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

28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

孩子的社交問題,身為父母,應該看見:

真正的合群和社交能力,絕不隻是附和,而是一種和他人發展成熟關系的能力。

孩子對自我關系的需求,遠遠高于對同伴關系的需求。

孩子越依戀成年人,我們就越不需要去限制他們的社交。

害羞到底是不是缺陷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害羞是個缺陷,于是盡力讓孩子去克服害羞。依戀父母的孩子在“關系不好”的人面前,通常會顯得很膽小,很害羞,是以會讓人覺得他很單純,跟同齡人打交道過于羞澀。相比之下,依戀同伴的孩子好像社交能力更強。這确實是他們的強項,他們知道什麼酷、什麼不酷,知道該穿什麼衣服、說什麼話,他們把大部分智慧都用在了解讀夥伴的資訊上。

‼️然而,從發展學的角度來看,害羞這個公認的缺陷,卻大有用武之地。害羞會促使孩子靠近父母,切斷孩子的無效社交,拒絕任何不在自己安全範圍内的人。身為父母,認真去探究,才能看見害羞的真正作用。

看起來,依戀同伴的孩子跟同伴在一起聊得熱火朝天,但和成年人在一起的時候卻非常害羞。然而,真正的合群和社交能力,絕不隻是附和,而是一種關心他人、考慮他人感受的能力,是一種有技巧地和人發展成熟關系的能力。能幫助孩子調和害羞心理并擁有真正社交能力的,是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感受複雜情感的心理成熟。而擁有自我意識和促進心理成熟,都需要孩子和父母培養親近的關系。這樣的孩子,即使在同伴面前害羞,也隻是暫時的,等到心理成熟後,他們就會把這種害羞轉為一種必須且有益的羞愧感。是以,我們要擔心的不是孩子現在害羞,而是現在很多孩子都不會害羞了。‼️

隻有看到社交能力的本質,我們才能真正懂得培養關系的重要性,使孩子真正擁有社交能力。

孩子多跟孩子玩能不能提高社交能力

很多父母都有過類似的想法,想盡早把孩子帶到同齡人的世界裡。我們普遍認為,孩子必須盡早和同齡人交流,這樣他們才能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才能融人同伴群體。很多孩子還在學步期的時候,父母就會積極給他們尋找玩伴了。而到學齡前階段,給孩子安排玩伴,似乎已經成了父母的一種執念。

❌“學習怎樣做朋友,(我對三,四歲的孩子怎樣做朋友這句話有異議!這麼小的孩子不懂朋友的含義,應該是三,四的孩子如何學習到與别的小朋友之間交往的規則和界限)。

記得悅悅四歲時,我們住在佳兆業小區,剛住進去的十多天,我每天帶她在小區裡轉,認識小區的四個門(東門,北門離家最近,穿過大圓圈,北門的對面就是南門,西門是離家最遠的門,有幾個滑滑梯的地方,每個滑滑梯的地方離幾号樓最近,比如七号樓對面有個滑滑梯等,給每一個能玩的地方命名,用我和她之間都能聽明白的語言!)

為什麼這麼做?我想讓她獨自在樓下跟别的小朋友去玩,鍛煉自己的膽量,學習如何與别人交往的規則,了解人是不同的,如何與不同的人來往,鍛煉覺察力。

每天上午或者晚飯後我送她到一樓,讓她獨自去玩,有問題打電話給我。前三個月,她每次都是哭着回來,那時候沒有給她配電話手表(不配電話手表是為防止她随時都給我打電話求助,不能随時求助,她就得自己動腦子,獨立思考從小訓練),隻是讓她記住我的号碼,有問題找别人借電話打給我,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人的認識是個過程,毛主席曾經說:“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變得比較聰明起來的。”

‼️我們來了解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依戀和個性化都是成熟的必要條件,而成熟是培養真正社交能力的要素。融人社會,不是簡單的合群或者和别人處得來,融人社會不光要融人别人,還要在融人的時候,保留自己的特性或者個性。

………………明天繼續………

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對您的親友,朋友有幫助請邀請進群或者分享出去。感謝親們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