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

作者:悅悅媽媽與悅悅成長記

54 3、展現自我,隻适合一對一的交流

社交軟體上有很多展現自我的功能,本意是讓自己在意的那個人能喜歡上真實的自己(是以一定要讓孩子理清真實的世界和虛幻的網絡,建議親們給孩子看本“青少年版的網絡安全”,在悅悅二年級的讀了這本書,關于網絡安全的問題我不用提示了)‼️。但事實上,隻有别人要求我們展現自我的時候,展現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當我們在網絡上将資訊同時發送給很多人後,并不一定會收到多少回複,這樣就失去了展現自我的功能。這種低效率的交流,并不能真正實作心理上的親密。❌

隻有在非常私密的關系中,我們才可能有被人了解和被看見的感覺。在書裡、演講中或者網上展現自我,是不會讓我們産生這種感覺的。即使人們在社交網絡上看到了我們的自我展示後,也不會覺得這樣的資訊有什麼特别之處。對待和我們有心理親密感的對象,就應該像性伴侶一樣,讓對方能感覺到自己的特殊性,感覺到我們的資訊是專門發給他的。不管對接收者還是展現者來講,隻有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展現自我才有意義。除此以外的其他任何方式,都會讓我們的互動效果貶值。脫離了親密的私人關系後,對方就接收不到我們發出資訊的真正意圖了。

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珍惜親密感的人,不會在社交軟體上展現自我。

“真正了解一個人”和“知道一個人”,這兩者有着天壤之别。了解一個人,必須包括兩個條件:

1 他願意展現自我;

2 他的展現,針對的是自己在意的那個人。

4、真正自我的蒸發

對大部分孩子和青少年來講,社交軟體關乎他們的自我形象管理,他們希望給同伴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提高自己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紐約時報》作者托尼.杜古彼爾引用了雪莉.特克爾的話,把這種結果稱為“真正自我的蒸發”。一位青少年向特克爾醫生說道:“我在高中學到的是自我簡介、自我簡介、自我簡

介,以及怎樣塑造自己。”

‼️當然,每個人都想被别人喜歡(“每個人都想被喜歡”這個想法害的很多很多人失去了自我是以,我在孩子們上課的時候經常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點讓他們讨論自我價值,讓他們明白自己本身是怎樣的,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要怎樣‼️‼️‼️)。

但是,我們越是想影響别人的判斷,最終結果就會越讓人不滿意。如果得到了别人的好評,那隻是因為别人喜歡我們的行為,或者我們給他們留下的印象,而不是喜歡真正的我們。是以,我們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越來越執着于管理自己的形象(不要執着于孔雀開屏)。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最癡迷上網的青少年,往往也最容易遭受情感問題的折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拉裡.羅森博士通過研究發現:“上網、發即時消息、發郵件、聊天和青少年抑郁有着密切的聯系”,“電子遊戲和抑郁,也存在很大的關聯性”。隻要我們能給孩子一個天真的世界,他們就一直可以保持天真。而複雜的社會則會孕育出“冷漠病”,讓孩子假裝不經意地展現自己,這會讓孩子一直得不到成熟所需要的情感養分。❌❌❌

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對您的親友,朋友有幫助請邀請進群或者分享出去。感謝親們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