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鄉的小河

作者:萬佛湖凱歌

故鄉有一條看似不起眼的名不見經傳的小河,它自南向北默默地流淌着,曲曲折折地流向依稀可見的水天相接處。

故鄉的小河

小河确實很小,擅長遊泳的人,恐怕潛水都能遊個來回;小河大部分時間水流平穩,“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可細究起來,小河卻并不平凡,它可是舉世聞名的淠史杭水利樞紐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源頭便是皖西六大水庫之一的龍河口水庫,鑒于旅遊開發的需要,龍河口水庫現已更名為萬佛湖。小河水系屬于長江流域,它把龍河口水庫的水源源不斷地引向各支渠,緩解了舒城縣、金安區和肥西縣三縣區交界一帶江淮分水嶺的旱情。

小河的的正式名稱叫“杭北幹渠”,家鄉的人們,為了把它差別與小河同一源頭,流向廬江縣的“東幹渠”(正式名稱為“舒廬幹渠”),而将小河稱為“西幹渠”。

小河的水總是碧綠的、明澈的、潔淨的。透過清澈的河水,水中嬉戲的魚兒和河底形态各異的鵝卵石清晰可見。“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小河源頭的萬佛湖水質符合國家二級飲用水标準,而且小河流過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農村,沒有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注入,沿途植被完好,不存在水土流失,是以,小河如此清澈便在情理之中。

故鄉的小河

小河流經一方,便造福一方。它不僅給附近的人們提供灌溉、航運和養殖的便利,還提供了發電和發展旅遊的機會。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我縣黨和政府高瞻遠矚,帶領全縣人們在小河與萬佛湖的連接配接處,利用水流落差,興建了梅嶺水電站,這一德政工程給更多的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後來,随着萬佛湖旅遊景區開發力度的加大,小河的旅遊資源逐漸被人們發現。他們利用萬佛湖和小河之間的關系和落差,開發了“萬佛漂流”的旅遊項目。遊客們可乘坐竹筏、橡皮艇、快艇等各種水上交通工具,沿着小河漂流而下十幾公裡,沿途欣賞小河兩岸清新的田園風光,了解小河沿岸的風土人情,盡情的放松自我,讓久居城市的人們暫時忘記了城市的擁擠、嘈雜和喧嚣。

當年在修建小河時,原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曾在梅嶺進水閘處題詞: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萬頃;興利除弊,造福子孫億兆年,當時的題詞在如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我和故鄉的人一樣深愛着小河。記得兒時,總喜歡在春光明媚的季節裡,和小夥伴們吹着口哨,頭戴河邊柳條編織的小帽,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沿着河岸放牧;每逢盛夏季節,與小夥伴們結伴去河裡遊泳,小河俨然成為我們夏天的避暑地;一到秋高氣爽的季節,小河也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枯水季節,小夥伴們便蹦蹦跳跳地沿着河灘拾貝殼、捉魚蝦,或跟在捕魚的異鄉人身後走得好遠好遠,直到日落時分,才在大人的一片叫喊聲中悻悻地回家;冬天來了,我們喜歡在雪後初晴時去河灘堆雪人、打雪仗,或在河面厚厚的冰面上滑冰,幾乎玩得忘記了冬日的嚴寒……

故鄉的小河

後來,我上中學了,總喜歡在一個涼風習習的傍晚,捧上一本書,沿着鳥語花香、垂柳依依的河堤,踽踽獨行,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間或躺在青青的河岸邊,頭枕着軟綿綿的綠草,仰望着湛藍的天空,聆聽着淙淙的流水,什麼都可以想,也什麼都可以不想,那是怎樣的一種惬意啊!

故鄉的小河喲!你是故鄉的一部分,更是鄉親們生活的一部分。有了你,生活在那裡的人們才更加富裕安康,更加幸福吉祥,是你,美化了我們的家園,是你,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故鄉的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