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創造十一項“中國第一”,他被譽為“民國首富”,他有七房妻妾,八字八女。他的家族富可敵國。
李鴻章
說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他的人生,是一個傳奇。他就是,盛宣懷。
那麼,
盛宣懷
是何許人也?
年幼有才
清朝道光年間,伴随着一聲響亮的啼哭聲,
在江蘇龍溪出生了。盛宣懷出生在一個
官宦之家
,家庭條件優渥,接受過好的教育。在小的時候,盛宣懷就展露出了不同于常人的才能。
盛宣懷的祖父
盛隆
是一位舉人,官至浙江海甯州知州。而他的父親盛康,則出身進士,曾經當過布政使,和
有一點交情。盛宣懷是盛康的長子,在他往後的政治生涯裡,李鴻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盛家也算是一個書香門第。但是,盛宣懷的祖父和父親對于盛宣懷的科舉事業并不是十分的上心。于是,盛宣懷時而出門在外,增長見識,時而回鄉在内,攻讀經書。在這樣的氛圍下,盛宣懷從小就見識很廣。在鄉的時候,他經常參與鄉裡事務的規劃。諸如設義莊、增祭田、建義學、修宗譜這類事項,背後都有盛宣懷的參與。
在盛宣懷尚且年幼的時候,他就展現出了處理這一類事物的
高超
的能力,這仿佛是對他未來從商從政的命運的暗示。
同治年間,盛宣懷跟随父母前往湖北,盛宣懷了解到了像
胡林翼
、嚴樹森這樣的經世派著名人物。他深深得益于這些人物的思想和作風,耳濡目染之下,也為自己定下了
大志向
——期待自己将來能夠“達則兼濟天下“。
鼎盛時期
二十六歲的時候,盛宣懷成為了李鴻章的
幕僚
,自此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在工作期間,他的主要事務是幫助李鴻章處理洋務相關事項。期間,他深深受到李鴻章的欣賞,在成為幕僚的第二年,就成為了知府。
得到李鴻章的信任之後,李鴻章開始對盛宣懷委以重任。1875年,盛宣懷開始辦理礦業。他的工作一直進行的十分順利。在1889年的時候,盛宣懷遇見了命中另一個合作夥伴——
張之洞
。
在一番洽談之後,盛宣懷主動向張之洞提出将在大冶購得的鐵山礦交給張之洞開采,并積極的為他出謀劃策。于是,張之洞開始建
漢陽鋼鐵廠
,開辦大冶鐵礦。大冶鐵礦,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座用機器開采的大型礦山。
盛宣懷的人脈越來越廣,事業也蒸蒸日上。當時,他不僅僅是一方道台,同時也擔任輪船招商局、中國電報局、大冶鐵礦等大型政府企業的督辦,憑借這些身份,盛宣懷聚集起了大量的錢财。他的不動産也多的難以計數。他的房産遍布北京、蘇州、天津、武漢、常州等地,每一處房産都
極盡奢華
。不僅如此,盛家老公館更是奢華至極,令人羨慕。
根據記載:
盛家
老公館占地一百多畝,供盛宣懷的七房妻妾、
八子八女
居住。他的妻子兒女都被照料的很好,盛公館的傭人就有
二百七十七個
。孩子都有保姆,妻子們都有很多随從,負責服侍這些少奶奶們。
盛宣懷去世之後,當局曾經對他的家産進行過統計,最終算出來家産總額為1160萬兩白銀,相當于現在的12億元人民币。這筆錢其中一半用來創立
義莊
,另外一半均分給盛宣懷的5個兒子,另外給2個未出嫁的女兒準備了6萬兩的嫁妝。其中,義莊的四成用于
慈善事業
,六成用于養活整個
偌大
的盛氏家族。
由盛轉衰
都說盛極必衰。盛宣懷的故事顯然能被當成一個典型案例。
1911年,對中國,對盛宣懷來說,都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他進入
“皇族内閣”
,成為了朝廷重臣。為了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野心,盛宣懷做了一個不同尋常的
決定
。他組織出台了一項
“國進民退”
政策。這項政策,昭示着清政府想要在國有産業上更進一步。
這項舉措對于清政府來說無疑是有利的。但是,對于廣大老百姓來說,這算不上是一個好消息。這樣的一個不得民心的決策,觸發了四川的
保路風潮
。衆多老百姓自發地形成團體對抗鐵路收歸國有化。這股風潮,給了奄奄一息的清政府沉重的一擊。
沒有人能夠想到這項運動的影響竟然如此之大。但是,事已至此。總有一個人要出來充當罪人。盛宣懷作為這項政策的主導者,自然首當其沖。他受到了各方的責難,一時之間有些
孤立無援
不僅如此。同年五月,
武昌起義
爆發。盛宣懷請袁世凱出山。這項舉措,可以稱之為他政治生涯的敗筆,他是以被革職移居大連,永不再用。
盛宣懷匆忙地逃亡
日本神戶
,許久都沒有機會回來。
盛宣懷就這樣倉促地退出了曆史的舞台。那麼,他的子孫後代怎麼樣了呢?
盛宣懷一共育有8個兒子和8個女兒,除了兩個孩子意外死亡外,其他的後來都成了有名有姓的人物。當然,這些
“美名”
,有些并非是美譽,而是對盛家子弟敗家的嘲諷罷了。
盛宣懷的大兒子
盛昌頤
,擁有妻妾六人,而且時常
尋花問柳
盛恩頤從小
揮霍無度
,有11房姨太太,27個子女,而且,盛恩頤此人有一個十分燒錢的愛好,他喜歡賭博。
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豬朋狗友”一詞也由此而來。盛恩頤的朋友,全都喜好賭博。都是上海灘裡有名的敗家子。
上海灘裡的紙醉金迷,揮金如土。全都成了這些富家子弟的日常生活。
盛宣懷死後,盛家還出過一場
官司
。盛宣懷生前曾經将義莊的六成收入用于供養盛氏家族。在他死後,他的子女們為了這筆錢鬧得不可開交。他的女兒認為自己也應當享有這一部分财産,于是跟盛宣懷的兒子們打起了官司。
這場官司在當時是鬧得
沸沸揚揚
。盛家的家事也是以而
“名揚”
上海灘。最終,官司以女兒的勝出作結。
但是,盛家的頹勢已經是不可挽回了。一個兄弟阋牆的家族,能有多麼大的前程呢?
盛家的敗落,是轉瞬之間的事情。
就像餘華在《
活着
》筆下的主人公一樣,賭着賭着,家産就敗光了。
盛家人紙醉金迷地生活着,偌大的家産也坐吃山空了。
盛宣懷的父親和祖父都不曾對盛宣懷的科舉過于上心。但盛宣懷成長了民國首富。盛宣懷對子女的教育也沒有花多大的心思。于是他的子女們窮困潦倒,家族難以維系。
盛宣懷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個偶然。我們必須意識到,無論什麼時候,父母對于孩子的
教育
都是相當重要的。家财萬貫,不如良好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