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企重組今年還有新動作,專業化整合聚焦糧食加工和港口碼頭

“新央企”在去年成為熱詞,不斷有新的大體量央企在去年下半年集中亮相,其中千億級的“巨無霸”新央企更是受到關注。1月19日,國新辦就2021年中央企業經濟運作情況舉行新聞釋出會,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在專業化整合方面,今年将積極推動糧食儲備加工、港口碼頭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切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的核心競争力。

央企重組今年還有新動作,專業化整合聚焦糧食加工和港口碼頭

國新辦2021年中央企業經濟運作情況新聞釋出會現場。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彭華崗在新聞釋出會上公布了2021央企經濟運作“成績單”,去年央企效益增長創曆史最好水準。2021年中央企業實作營業收入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9.5%,兩年平均增長8.2%;實作利潤總額2.4萬億元,淨利潤1.8萬億元,分别同比增長30.3%和29.8%,兩年平均增速分别14.5%和15.3%。年初制定的營業收入利潤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産率和資産負債率目标全面完成。

彭華崗表示,今年央企将突出抓好穩增長,“穩字當頭抓經營”,堅持把穩增長、防風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激活發展動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把發展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升初級産品特别是初級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加快傳統産業轉型更新,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

他介紹,今年中央企業經濟目标為“兩增一控三提高”。“兩增”,即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增速要高于國民經濟增速;“一控”,即資産負債率要控制在65%以内;“三提高”,即營業收入利潤率要再提高0.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産率再提高5%、研發經費投入要進一步提高。

焦點1

央企重組:今年将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

央企重組去年受到廣泛關注。彭華崗也表示,去年是突出的一年,“因為重組整合項目之多、力度之大、規模之新、效果之好,前所未有。”

據統計,去年中國星網、中國電氣裝備、中國物流集團、中國稀土集團挂牌成立,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聯合重組,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鞍鋼重組本鋼、寶武重組太鋼,國家管網集團資産重組順利完成,煤炭等專業化整合深入實施,物流大資料平台、海工裝備創新平台加快落地。“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有力推動了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優化,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了行業轉型更新,提升了企業核心競争力和發展品質。”彭華崗說。

央企重組今年還有新動作,專業化整合聚焦糧食加工和港口碼頭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大廈。圖/IC photo

今年,國資委将把落實《關于新時代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意見》有關要求和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結合起來,以市場化為原則,依法合規、積極穩妥指導央企做好重組工作。

首先是注重做好總體統籌規劃。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深化對相關行業、企業的系統性研究,圍繞産業結構性沖突突出、同質化競争嚴重、創新資源分散的行業和領域,統籌規劃重組整合的總體目标方向和重點任務,有計劃、有步驟、有節奏地穩步推進,将各項工作做實做細、走深走實。彭華崗表示,“其實從去年的重組大家也能看出來,我們這兩年的重組和前幾年比還是有所不同的,我們更注重在頂層設計上去考慮問題,更注重專業化的整合和産業布局的調整。”

其次,紮實推進中央企業戰略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戰略重組方面,聚焦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建設制造強國等國家戰略,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在相關領域适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專業化整合方面,将以業務做強做精為目标,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積極推動糧食儲備加工、港口碼頭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切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的核心競争力。

同時,指導督促重組企業加快整合融合。推動企業深入推進業務、資産、文化等融合整合,加快實作重組協同效益,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準,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焦點2

能源供應:積極引導煤炭市場價格回歸合理區間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能源供應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彭華崗表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能源電力供應的決策部署,國資委專門成立了工作專班,出台了特殊考核獎懲辦法,積極協調有關政策支援,督促指導中央企業全面打響能源電力保供攻堅戰,全力維護供電供暖安全,保障人民群衆溫暖過冬,取得了積極顯著的成效。

央企重組今年還有新動作,專業化整合聚焦糧食加工和港口碼頭

夕陽下望不到頭的電力設施。圖/IC photo

中央煤炭企業産量創曆史新高。到去年底,中央企業有42個煤礦列入應急保供名單,預計核增産能9410萬噸/年。四季度,煤炭日均産能達到了295萬噸,比前三季度增長17%以上。去年中央煤炭企業産量首次突破了10億噸大關,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帶頭執行中長期合同,累計向中下遊企業讓利超過800億元。

截至去年底,中央發電企業電煤庫存量達到9569萬噸,同比增長29.2%,電煤庫存可用天數達到20.1天,同比增加5.1天。“電煤的存煤量是保證供應非常重要的一個名額,在這方面央企有很大的進展。”彭華崗說,全年發電量達到了4.9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2%,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是64.6%,高于裝機規模占比2.5個百分點。中央電網企業有力保障了有序用電持續清零。去年9月底以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充分發揮大電網資源配置優勢,累計組織跨區跨省支援732次、電量53億千瓦時。

