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作者:歎為觀祗

說起衛星,它可以說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實力,也代表了一個國家最高科技的水準,更是連接配接太空和地球的橋梁,但對于大陸來講可不僅僅如此,在大陸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後,第二年我們就打破了美國對中國20年的阻攔,讓中國重新擔任了常任理事國。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那為什麼在東方紅一号衛星發射成功後,各國對大陸的态度,為何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它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

此外!以大陸當時的技術,從1970年衛星發射成功開始,直到至今,東方紅一号衛星為何還能在軌道上正常運作?要知道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太空中隻逗留了九十二天就脫軌掉下來了,而最長的日本,它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也僅僅在太空中逗留了33年。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而大陸的東方紅一号衛星,從1970年4月24日發射成功,原本設計的壽命隻有20天,但很神奇的是,東方紅一号衛星實際工作的時間,不僅比原有設計時間多了8天,而且在沒有能量供應的情況下,它居然還能平穩地運作在軌道上,甚至有人預測,如果沒有人為幹預的話,未來一百年它都不會掉下來。

那麼在50多年前,以大陸當時的科技水準,是如何設計出如此厲害的衛星呢?它真的隻是一顆,隻能播放音樂的音樂的衛星嗎?在大陸研究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多少困難?大家好,我是觀祗,今天我們就說說中國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号。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在1958年一月的一天,一份有關美蘇兩國的情況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簡報上記載的正是,美蘇兩國,于1957年10月以及1958年11月分别向太空,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的過程。

而在周總理收到簡報之前,毛主席打來電話說,希望周總理看完簡報之後,能夠盡快組織專家讨論大陸,有關研制人造衛星的情況,要知道衛星它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也代表我們科技技術的一些水準,美蘇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我們也要擁有屬于自己的衛星。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就這樣,全國科技界迅速行動起來,很快,中國科學院就将發射人造衛星列為1958年的一大重點任務,并取代号為581,代表的就是1958年第一重大任務,但以我們當時的科學技術,造氣車都困難就更不要說衛星了,那我們該從哪裡入手呢?

這想要發射衛星 ,那總該有發射工具吧!那衛星的運送工具是什麼?這個當然是運載火箭,可以當時的技術,别說運載火箭,就連火箭都還在仿制階段,而運載火箭是飛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此大家應該也能想象得到,大陸的衛星研制起步是多麼困難。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但落後就要挨打,這個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是以發射衛星這事,再難也得幹,可正當科研團隊苦苦思索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三年自然災害,讓整個研制工作陷入了停頓,這讓國民經濟深受打擊,國内生産總值的增速更是降到了最低點,技術難題尚未解決,經濟上又出現困局,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沒有辦法隻能對原定衛星計劃作出調整,停止研發大型運載火箭,把精力轉移到飛彈和探空火箭這兩項技術上來,但這并不以為放棄對運載火箭和衛星研制,因為這個探空火箭,是運載火箭的基礎,它的個頭比運載火箭要小一點,研究的成本也更低,它能夠攜帶科學儀器,在距離地球一百到三百公裡的高空飛行,可以為運載火箭的研制提供必要的高空環境參數。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但以當時的環境來講,就算如此也是困難重重,最艱難的時候,甚至想出了用自行車打氣筒給火箭加注推進劑,是不是很難想象?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1960年2月19日,在經過數百次的實驗之後,大陸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終于發射成功,探空火箭發射成功之後,飛彈方面也有了重大的突破。

1960年11月5号,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枚飛彈,東風一号飛彈也發射成功,那麼既然飛彈和探空火箭都有所突破了,是不是就可以重新開機人造衛星計劃了?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這個是肯定的,不過,并不是在1960年而是在1965年,在大陸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趙九章院士和錢學森院士再也坐不住了,他們都認為大陸發射衛星的技術已經趨近成熟,更何況發射衛星是一項系統而龐雜的工程,必須及早動手,否則很難拿出東西。

于是兩個人分别于1964年年底以及1965年1月先後給中央打報告,建議中央重新開機衛星研制任務,終于在1965年,衛星研制任務終于得到了重新開機,并被命名為651工程,那麼651工程又該從哪裡起步?

