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棵乔木都有芯片,每根灯杆都能求助……探访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大脑”

作者:新民网

2.8万棵乔木,每棵都植入芯片,浇水养护更智能;智慧厕所中,空厕位占比和空气质量一目了然;智慧灯杆不仅能照明,还能一键求助;游客落水、树木倒伏一发生,AI就能迅速识别……

去年最后一天,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开园,至今已满20天。江南园林与世博回忆的交融,在市民中掀起一阵“打卡热”,也令人好奇新建公园有序运行的奥秘。昨天,记者探访得知,新公园“有颜值也有才华”,一个全市公园首创的“智慧大脑”24小时运转,为大型公共空间的智慧管理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每棵乔木都有芯片,每根灯杆都能求助……探访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大脑”

图说: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内的树木 园方供图(下同)

每棵乔木都有芯片,每根灯杆都能求助……探访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大脑”

图说:狗GO乐园

芯片记录养护数据

走在世博文化公园内,“智慧”元素随处可见。每棵乔木上,都有一块二维码牌,与树木的电子芯片联动,犹如一张“电子身份证”。游客扫码可知植物名,而管理人员扫码,则可了解或记录浇水灌溉频次、病虫害情况、生长习性。“以往的植物养护一般是凭惯例凭经验,而以后通过芯片记录,可以实现精准养护,分析通过怎样的手段能让这棵树长得更好。”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竹说,今后还能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碳储量、碳汇分析,为碳排放指数提供依据。

每棵乔木都有芯片,每根灯杆都能求助……探访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大脑”

图说:公园的灯杆

每棵乔木都有芯片,每根灯杆都能求助……探访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大脑”

图说:园内的智慧厕所

公园的灯柱,集照明和一键求助于一体,游客如有不适,园方能迅速定位,指派最近的员工去援助。如果有人落水,或台风季节有树木倒伏,通过探头AI识别,园方能迅速收到报警并组织救援。走进园内的智慧厕所,电子屏上的厕位占比一目了然,厕所内空气质量也实时显示,提示保洁员合理安排清扫。游玩结束去停车场,忘记车停哪儿?没事,每三个车位配备一个摄像头,你可以通过小程序“一键找车”……

每棵乔木都有芯片,每根灯杆都能求助……探访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大脑”

图说:郁金香反季盛开 金旻矣 摄(下同)

35万个终端点位

这么多“智慧”功能,如何实现?在公园管理中心,一面不断切换着各种数据和监控画面的大屏解开了奥秘。这套名为“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的系统,可实现大屏端、电脑端、手机端“三屏联动”,与园内35万个终端点位连接,形成工作闭环。一旦某处着火,大屏上这个点位立即闪烁,响起警报,在园内巡视人员的手机终端也会有警报,可以迅速处置。

每棵乔木都有芯片,每根灯杆都能求助……探访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大脑”

图说:大屏包含8个版块

记者看到,大屏包含全园管理、综合态势、应急指挥、活动保障、游客服务、生态环境、世园印象、党建引领8大版块,拥有67类业务数据管理。这些数据,更是精细化管理的“宝库”。

例如,大屏不仅显示全园游客量、申园游客量和实时在园客流,还能看到游客量趋势曲线,这就为分时段客流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目前公园北区的客流峰值为56000人,达到70%时会启动三级响应,90%时会启动二级响应,游园主路线调整为单向动线,达到峰值后会封闭外围,并对场馆进出、停车等启动应急预案。”陈竹介绍。又如,公园内举办活动的售票情况、预约情况,也都有数据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知道今后什么样的活动更受市民欢迎。

“是高定,不是成衣”

记者获悉,在公园的设计初期,就编制完成了《智慧公园设计导则》。项目设计中,攻克了很多难点,将公园多种类建设项目纳入平台,确保顶层管理能直达“神经末梢”。

“这套系统,是高定,不是成衣。”陈竹说,“软件系统的开发用了约半年,由于是首创,没有现成案例可参考,管理方就和第三方技术团队共同商讨各种公园管理的场景,一个个模块进行开发。智慧大屏在大型公共空间、尤其是城市公园中是 领先一步的,希望这些经验今后能在大型公园中推广。”

据悉,系统对公园建筑、绿植、机电设备、弱电设备、设施以及维修、保养管理、公园运维人员信息管理等进行数据一体化可视运营管理,实现工作流程数字化,全程管理数字化。全园建设完成后,系统将覆盖弱电系统15个、机电系统12个、终端设备约35万个、绿植芯片约3万个、设备类型101类。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