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逃避了脆弱,就失去了试错的机会
大部分学习,都是通过适应或者试错来实现的。孩子会尝试新的任务,会犯错误,会遇到困难,然后得出恰当的结论。失败是学习的一个必经环节,纠错则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但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大多会逃避脆弱,这极大地破坏了正常的学习过程。
‼️第一个破坏作用,体现在学习的试验环节。尝试新的事物,就意味着存在风险。无论是大声阅读,提出意见,还是进入陌生领域或测试某种想法,都会有失败的可能。‼️但这种试验会有效排查出可能的错误、意料之外的反应和消极的回应。但是大部分同伴导向的孩子,是无法承受这些风险的。‼️
第二个破坏作用,体现在吸取教训的能力上。在具备吸取教训的能力之前,孩子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失败;
想从错误中受益,必须先学会承担责任,还要对别人的帮助、建议和纠正,保持一种接受的心态。
❌而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有着很强的防御心,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或者不愿为自己的失败承担责任。这样的孩子,如果考试成绩太差,心理上承受不了,就会把失败归结到其他方面或者其他人身上。或者,他会分散注意力来逃避问题。
逃避脆弱的孩子,会自动屏蔽那些让自己变得更脆弱的东西,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对这类孩子来讲,即使老师或者家长纠错的态度非常温和,也会刺伤他们的情感。
(我有时候用的方式是视而不见,举例:昨晚8.50我下课一起回家,路上悦悦要吃羊肉粉,就给她点了,这家有个大电视机,在放电视剧。在吃的过程中,她说烫看会电视剧,我说“嗯,30分钟”,在这30分钟里她的筷子挑起米粉举的很高,盯着电视,动作停止,粉掉下来落在碗里,溅出汤汁,汤汁溅在桌子上,衣服上,悦悦手忙脚乱的拿纸巾擦,边擦边望我,我看着她忙,现在想想我的表情肯定很严肃,但我什么也没说。她继续边看边吃,30分钟到了,她还没吃完,我拿起包走人)
给这类孩子纠错,只会让他们更加逃避或对抗错误,这时,成年人会以为这是孩子粗鲁无礼 , 但实际上,这是孩子逃避脆弱的表现,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亲子教养中,看到表象见到心里极为重要,需要借助洞察力才能做到。‼️
第三个破坏作用,体现在无力感上。感受无力感,就是适应性学习的精髓。挫败感一定要转化成无力感,这样大脑才能明白,有些事是行不通的。‼️
但是当孩子的情感变得冷酷时,就感受不到失败带来的伤心或者失望,做出的反应也不是吸取教训,而是发泄沮丧情绪。就学生而言,外部的攻击目标就是“白痴老师”或“无聊的作业”,内在的攻击目标可能就是自己,比如“我怎么这么蠢”(悦悦就有过这种现象,把自己定义为“学渣”,所以,她入围国学大赛全国总决赛,要交费3200,上传家风视频要680,在app上训练相关知识点要买课,具体多少分等级,去外地参加路费,住宿等等,鉴于我现在的处境,在考虑这笔支出与她的心理感受,自信的建立,摆脱我的影响,塑造她自己心理上,性格上的坚韧值不值得,孰轻孰重,有点让我很为难)!
不管怎样,他们都不会把气愤转化成悲伤,感受不到和无力感相关的情绪,因此,他们也就不会改变自己的做事习惯、学习方法和其他障碍。身陷这种模式的孩子,一旦失败,会缺乏应对能力去处理,任何一件事情遭遇阻碍,都会把他们困住,寸步难行。
如果您觉得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对您的亲友,朋友有帮助请邀请进群或者分享出去。感谢亲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