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作者:謀謀逛世界

北極聯想到空虛,惡劣的氣溫導緻大多數旅行者無法到達貧瘠、人口稀少的景觀。一方面,荒野想殺了你,另一方面,生命是可能的,而且還在繼續。在這些偏遠的地方發生的事情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影響,人們了解這些事态發展很重要。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奧地利攝影師 Gregor Sailer 在他的新書《極地絲綢之路》中通過建築鏡頭探索北極。在四年的時間裡,這位攝影師通路了加拿大、挪威、格陵蘭和冰島,拍攝了一些世界上最北端的建築物。

“從一開始就很明顯,北極沒有太多建築,是以我帶着相對較少的材料回來,”Sailer 談到他早期的旅行時說。後來,他将注意力集中在十幾個偏遠的科研設施、軍事基地以及經濟發展和原材料開采中心。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北方預警系統(NWS)是美國和加拿大聯合建造的防空預警雷達系統。

在貧瘠的風景中建造要塞

在拍攝時,Sailer 忍受了暴風雪和低于零下 60 華氏度的溫度。他使用了不依賴電池的模拟相機(電池在低于冰點的溫度下會很快耗盡)。使用實體膠片仍然使攝影師容易受到元素的影響,因為它很容易損壞或丢失。盡管如此,Sailer 更喜歡模拟相機:“遊戲的一部分是風險。它增加了我的意識,讓我更冷靜,并提高了我的感覺。”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格陵蘭島的 EastGRIP 研究設施,科學家在這裡鑽探冰蓋以了解以前的氣候條件和冰流的行為。

在軍事基地和研究設施中都可以找到懸挂在雷達塔之間的天線、衛星天線和電源線。這些設施通常簡樸而寒冷。由尖銳的幾何形狀和暴露的結構元素組成,它們的功能形式在環境的荒涼中脫穎而出。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重要的是讓觀衆感受到這個廣闊、超現實景觀的環境和次元。”對空間的意識在“極地絲綢之路”中無處不在。Sailer 的照片強調建築物的顔色和形狀,而不是它們的大小,讓觀衆對周圍環境有一種一覽無餘的感覺。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中冰北極觀測站是兩國研究機構科學合作的成果。

強國在争奪影響力

北極可能包括大片荒涼的土地,但它現在是地緣政治利益日益增長的主題。Sailer 從中國的“中借用了名稱,這是一項政府支援的在極北地區發展基礎設施和貨運的提議。這本書的名字,就像它的内容一樣,講述了定義該地區國際關系的競争與合作。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Sailer 的幾張照片集中在中國-冰島北極天文台 (CIAO),這是兩國共同努力收集極光等極地大氣中日地互相作用的資料。在其他地方,北方預警系統(NWS)則是一種由美國和加拿大聯合建造的防空預警雷達系統。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奧地利科學院國際研究項目協調員 Günter Köck 寫道,北極的領土主張不僅僅是自衛——它們是為了控制隐藏在融化冰層下的資源,如石油和天然氣。

近幾十年來,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在博福特海岸勘探和開發油田方面 2016 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将出資 2 億加元(1.58 億美元)建設一條新高速公路,該高速公路将“降低 Tuktoyaktuk 的生活成本......增加業務發展機會,降低進入陸上的成本和海上石油和天然氣機會,并加強加拿大在北方的主權”。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氣候變化是發動機

書中記錄的經濟、軍事和科學增長有一條單一的線索:氣候變化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在 Tuktoyaktuk 拍攝的許多建築物都受到永久凍土持續侵蝕,由于地基受損,較舊的建築物開始傾斜并由于冰融化而沉入地下。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一些設施專門用于了解氣候變化——比如格陵蘭康克魯斯瓦克的冰芯鑽探地點,國際研究人員在那裡分析了數十萬年的冰層積聚,以更好地了解不斷變化的大氣和天氣模式。

Sailer 希望通過出版《極地絲綢之路》,可以向公衆展示北極的發展如何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作為一名攝影師,我的工作是去那些正在影響社會的鮮為人知的地方,并将這些事件曝光,”他說。“我提供這些圖檔是希望引發讨論,并希望人們開始思考這些話題或以一種新的方式思考他們周圍的世界。”

北極,人類建築的超現實之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