組織力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制定了國内外相結合的工作方針。

在全國聯合攻關會上,我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科技人員報效祖國的方向,現在就是我們報國的最好時機。我們一定要急國家所急。我們一定要科學分析,锲而不舍,集中力量打殲滅戰,解決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我‘決不罷休’!”

經過6年的奮鬥,我們成功研制了全國第一個按軟體工程方法開發的大型內建化的超大規模內建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使大陸繼美國、西歐、日本之後進入能自行開發大型ICCAD系統的先進國家行列,不僅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我實行的封鎖,而且為大陸內建電路設計業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這一成果使大陸揚眉吐氣,從此能夠在平等基礎上與西方國家談國際合作與交流。這是我最自豪的一件事。

科技導報:您在接受《科技導報》采訪時曾強調,“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不同階層的人才應有不同的培養體系,在您看來,大陸的科技體系特點下,應該如何培養戰略科學家?

不同的培養目标下,教育的體系和形式也是不同的。戰略科學家,是科學家中的帥才,對于他們的培養,我想發表以下幾點意見:

第一、從相對年青的科學家中,選拔經過較長科學研究的實踐鍛煉、有良好政治素質、學術正派嚴謹、獲得過有造詣的創新成果或産業化成果的人進行培養。

第二、把他們放在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探索科學前沿的課題或專題中,擔負起主要責任,即壓重擔。

第三、讓相對年青的科學家在國家實驗室或工程研究實驗室中擔任主要負責人,培養他們協調和指揮大兵團作戰能力或跨學科研究的組織能力。

第四、在培養過程中,一定要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精神,鼓勵成功、寬容失敗,但決不容許在學術上作假的要求培養出胸襟開闊、視野寬廣、高瞻遠矚而且學風嚴謹的戰略科學家。

第五、組織他們就國内外形勢,對相關領域的發展戰略提出咨詢報告和對策建議,以組成國家思想庫,能夠對國家的科技發展和研究産生重要的引導作用。

總之,要挑苗子,進團隊壓擔子,寬松環境,明确要求,锲而不舍。我相信,在習近平同志戰略思想指導下,必将有更多“伯樂”出現,“千裡馬”也能源源不斷成梯隊成長!

  • 科技導報:北京大學等頂尖高校,在培養戰略科學家中,将發揮哪些重要作用?

應當說,培養戰略科學家是高校共同的任務,北大、清華、複旦、浙大等高校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我以北大為例子來進行說明。

北大曾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之一,世界各國大學中,很難找到像北京大學這樣與祖國和人民命運交織在一起的學校,北大理所當然地要把培養戰略科學家列為自己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

北大黨政上司一直倡導發揚北大“愛國、進步、科學、民主”的傳統,實行寬容的學術環境和嚴謹的科學作風結合,強調培養中青年優秀的學者。

事實上,北大已有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和青年學者脫穎而出,正在茁壯成長。在我們內建電路學院和軟微學院也已經湧現出一批年青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有學術造詣的學者,有一批原創性成果已成功地轉移到大陸主要的生産企業,或被應用在重要軍、民系統和航空航天系統中。

我相信,在北京大學及其他國内高等學府、科研機構中,一定存在戰略科學家。特别是對年青一代的戰略科學家,通過給予他們良好的環境、充足的時間、有利的條件,他們也必将成長起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