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冰上時刻》導演劉漢祥:所有觀衆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藝綻

拍的是冰球,講的是教育;看點不僅在冰場上的孩子們,更在場下目不轉睛的家長們。正在熱映中的紀錄電影《冰上時刻》以三位冰球少年為主角,展現了圍繞冰球展開的家庭教育和親子關系。該片導演劉漢祥說,雖然冰球目前還算一門小衆運動,但片中折射出的關于家庭教育的普遍性,能讓所有觀衆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專訪《冰上時刻》導演劉漢祥:所有觀衆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拍攝初衷源于父愛

劉漢祥這些年來一直鐘情于拍攝兒童題材的紀錄片,《馬蘭的歌聲》《夏日流動影院》《少年,少年》是他的“少年三部曲”。拍攝《冰上時刻》,一方面是對兒童題材創作的一種延續,另一方面也來自一位父親的愛和焦慮。

“我想拍一部紀錄片,去看看城市裡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家長們,是如何去教育孩子的。除了思考,我還有自己的壓力。2017年我女兒出生,作為一個新手爸爸,我不知道該如何陪伴她,如何教育她?種種問題擺在眼前,意味着她将會和我經曆截然不同的童年,我感受到了強烈的壓力,内心充滿恐慌。”劉漢祥說,恰巧,當時有個孩子的母親邀請他去看他兒子打冰球。當他看見六七歲的孩子在冰上拼搏,此前對冰球一無所知的他看到了冰球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想要記錄的故事。“我想要以冰球為突破口,去講述他們的人生。”

《冰上時刻》的主角,是三位出生于2009年的男孩,它們都是北京一支少年冰球隊的前鋒,故事圍繞他們的冰球生活展開。其中,于力凡的爸爸承擔起了“家庭教練”,每天監督訓練,要求嚴苛;曲瑞晨的媽媽為了能讓孩子接受更好的訓練,轉到一所擁有自主冰場的國際學校;翟子男的父母也努力為他争取更多上冰時間和更好的訓練……冰上冰下,孩子家長,兩番光景,不同滋味。隻是當作愛好特長還是往職業發展?是留在國内還是出國深造?對于未來大家有着各自的擔憂。

專訪《冰上時刻》導演劉漢祥:所有觀衆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拍攝團隊最多隻有四個人

《冰上少年》雖然拍的是孩子們正在練習的這一運動項目,但視角卻主要聚焦家庭教育和親子關系。劉漢祥坦言,雖然一開始冰球的确是吸引到他的一大因素,但在看過孩子們的多次訓練和比賽後,他有一個越來越強烈的感覺,那就是通過打冰球展現出來的這些孩子背後的家庭教育,有着強烈的叙事張力和值得被記錄的意義。“這些父母選擇讓孩子打冰球,不是說想讓他們當職業運動員,而是出于教育考慮,把冰球當成一個教育方法和手段。我想看看這些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劉漢祥從2017年開始拍攝,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後,直到2018年下半年才正式開始拍攝,一直拍到2021年。因為經費有限,即使最多的時候,拍攝團隊一共也才四個人:一個導演,一個攝影,一個攝影助理,一個制片。訓練和比賽場面是雙機拍攝,日常生活則隻用一台機器拍。

“平時我們看足球賽,現場直播有十幾台機位都很正常,但我們隻有兩台機器,隻能先拍一個全景,再拍一個中近景或跟蹤鏡頭。還有一台機器要拍家長反應、教練反應,還有一些臨時的意外情況等,都得捕捉到。”劉漢祥笑言,因為人手不夠,拍攝時他也得變身攝影師。“我們會分工,一個攝影盯場上的比賽鏡頭,還有一個抓家長、教練反應或者突發事件。如果我不掌機,我就會盯突發,看到有些突發情況,就跟攝影師說,趕緊過來拍。”

整個拍攝過程中,幾乎每個周末劉漢祥都會去拍孩子們訓練、比賽。寒暑假時孩子們出國集訓,團隊也會一同前往跟拍。為了盡量不打擾拍攝對象的正常生活,進入孩子們的家庭拍攝時,最多隻有兩個人。

專訪《冰上時刻》導演劉漢祥:所有觀衆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劇集版《我愛打冰球》正在制作中

三位孩子都是出于熱愛而成為冰球少年,但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取舍、抉擇、成長也在悄然發生。翟子男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前往加拿大深造,離他職業球員的目标又接近了一步;于立凡選擇在國内發展,參加了北京市少年隊的選拔,他和爸爸的關系也不再像影片一開始那樣劍拔弩張;曲瑞晨則一直在要不要出國打球的選擇中糾結不已,異國逐夢就意味着割舍親情……在選擇面前,他們如履薄冰,初嘗成長滋味。

影片結尾時,三個孩子都有了令人欣慰的成長,和父母的關系也讓人倍感溫馨。“這部影片雖然家長的視角好像偏多一點,但我們能看到孩子成長的脈絡,而且家長也同步在成長,這是我非常強調的。”劉漢祥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家長不陪伴的話,就有可能成為被孩子甩在後面的那個人。如果家庭教育有答案的話,我覺得這可能是唯一的一個最終解。”

劉漢祥透露,除了電影版,他們還将把三個孩子的故事剪輯成一個紀錄劇集,專門從孩子的視角講故事。“劇集版叫《我愛打冰球》,特别好玩搞笑。”目前劇集版已經制作完成,預計将于年内與觀衆見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