目前國際環境和全球能源格局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大陸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彭華崗說,面對這種情況,國資委将堅定不移地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工作,有效發揮能源供應“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中央煤炭企業将進一步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一方面聚焦拓展增量,提升優質煤炭資源的集中度和掌控力度;另一方面,聚焦優化存量,深挖自身增産潛力,科學制定生産計劃,完善應急保供預案,加快釋放優質煤炭産能,全力保障煤炭安全穩定供應。同時,繼續發揮大型企業穩定市場的表率作用,嚴格執行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積極引導市場價格回歸合理區間。

中央發電企業将積極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加大清潔能源建設投入力度,提高中央企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同時繼續發揮煤電機組發電主力軍作用,合理規劃新增煤電裝機規模,加大現有煤電機組的高效清潔改造,提高煤電機組的安全環保水準。加大煤炭儲備基地建設,加大儲煤力度,保障電煤庫存維持在合理水準。

中央石油石化企業将持續提升國産天然氣産量,加強關鍵技術創新,加大頁岩氣田投資開發力度,多元化天然氣進口來源,有效彌補供需缺口。加速提高天然氣儲存能力,提前布局儲氣庫規劃,加強儲氣庫投資建設和營運管理,完善天然氣産業鍊,保障天然氣供應安全。

焦點3

助力冬奧:奧運曆史上首次實作全部場館100%綠色供電

還有十幾天,冬奧會即将開幕。彭華崗介紹,在冬奧會籌辦過程當中,中央建築企業從選址規劃到周密設計,從緊張建設到高效測試,如期完成了12個冬奧競賽主場館中的10個場館的參建(改造)任務。如中國中鐵、中國五礦提前一年分别完成了張家口賽區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延慶賽區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遊龍)等高難度、高品質工程建設。中交集團參建的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是國内最高等級的高山滑雪賽道,也是大陸第一條符合奧運标準的高山滑雪賽道。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企業承建的京張高鐵項目,采用自主可控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多項關鍵核心技術上實作了突破,讓當年京張鐵路的“争氣路”變成如今的“先行路”。中國中車集團研制的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在智能化、綠色環保、綜合節能等方面實作了新的突破。有關中央企業還積極承建京禮高速、崇禮鐵路、太錫鐵路、配套綜合管廊等一批冬奧會重要基礎設施工程,為如期辦賽提供了有力支撐。

央企重組今年還有新動作,專業化整合聚焦糧食加工和港口碼頭

複興号列車行駛在京張高鐵宣化段。圖/IC photo

冬奧會相關服務保障方面,航天科技集團作為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最主要的技術保障實施機關之一,積極承擔舞台、空中設施、地面顯示系統等多個項目的技術保障任務。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全力保障冬奧場館建設營運油氣供應和新型加氫站建設,為冬奧會提供專業、優質、清潔、可靠的油氣産品服務。國家電網建設完成了冬奧電力運作保障指揮中心,将賽區的供電可靠性提高到99.999%,這是曆屆冬奧會最高标準,并在奧運會曆史上首次實作了全部場館100%綠色供電。

焦點4

國企改革:中央企業及98.2%的子企業實作董事會應建盡建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最後一年。彭華崗介紹,到去年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70%目标任務已完成,從突破和進展來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取得新成效,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破冰破局,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戰略性新興産業布局有力推動國有資本結構優化提升。中央企業及98.2%的子企業實作董事會應建盡建,超過70%的集團公司制定董事會授權制度,89.9%的符合條件的二三級子企業實作外部董事占多數。

央企重組今年還有新動作,專業化整合聚焦糧食加工和港口碼頭

北京,海航集團大廈外景。圖/IC photo

去年一系列重組整合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的“兩非”(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兩資”(低效資産、無效資産)剝離清退率完成均超過80%。中央企業重點虧損子企業三年減虧83.8%,1400餘戶虧損子企業整體實作大幅減虧,圓滿完成了專項整治任務。

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普遍推行,覆寫率超過了90%,公開招聘、競争上崗、全員績效考核等市場化用工制度普遍推行。中央企業普遍建立了内部“大監督”模式,地方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基本完成。

今年,将按照三年行動目标要求,加強督導督辦,嚴格落實考核責任,逐項銷号清零。突出實效标準,強化成果考核評估,努力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重大标志性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聚焦重點難點,全面落實中央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上司各項要求,建設專業盡責、規範高效的董事會,對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實行具有市場競争力的薪酬激勵制度,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深度轉換經營機制。

新京報記者 陳琳

見習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