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個孩子都是單獨的個體,然而每個孩子成長的軌迹也不盡相同

孩子對作業的态度是怎樣的?大部分孩子都會說這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不好會挨批”、“媽媽的要求”……

每個孩子都是單獨的個體,然而每個孩子成長的軌迹也不盡相同

有些孩子正是缺乏制度化的學習生活,養成了作業拖沓的習慣。還有些經常是邊做作業,邊看電視,邊吃零食,吃吃做做,做做玩玩,當然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品質更是無法保證,而且也不利于學習責任心的培養。

“厭學”是存在于當今社會不少青少年兒童心中的一種不良情緒,通常狹義上的了解認為“厭學”就是指的孩子讨厭學習;但要想從根本上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還要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待厭學。厭學,不僅僅指孩子不喜歡學習,還包括讨厭上學、讨厭寫作業、讨厭上補習班、讨厭考試,等等諸多與學習相關的事物。

多給孩子及時、積極地鼓勵。很多父母都是以批評打擊為主,眼裡隻有孩子的各種問題:拖拉、磨蹭、粗心……平時是母慈子孝,一涉及到學習,立刻變身河東獅吼唠叨、批判、吼罵……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把學習這件事和沮喪、煩躁的感覺聯系起來,最後就放棄努力了。

每個孩子都是單獨的個體,然而每個孩子成長的軌迹也不盡相同

想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要多給他正面的、積極的鼓勵和肯定。要善于發現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别吝惜你的鼓勵。哪怕隻是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抓住它,給予強化和鼓勵。

慢慢地,孩子在學習中會獲得越來越多的正面回報,他會把學習和成就感聯系起來,一想到學習,就有一種正面、積極的感覺,自然就有了興趣和動力。

學齡前兒童本應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逐漸增加對世界的認識和興趣,逐漸促進孩子智力開發、技能發展和一些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此時的“學習”對他來說隻能是一種遊戲。否則就會形成一種“父母要我學習”的不良心理後果,這對以後的正常學習極為不利,也是小孩厭學的開端。

每個孩子都是單獨的個體,然而每個孩子成長的軌迹也不盡相同

作為父母,我們要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呢?我們是否有廣闊的視角看到學習困難背後的禮物呢?隻有當父母的注意力不局限于作業和成績上,才更有可能将學習困難轉化為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從中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懂得開口請求幫助,尋求支援的系統等等。這些能力的培養才是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單獨的個體,每一個人成長的人生軌迹也不盡相同,他們學習困難的表現也都不一樣。家長一旦懷疑孩子有學習障礙方面的傾向,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科學系統的治療,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切勿杯弓蛇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