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

作者:悅悅媽媽與悅悅成長記

26逃避了脆弱,就失去了試錯的機會

大部分學習,都是通過适應或者試錯來實作的。孩子會嘗試新的任務,會犯錯誤,會遇到困難,然後得出恰當的結論。失敗是學習的一個必經環節,糾錯則是教學的主要手段。但與父母關系疏離的孩子大多會逃避脆弱,這極大地破壞了正常的學習過程。

‼️第一個破壞作用,展現在學習的試驗環節。嘗試新的事物,就意味着存在風險。無論是大聲閱讀,提出意見,還是進入陌生領域或測試某種想法,都會有失敗的可能。‼️但這種試驗會有效排查出可能的錯誤、意料之外的反應和消極的回應。但是大部分同伴導向的孩子,是無法承受這些風險的。‼️

第二個破壞作用,展現在吸取教訓的能力上。在具備吸取教訓的能力之前,孩子必須要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的失敗;

想從錯誤中受益,必須先學會承擔責任,還要對别人的幫助、建議和糾正,保持一種接受的心态。

❌而與父母關系疏離的孩子,有着很強的防禦心,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或者不願為自己的失敗承擔責任。這樣的孩子,如果考試成績太差,心理上承受不了,就會把失敗歸結到其他方面或者其他人身上。或者,他會分散注意力來逃避問題。

逃避脆弱的孩子,會自動屏蔽那些讓自己變得更脆弱的東西,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對這類孩子來講,即使老師或者家長糾錯的态度非常溫和,也會刺傷他們的情感。

(我有時候用的方式是視而不見,舉例:昨晚8.50我下課一起回家,路上悅悅要吃羊肉粉,就給她點了,這家有個大電視機,在放電視劇。在吃的過程中,她說燙看會電視劇,我說“嗯,30分鐘”,在這30分鐘裡她的筷子挑起米粉舉的很高,盯着電視,動作停止,粉掉下來落在碗裡,濺出湯汁,湯汁濺在桌子上,衣服上,悅悅手忙腳亂的拿紙巾擦,邊擦邊望我,我看着她忙,現在想想我的表情肯定很嚴肅,但我什麼也沒說。她繼續邊看邊吃,30分鐘到了,她還沒吃完,我拿起包走人)

給這類孩子糾錯,隻會讓他們更加逃避或對抗錯誤,這時,成年人會以為這是孩子粗魯無禮 , 但實際上,這是孩子逃避脆弱的表現,是他們的一種自我保護,‼️在親子教養中,看到表象見到心裡極為重要,需要借助洞察力才能做到。‼️

第三個破壞作用,展現在無力感上。感受無力感,就是适應性學習的精髓。挫敗感一定要轉化成無力感,這樣大腦才能明白,有些事是行不通的。‼️

但是當孩子的情感變得冷酷時,就感受不到失敗帶來的傷心或者失望,做出的反應也不是吸取教訓,而是發洩沮喪情緒。就學生而言,外部的攻擊目标就是“白癡老師”或“無聊的作業”,内在的攻擊目标可能就是自己,比如“我怎麼這麼蠢”(悅悅就有過這種現象,把自己定義為“學渣”,是以,她入圍國學大賽全國總決賽,要交費3200,上傳家風視訊要680,在app上訓練相關知識點要買課,具體多少分等級,去外地參加路費,住宿等等,鑒于我現在的處境,在考慮這筆支出與她的心理感受,自信的建立,擺脫我的影響,塑造她自己心理上,性格上的堅韌值不值得,孰輕孰重,有點讓我很為難)!

不管怎樣,他們都不會把氣憤轉化成悲傷,感受不到和無力感相關的情緒,是以,他們也就不會改變自己的做事習慣、學習方法和其他障礙。身陷這種模式的孩子,一旦失敗,會缺乏應對能力去處理,任何一件事情遭遇阻礙,都會把他們困住,寸步難行。

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對您的親友,朋友有幫助請邀請進群或者分享出去。感謝親們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