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媒:中國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夥伴,美國誤判了中國的影響力

作者:青木在德國

“房屋被燒毀,發電廠被毀,街道被毀:叙利亞許多城市在經曆了十多年的内戰後被徹底摧毀,經濟遭受重創,許多人生活在赤貧之中。巴沙爾政府缺乏資金——例如修複被毀壞的基礎設施。在該國發生根本性政治變革之前,西方拒絕幫助重建。現在,叙利亞确定了一個無需繁瑣改革要求的資金來源——中國。這個内戰國家希望擴大與東亞經濟強國的合作。一周前,兩國為此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

德媒:中國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夥伴,美國誤判了中國的影響力

中國和叙利亞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

德新社(DPA)19日以“遠離西方?——中國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夥伴”為題報道,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正支援全球的基礎設施項目。其重點就是阿拉伯國家,近年來,該國與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簽訂了協定。

根據德國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KAS)的資料,中國計劃到 2023 年在該地區的投資高達 6000 億美元。中國已是許多阿拉伯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阿2020年的貿易額已經達到近24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超過1200億美元,在疫情中仍實作了同比2.2%的增長,尤其是機電和高新技術産品占三分之二。

德媒:中國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夥伴,美國誤判了中國的影響力

中國從中東進口大量石油。

早些時候,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和巴林外長以及海灣合作委員會秘書長抵達北京進行為期四天的通路,讨論與中國的經濟關系。海灣國家和中國之間計劃中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是首要議程。這是中國2022年的外交重點,已經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中國在阿拉伯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滿足其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例如,第二大經濟體迫切依賴從海灣國家進口石油。

實際上,阿拉伯國家并不希望永遠依賴石油,而是試圖以新的方式投資其長期積累的财富,以實作經濟多元化。這方面的一個特别例子是沙特阿拉伯的主權财富基金,它最近收購了英國足球俱樂部紐卡斯爾聯隊,并在中國進行了投資。他們顯然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視為其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0年底,阿拉伯國家在中國的投資累計38億美元。中阿雙向投資涵蓋油氣、建築、制造、物流、電力等衆多領域。

德媒:中國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夥伴,美國誤判了中國的影響力

迪拜塔為中國亮燈。

最重要的是,他們還在中國看到了一個政治上可靠的合作夥伴,比西方更尊重其他國家的國家主權。

文章認為,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避免卷入該地區的沖突。“中國有一個非常明确的戰略:不幹涉内政,”阿登納基金會中東和北非負責人賈南·阿蒂爾根說。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經濟強國不将其援助與民主改革等聯系起來。“對于中東和北非的許多國家來說,中國的這種發展戰略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替代以價值觀為基礎的歐洲模式,”阿蒂爾根說。

作為中國不幹涉的回報,阿拉伯國家也不願在西方下對中國内政說三道四。民意調查顯示,阿拉伯世界許多人對與中國的關系持開放态度。另一方面,他們現在對與美國的關系持懷疑态度。

德媒:中國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夥伴,美國誤判了中國的影響力

中國參與建設埃及新首都。

僅在埃及,中國就在基礎設施、能源、電信和蘇伊士運河項目上投資數十億美元。塞西總統自2014年以來已六次訪華,簽署了至少25項雙邊協定。

而美國顯然誤判了它對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盡管不少阿拉伯國家長期與華盛頓關系密切。另一方面,北京以美國無法提供的方式為這些國家提供經濟和政治安全,導緻這些國家越來越多地将目光轉向遠東。

德媒:中國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夥伴,美國誤判了中國的影響力

美國經常把航母派到中東,

美國當然對阿拉伯國家轉向遠東感到震驚,并在去年底試圖破壞中國與阿聯酋之間的關系。首先是華盛頓要求放棄與華為的交易,然後中國被指控在哈利法港建立了一個秘密軍事基地。但這些嘗試基本上沒有成功,雖然阿布紮比擱置了哈利法港口項目以安撫美國,但它也抛棄了 F-35 戰鬥機業務,并将美國的要求稱為對國家主權的不可接受的侵犯。

而歐洲呢?也對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靠近心态複雜。他們既不願放棄對阿拉伯國家采取西方價值觀外交,又不想把影響力讓給中國。

德媒:中國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夥伴,美國誤判了中國的影響力

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

歐洲智庫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ECFR)假設,中國未來将與歐洲更密切地合作,以緩和阿拉伯世界的沖突。但是除了移民問題,該地區已脫離了歐洲的焦點,歐洲隻把該地區當作緩沖區或邊界。關鍵是,阿拉伯國家還希望被視為具有潛力和機會的地區。而中國已經認識到這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