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系、日系、美系、國産,放在一起PK,誰最牛?

買車就像去品嘗各國不同的餐廳,每一個品牌或者車系都有着獨特的賣點、優勢或者不足,尤其是價格不高的車型,它們之間的差異就更大了,那麼我們接觸最多的德系、日系、美系以及自主品牌,它們各自都有哪些特點,放一起PK的話誰最牛,我們買車的時候又應該如何選擇?

首先就是日系車企,衆所周知,日本的資源相對匮乏,是以造車方向也是傾向于經濟實惠,以耐用性和節油為最優選擇。以豐田為例,在國内就有着“開不壞的豐田”标簽,事實也的确如此,很多00年初的豐田依然在路上飛馳,它們的裡程已經來到幾十萬公裡,足以說明日系車皮實耐用,而與此同時,在混動領域,日系車走的也是相對較早,無論是豐田的THS混動還是本田的i-MMD,都是國内有口皆碑的免檢産品。

德系、日系、美系、國産,放在一起PK,誰最牛?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首先日系車對于成本的控制非常嚴格,10萬元的車身上絕對不可能出現20萬的用料,是以現在的日系車在内飾的做工和材質方面處于同級别墊底的水準。此外,在人人追求科技化的年代,日系車依然還是不思進取,車機系統玩法非常有限,這也是它被年輕消費者所唾棄的原因。

德系、日系、美系、國産,放在一起PK,誰最牛?

早些年的美國車在國内的口碑表現并不是太好,主要是太過費油以及故障率比較高,隔三差五就要往修理廠方向跑。這也是為什麼美系車現在地位逐漸邊緣化,隻能靠着優惠來争奪市場的原因。不僅如此,美系車在國内大肆推行三缸機,與消費者的用車觀念背道而馳,也進一步加劇銷量低迷的情況。

德系、日系、美系、國産,放在一起PK,誰最牛?

不過近幾年的美系車除了三缸機這個點值得批評之外,其它方面有了很多改進,首先在設計上盡力去迎合年輕消費市場,同時動力系統也進行全面革新,2.0T可變氣缸發動機在燃油經濟性方面并不會落後日系太多。更重要的是在優惠的加持下,美系車的成本效益可以說同級最強,很多時候用一輛緊湊級車預算往往能買到美系的中型車。

德系、日系、美系、國産,放在一起PK,誰最牛?

德系代表自然是大衆集團和BBA了,由于先入為主的印象,國内消費者對于大衆車非常認可,它的産品開起來也真的要比同級别的日系車更加厚重和有進階感,不過大衆在國内一直推行渦輪增壓+雙離合的動力組合,故障率往往要比普通的自吸+AT或者CVT更高。

德系、日系、美系、國産,放在一起PK,誰最牛?

BBA作為一線豪華品牌,它們的銷量一直都是名列前茅,雖然我們總說這些豪華品牌的溢價很大,但這也不能忽視它們在動力總成方面的确有一手,而且不僅在主流的小排量渦輪機,在六缸、八缸發動機方面也是有着很高的造詣,如果預算夠的話,我還是非常建議各位入手德系豪華品牌。

德系、日系、美系、國産,放在一起PK,誰最牛?

我們總說自主品牌像扶不起的阿鬥,每一年都隻會原地踏步,隻會去逆向開發别人的成品。不過看看最近兩年,一線自主品牌可以說碩果累累,像傳祺的钜浪動力、奇瑞的鲲鵬、長安的藍鲸以及長城搭載在坦克500上的那套3.0T+9AT組合,在技術上可真可以與合資相媲美。

德系、日系、美系、國産,放在一起PK,誰最牛?

而在過去的2021年,自主品牌更是大力發展混合動力,目前在市場上已經形成規模的有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産能一直都跟不上消費者交定金的速度,也導緻消費者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等車。

德系、日系、美系、國産,放在一起PK,誰最牛?

不過在傳動系統方面至今也是自主品牌的軟肋,稍微能排的上号的也隻有雙離合變速箱,對技術和生産工藝更高的AT變速箱隻能通過采購來擷取。

總結

綜合來說,如今各家車企在主流量産車上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我們也沒有必要将以前的固有觀念套用在當下的新車上,因為已經不是一個東西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