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曉宇和父親金性勇
近日,《杭州日報》“傾聽·人生”欄目接到了一個特殊的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父親,他說,“你們能不能寫我兒子的故事?我兒子是天才,他現在精神病院裡,他媽媽今天剛走了。”
沒有人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父親,卻道出了一個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故事中滿滿都是無法被摧毀的父愛,讓人唏噓,甚至有人感歎上帝的不公。
01
命途多舛,但從未放棄
“六歲那年,小宇和鄰居孩子一起玩,沒想到那天鄰居孩子在玩具槍中放了一根針,一槍打到小宇眼睛裡,左眼晶體碎了。小宇的一隻眼睛從此瞎了,隻能斜眼看東西。”
“高中時他突然厭學,情緒大變,家裡的電器被他砸了個遍。”
“他媽發現他是吃了安眠藥自殺,趕緊和鄰居送到醫院洗胃。幸虧藥量不足,孩子救了回來。”
“去幾家醫院看了,都診斷是躁狂抑郁症,也叫雙相情感障礙。”
“不讀書不上大學不工作不成家,我們都能接受——隻要他活着。”
“小宇他看完了圖書館裡所有的外語小說。2010年,小宇接受了出版社的任務十年裡,小宇以每年兩本書的速度,一共翻譯了22本書。”
“孩子一生沒有朋友。我作為父親,最有幸的是在這十年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
“媽媽癡呆了,小宇非常難過,他說我能翻譯書是媽媽的功勞。每次出版社寄樣書給小宇,他都第一時間沖到床邊送到媽媽手裡,講給媽媽聽。”
“每天小宇抱着媽媽喊“老媽啊,老媽啊”。”
“有一天小宇過馬路,迎面一個快遞員,他一拳打掉了人家的門牙……不久,七院來人,将小宇帶走。兒子呼天喊地:爸爸救救我,我不去醫院啊,不要去啊。”
“我老伴去世了,但我沒有告訴他們,讓孩子們以為媽媽還活着吧。”
“上周我去醫院看過小宇,給他送點吃的。每次去那裡看他,每次都聽他哭叫,“求求你帶我回家,爸爸我們回家吧……””
在這位父親的講述中,我們看到了來自父母對孩子最深沉的愛,也看到了躁郁症患者的另一面。大概很多人對躁郁症患者的認知都是,情緒陰晴不定、暴力傾向、抑郁成疾。
然而事實上,很多躁郁症患者也被認為是天才。
02
躁郁之心成就天才之路
《躁狂抑郁多才俊》裡面列舉了25位曆史名人:貝多芬、梵高、牛頓、海明威……他們終其一生都有雙相情感障礙的典型表現,承受了超出常人的痛苦。又都是具有偉大想象力的天才藝術家。
而這位父親口中的兒子金曉宇在翻譯上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賦,十年間,小宇接受了出版社的任務,開始他的翻譯人生。小宇以每年兩本書的速度,一共翻譯了22本書。
躁郁症,即躁狂抑郁症,又叫雙相情感障礙。病人會抑郁和躁狂交替發作。小宇不上學,情緒低落,晚上不睡覺,甚至自殺,這些都是在抑郁期;無端猜疑指責别人,狂躁不安,有破壞行為,是轉入了躁狂期。
《躁郁之心》的作者凱·雷德菲爾德·傑米森曾于躁郁症共處30年,她在書中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構成的。我們都隻能在自身性格的局限中遊走、生活,實作其可能性的一小部分。與躁郁症共處30年的經曆,讓我不斷意識到它所帶來的限制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