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棵喬木都有晶片,每根燈杆都能求助……探訪世博文化公園“智慧大腦”

作者:新民網

2.8萬棵喬木,每棵都植入晶片,澆水養護更智能;智慧廁所中,空廁位占比和空氣品質一目了然;智慧燈杆不僅能照明,還能一鍵求助;遊客落水、樹木倒伏一發生,AI就能迅速識别……

去年最後一天,上海世博文化公園開園,至今已滿20天。江南園林與世博回憶的交融,在市民中掀起一陣“打卡熱”,也令人好奇建立公園有序運作的奧秘。昨天,記者探訪得知,新公園“有顔值也有才華”,一個全市公園首創的“智慧大腦”24小時運轉,為大型公共空間的智慧管理探索可複制的經驗。

每棵喬木都有晶片,每根燈杆都能求助……探訪世博文化公園“智慧大腦”

圖說: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内的樹木 園方供圖(下同)

每棵喬木都有晶片,每根燈杆都能求助……探訪世博文化公園“智慧大腦”

圖說:狗GO樂園

晶片記錄養護資料

走在世博文化公園内,“智慧”元素随處可見。每棵喬木上,都有一塊二維碼牌,與樹木的電子晶片關聯,猶如一張“電子身份證”。遊客掃碼可知植物名,而管理人員掃碼,則可了解或記錄澆水灌溉頻次、病蟲害情況、生長習性。“以往的植物養護一般是憑慣例憑經驗,而以後通過晶片記錄,可以實作精準養護,分析通過怎樣的手段能讓這棵樹長得更好。”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竹說,今後還能利用這些資料進行碳儲量、碳彙分析,為碳排放指數提供依據。

每棵喬木都有晶片,每根燈杆都能求助……探訪世博文化公園“智慧大腦”

圖說:公園的燈杆

每棵喬木都有晶片,每根燈杆都能求助……探訪世博文化公園“智慧大腦”

圖說:園内的智慧廁所

公園的燈柱,集照明和一鍵求助于一體,遊客如有不适,園方能迅速定位,指派最近的員工去援助。如果有人落水,或台風季節有樹木倒伏,通過探頭AI識别,園方能迅速收到報警并組織救援。走進園内的智慧廁所,電子屏上的廁位占比一目了然,廁所内空氣品質也實時顯示,提示保潔員合理安排清掃。遊玩結束去停車場,忘記車停哪兒?沒事,每三個車位配備一個攝像頭,你可以通過小程式“一鍵找車”……

每棵喬木都有晶片,每根燈杆都能求助……探訪世博文化公園“智慧大腦”

圖說:郁金香反季盛開 金旻矣 攝(下同)

35萬個終端點位

這麼多“智慧”功能,如何實作?在公園管理中心,一面不斷切換着各種資料和監控畫面的大屏解開了奧秘。這套名為“一體化營運管理平台”的系統,可實作大屏端、電腦端、手機端“三屏關聯”,與園内35萬個終端點位連接配接,形成工作閉環。一旦某處着火,大屏上這個點位立即閃爍,響起警報,在園内巡視人員的手機終端也會有警報,可以迅速處置。

每棵喬木都有晶片,每根燈杆都能求助……探訪世博文化公園“智慧大腦”

圖說:大屏包含8個版塊

記者看到,大屏包含全園管理、綜合态勢、應急指揮、活動保障、遊客服務、生态環境、世園印象、黨建引領8大版塊,擁有67類業務資料管理。這些資料,更是精細化管理的“寶庫”。

例如,大屏不僅顯示全園遊客量、申園遊客量和實時在園客流,還能看到遊客量趨勢曲線,這就為分時段客流分析提供了資料支撐。“目前公園北區的客流峰值為56000人,達到70%時會啟動三級響應,90%時會啟動二級響應,遊園主路線調整為單向動線,達到峰值後會封閉外圍,并對場館進出、停車等啟動應急預案。”陳竹介紹。又如,公園内舉辦活動的售票情況、預約情況,也都有資料記錄。通過資料分析,可以知道今後什麼樣的活動更受市民歡迎。

“是高定,不是成衣”

記者獲悉,在公園的設計初期,就編制完成了《智慧公園設計導則》。項目設計中,攻克了很多難點,将公園多種類建設項目納入平台,確定頂層管理能直達“神經末梢”。

“這套系統,是高定,不是成衣。”陳竹說,“軟體系統的開發用了約半年,由于是首創,沒有現成案例可參考,管理方就和第三方技術團隊共同商讨各種公園管理的場景,一個個子產品進行開發。智慧大屏在大型公共空間、尤其是城市公園中是 領先一步的,希望這些經驗今後能在大型公園中推廣。”

據悉,系統對公園建築、綠植、機電裝置、弱電裝置、設施以及維修、保養管理、公園運維人員資訊管理等進行資料一體化可視營運管理,實作工作流程數字化,全程管理數字化。全園建設完成後,系統将覆寫弱電系統15個、機電系統12個、終端裝置約35萬個、綠植晶片約3萬個、裝置類型101類。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