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綜合能力,不成熟孩子欠缺的特質
‼️什麼是自我激勵?自我激勵是一種能幫助大腦協調統一的綜合思維,讓大腦能夠處理互相沖突的沖動和想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檢討,反思》。
有綜合思維的孩子,如果産生了不想上學的念頭,會立刻引發他對缺課的焦慮,早晨不想起床,會讓他對遲到感到不安(這時候的表象有可能是情緒不好,煩躁,或者對家長說話的聲音裝聾作啞)。
相對應的是,要好好表現的上進心,會壓制住他不願意聽講的想法,對後果的擔心,會打消他不想聽别人引導的念頭。
想實作綜合性學習,孩子必須足夠成熟,他的大腦能夠同時運作兩種思維體系,既能處理複雜情感,又能平衡沖突心理。
想改變孩子厭學的念頭,同樣需要培養健康的親子關系,這樣孩子才能感受深層的情感和脆弱感。看見關系的重要性,才是身為父母所必須具備的洞察力之一。
‼️比如,孩子與成年人(父母或老師)的關系足夠親密時,才會在乎他們的想法,在意他們的期望,注意不惹怒(父母或老師)。孩子的學習也需要情感投資,而如果這方面的投資匮乏,孩子會感受不到傷害,對一切不在乎,必然對學習變得麻木,甚至喪失興趣(這類型孩子關閉了覺察能力,網絡詞“喪屍”。
學習最需要的是‼️綜合性的智慧,而不是死記硬背‼️(我從不要求孩子們背,而是了解,會運用就OK)。
孩子想要解決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去整合掌握的資訊,從事實中發現不同的思想,了解更深刻的意義,揭示潛在的規則。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融彙的過程,孩子要從材料中提煉内涵,把零碎的資訊整合為一個整體,這種情況下,隻有具象思維是不夠的,還需要擁有抽象思維。深度的學習,會要求我們至少能從兩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張開自己的雙眼,而不是隻用一隻眼睛,狹隘、片面、膚淺地去看待一切。(這也是對我們成人的要求!)
然而現實是,孩子的智力确實還沒有完全成熟,是以,他們不可能自動就具備了綜合能力,而是需要在成熟(犯錯)過程中慢慢獲得。而同伴導向的孩子,偏偏都是長不大的孩子,是以,綜合協調能力(為什麼說要運動,運動能幫助身體更好的運用協調能力)對他們來說,就成了一種注定欠缺的特質。
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對您的親友,朋友有幫助請邀請進群或者分享出去。感謝親們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