這個首先就是衛星的研制方案,為此!中國科學院集中了當時最強的陣容,僅用了10天的時間,就拿出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規劃方案,并取名為東方紅一号,方案出來後,就要論證它的可行性了!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一場史無前例,持續42天的頭腦風暴也正式開始,什麼衛星的大小、尺寸、軌道的高度等等吧!隻要關于衛星的問題,無論大小都讨論了,而在此之前,毛主席也提出了四個要求,那就是要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見、聽得着。

什麼意思呢?

所謂上得去,就是指這個東方紅一号衛星,能夠被運載火箭送到既定的軌道,而要想把衛星準确地送到這個軌道,負責搭載衛星的運載火箭必須擁有強大的推進能力,但是以當時我們的火箭技術,根本就達不到這個要求,那怎麼辦?專家們提出了一個“兩結合”的方案。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那就是用中遠端飛彈作為第一級和第二級,利用探空火箭技術研制第三級,通過這三級的連續傳遞,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而這個兩結合方案形成的火箭就是著名的長征11号運載火箭,在970年的一月三十号,長征11号随着一聲令下,火箭呼嘯而起,這一次試飛終于如人所願,長征11号火箭試飛成功,但接下來更大的困難還在等着他們。

解決完上得去,那我們再來看看抓得住——抓得住就是要時刻掌握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這需要計算出衛星與地面的距離了,當時的美國在全球建了各種監測站,監測站多到可以整整繞地球一圈,但我們别說在全球建站,就算在國内建站都很困難,為此!當時人們用手搖計算機算了一年才解決這個問題。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三、看得見,那就是在地球,我們要能用肉眼看得見太空中的衛星,因為毛主席希望讓所有的中國人,都能看到屬于自己國家的衛星,告訴人們,我們國家強大起來了,為了做到這一點!研制人員從折疊傘收縮打開的特點中找到靈感,決定在運載火箭的第三級上,安裝一個由高反光材料制成的、可以在太空中撐開的“觀測體”。

當衛星上天并與火箭分離之後,觀察傘會順勢撐開,進而形成一個超過衛星本體的巨大圓球,而由于這個“觀測體”體積巨大,并且用的都是反光度極高的材料,這樣人們就可以直接觀察到。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最後聽得見,那就是要讓《東方紅》樂曲樂曲在太空奏響,并用過衛星傳遞給帶面,讓所有收音機都接收到,把《東方紅》奏響全球,最終在1970年4月24号,随着第一顆人造衛星和第一枚運載火箭被運抵酒泉發射基地,随時準備發射。

可就在這時,負責巡視地面的戰士忽然來報說,即将點火的火箭,從上到下都發出咕噜的響聲,這可吓了衆人一跳,如果真要有什麼事,那可就功虧一篑了,但還好,這一切都隻是虛驚一場,随着排查結束,時間也來到了發射點,1970年4月24号11點35分,随着一聲令下,長征一号運載火箭,搭載着東方紅一号衛星,拖着巨大的尾焰沖向太空。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十五分鐘之後,全球廣播内都傳來了《東方紅》樂曲,而中國伴随着嘹亮的樂聲,中國也成為了自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以外,世界上第5個自主發射衛星的國家,它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的崛起,也激發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而就在東方紅一号衛星發射成功的第二年,美國放棄了對中國20年的阻攔,讓我們重新擔任了常任理事國,重回了聯合國,因為東方紅一号的發生成功,它代表了大陸可以實作遠端打擊,而在原子彈、氫彈等大型武器的加持下,更是讓我們實作了戰略上的威脅,可以說東方紅一号發射的成功,它是一個曆史的轉折點。

1958年一份簡報讓周總理陷入沉思,12年後一顆衛星,打破美國封鎖

它使美國放棄孤立政策,讓蘇聯放棄核威脅,更是改善了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而之是以東方紅一号衛星,至今還能在軌道上航行,這是因為衛星的壽命分使用壽命和軌道壽命,使用壽命就是工作時間,軌道壽命就是衛星在慣性的作用之下運作于軌道上的時間。

軌道壽命受什麼影響?這個主要是大氣,是以說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的話,東方紅一号衛星,依舊還能運轉很多年。

好了!我是歎為觀祗,那今天我們就到這裡了,讓我們下一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