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君 韓佩軒 通訊員 趙慶川 王莉 德州報道
一棟棟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一間間教室裝上了現代化的教學裝置,一批批追夢學子在教育均衡發展的陽光雨露下快樂茁壯成長。“現在,孩子看到‘别人家’的國小,再也不會露出羨慕的眼光了。因為他們的學校建得漂亮了,教學品質也比過去提高了。”說到近年來德州經開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經開區市民魏書敏滿意地說。
教育,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更是一座城市的未來。近年來經開區加大硬體投入,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推進綜合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探索合作辦學新特色,實施名校集團化發展戰略;建構優質均衡發展新格局,形成教育三大片區;擴增學前普惠資源,緩解“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堅持五育并舉、融合發展,深化素質教育落實。
下好“硬體棋”
答好“公平卷”
時下,走進曹村國小,整齊的教學樓、完善的教學裝置、美麗的校園環境……處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平房到高樓,從面子到裡子,我們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年前的10月29日,曹村國小新校和周邊設施完工,該校600餘名師生搬進了新校園。1年前的10月29日,德州學院與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校城融合,選擇曹村國小作為示範學校,曹村國小成為德州學院附屬第一實驗國小。
“這尊孔子像是今年5月份在我校落成的,我們依托孔子像,又打造了這個眼前的孔子文化園。這個文化園的打造讓師生們每天都懷揣着對聖人先賢的敬仰,在學校裡學習和工作,涵養了學生們的傳統文化底蘊,凸顯了學校書香校園的文化底色。”
學校辦學環境一直是家長目光所聚焦的重點,近年來,經開區加大投入改善辦學環境。投資近17億元,高标準建立擴建了沙王國小、曹村國小、崇德中學等11所高标準、大規模學校,全面解決大班額問題。
“寶寶真棒,我們再走一次好不好?”11月26日上午,袁橋鎮中心幼稚園中班的學生正在教師的陪同下,開展滾筒平衡訓練課程。園長劉娜正在旁觀課程,記錄是否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當記者感歎幼稚園園區的設施完善時,劉娜禁不住為記者介紹了起來:“目前我們有4770平方米的室内活動面積,在2628平方米的戶外活動場地面積中,綠化面積占有1100個平方米,充分可以滿足每一位幼兒的活動需求。”此外,園内以童話、自然、多彩民族、中國國粹等為主題的環創内容,擁有多種深受兒童喜愛的大型玩具和遊樂設施,每班配備教學一體機 電鋼琴等現代化教學裝置。
而袁橋鎮中心幼稚園這樣的“配置”在經開區不是特例,近年來,經開區積極擴增普惠資源,促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期間,建立、改擴建幼稚園11所,新增學位3150個,投入建設資金1.4億元,全面落實生均經費,投入補貼資金981萬餘元,有效緩解“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實作了“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下好“改革棋”
答好“品質卷”
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經開區堅持系統設計、重點突破、試點先行的改革路徑,從群衆反映強烈、制約教育科學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為教育事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曾經的曹莊國小現已成為德州學院附屬第一實驗國小,校長房敏告訴記者,她是由德州學院選派過來擔任校長的,“目的就是把學院的教育理念與資源更好地帶到經開區的教育中。”
獨木不成林。以德州學院附屬第一實驗國小為核心,經開區還将5所國小加入了聯盟學校就像綻放在經開區美麗畫卷上的花朵,争相鬥豔。王莊國小、付莊國小、東城國小、楊莊國小、尚德國小借勢發力,逐漸形成了“一校一品,互通有無”的特色。
“在一個核心機構或品牌學校的牽頭組織下,依據共同的辦學理念和章程組建學校共同體,在學校規劃、日常管理、課程建設、教師發展與設施使用等方面實作共享、互通、合作、共生,進而實作共同體内優質教育資源品牌的輻射推廣與合成再造,這就是集團化辦學對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意義。”經開區教體文旅部部長薛鳳江說。
讓學生做“做最好的自己”,康博國小校長李國瑞欣慰于看到校園内的孩子們蓬勃的“精神頭兒”。而當記者漫步于康博國小校園時,随處可見的圖書角前,認真閱讀的孩子們讓記者感受頗深。“這是我們學生每天的一門必修課程,隻要學生想讀書,學校裡就随處有書本提供。”李國瑞說道,在這樣的書香氛圍中,學生們都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好的經驗大家都想學,康博國小是經開區引進的山師基礎教育集團直屬校。在過去,“山師模式”别人學不走;在經開區,“山師模式”主動找上了門。讓德州經開區學生和家長感到興奮的是,2020年,德州經開區沙王國小、太陽城國小、同濟中學等3所學校又簽約成為山師基礎教育集團的項目支援學校,提高了優質資源的覆寫面,有利促進了城鄉學校辦學品質和治理水準的整體提升,不斷擦亮“山師模式”的經開品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下好“友好棋”
答好“滿意卷”
“叮鈴鈴鈴……”下午4時許,經開區楊莊國小放學鈴聲準時響起。但是,學生們卻沒有像往常一樣走出校門,而是坐在教室裡學英語、做科學實驗、練字……楊莊國小探索實行了課後延時服務,将放學時間由之前的16時延遲到了18時。這一舉措實施以來,赢得了廣大家長的支援。
在楊莊國小的講台上,正在為學生授課的教師郭大序,并非學校教師,而是德州一家校外教育訓練機構的創始人。
“這是經開區落實‘雙減’政策的一次大膽嘗試,讓校外優質教育資源進入校園,學生受益、老師受教。”薛鳳江介紹道,9月中旬,郭大序被德州經開區聘為“國小英語教師教育訓練顧問”,每周來楊莊國小上一節英語課,并與學校4位英語教師一起“磨課”,還給“英語角”的學生排練英文話劇。
對于校園中越來越濃厚的“國際氛圍”,楊莊國小校長徐風芝有話說:“自從郭老師來到學校,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們越來越喜歡英語,孩子們對英語感興趣、主動地去學,這是最讓我驚喜的變化。”
“長期以來,由于孩子放學時間和家長下班時間不一,孩子放學後無人接、無人看管成為‘難題’,也逐漸成為社會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深入調研、科學論證,注重規範管理,優化工作措施,積極優化教育服務。”薛鳳江說,近年來,經開區圍繞家長和群衆反映突出的學生午餐就餐難、課後無人管等難題,組織全區中國小全面實施國小課後延時、營養午餐配送等服務。
近年來,經開區堅持以特色教育為抓手,以“一校一品”為教育品牌建立目标,五育并舉、融合發展,持續深入推進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深化教育與體育、美育融合發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舉辦藝術節、科技節、勞動節、體育節等活動,落實因材施教理念,推進校園素質教育建設,讓教育回歸本真。目前經開區有11所全國足球特色學校、1所全國籃球特色學校、1所全國網球特色學校,4所全國圍棋學校。并多次承辦省市級比賽,在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