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戀的人會把情緒投射到别人身上,而沒有能力體驗自己内心的感受

作者:悠閑文東

當我問我的來訪者:“你媽媽會和你一起接受治療,一起讨論母女之間的問題嗎?”多數人都會笑起來,甚至嗤之以鼻。你媽媽越是自戀,她和你一起接受治療、一起解決你的情感問題的可能性越小。

自戀的人很難、有時完全不可能體驗到她自己的情感。她通常會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别人身上,而沒有能力體驗自己内心的感受。

記住一點:你沒法治愈你感受不到的創傷,是以自戀母親通常會和她們的内在情感生活保持距離。

如果你媽媽從來不面對自己的情緒,或者從來就沒有什麼情感問題,接受治療就是在浪費時間。一旦問題涉及她們做錯了的事,或者給女兒造成的傷害,很多人就會退出治療。

自戀程度高的母親,在治療過程中當着治療師的面指責自己的女兒,是常有的事。

這會讓你陷入一種可怕的困境一—你很想跟母親建立健康的關系,把治療繼續下去,但你媽媽卻不願承認她需要誰的幫助。

·30歲的羅珊告訴我:“我沒法讓媽媽跟我一起接受治療。不過在我接受治療期間,會和她談論這件事。她簡直無藥可救!她什麼也不承認。我隻是想聽她說句對不起,她卻隻會哭,然後說自己怎麼養了個這麼可怕的女兒。她說自己是受害者,說我沒有同情心。我再也不會問她能不能跟我一起去做治療了。”

·莫妮卡的媽媽也嘗試跟她一起去做治療,最後卻抨擊治療過程,指責莫妮卡,同時十分擔心自己的母親形象。“和媽媽一起去做治療是個錯誤!她會去,但會把事情搞砸。她變得非常有戒心,這成了例行公事,我說的話她一句也不聽,因為她太在乎她自己,在乎她在治療師面前的形象。”

許多時候,自戀特質較少的媽媽往往能夠學習、成長。遇到這樣的媽媽,母女是有可能在治療中和治療外都攜手康複的。多數女兒都本能地知道她們的媽媽是不是這種類型,她們會依據以往當她們想和媽媽讨論情感和溝通問題時的經驗來判斷。有些母親會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下決心解決和女兒之間的問題,雖然這對她們來說并不容易。

我62歲的來訪者格爾達就承認自己有一些自戀特質,而她的母親也有嚴重的自戀人格障礙。她在自己和已故的母親的關系中非常痛苦,她的母親在情緒方面相當強硬。

格爾達能夠意識到這給她的生活和她自己的教養方式帶來的負面影響。她真心想要努力和她的三個女兒一起解決問題。不幸的是,女兒們受傷太深,無心再試,她們已經對格爾達不抱希望,不相信她能夠做出改變,是以還沒有開始做母女治療。

我還懷有希望,想着也許有一天可以一起見見她們。有時,女兒必須先完成自己的治療,進而為面對母親,以及母女治療所需的條件做好準備。女兒們都很年輕,還有工作要做,但都是和藹可親的人,我覺得長遠來看,事情是很有希望的。

在決定是否和母親一起做治療的時候,時間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如果時機不對,甯可等到每個人都準備好再開始。格爾達願意退居次要位置,完成自己的治療,解決一些和女兒之間的代際問題。這非常少見,于是我不斷地告訴她,她做得很好,我為她感到驕傲。

如果你已經開始了母女治療,而你媽媽盛氣淩人,情感麻木,什麼事都怪你,我建議你中斷治療,單獨和治療師談談,問問繼續和母親一起治療有沒有用。

在這一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應該成為你的同盟,為你提供幫助。你的治療不應該讓媽媽已經對你做出的虐待和指責持續存在下去。

如果你強烈地感覺到不想再和母親一起治療,而你的治療師不同意,你就需要花點時間好好考慮自己的決定。最終,在時機對不對的問題上,你應該相信自己的直覺。

(麥克布萊德《母愛的羁絆》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