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作者:百科密碼

2014年1月份,奧巴馬總統宣布美國政府在未來二十五年内将撥款180億美元用來控制五大湖地區的亞洲鯉魚的數量。

美國政府治理黑魚16年累積耗費8億美金。

2015年7月13日報道,聖約翰河中捕獲一條30厘米長的亞洲虎蝦,科學家稱該物種是1980年代從卡羅萊納州實驗室跑出來的。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為什麼這些在大陸餐桌備受歡迎的物種,會在美國泛濫的如此嚴重?網上說美國泛濫的亞洲鯉魚是因為重金屬嚴重污染,是以美國人拒絕食用,事實果真是如此嗎?

亞洲鯉魚泛濫美國

首先說明,入侵美國的亞洲鯉魚是泛指,不是我們中國特指的鯉魚,在美國泛濫的亞洲鯉魚有鲢魚、鳙魚、銀鯉、草魚,其中鲢魚、鳙魚最多。

那亞洲鯉魚是如何進入到美國的呢?

由于當時美國南部地區淡水水域由于污染導緻水體富營養化,出現藍藻爆發、赤潮等危機,對當地的生态環境破壞非常嚴重。按理說水生植物、藻類是淡水魚最基礎的食物,理論上是越多越好,但這些藻類過度生長會導緻水道堵塞,魚類生存環境受限,最直接的是進入魚鰓導緻死亡。藻類的死亡分解也會導緻水體含氧量下降,水生動物窒息。

因為亞洲鯉魚是濾食性動物,主要吸食水藻、有機水生物,是以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美國從東南亞國家進口到本國南部地區,用來清除魚塘和湖中的水生植物、藻類、污染物和寄生蟲等。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謠傳:美國不吃亞洲鯉魚是因為金屬污染

從美國引入亞洲鯉魚的用途來看,金屬導緻水體污染藻類過多,亞洲鯉魚正好吃掉這些水藻,是以判斷美國的亞洲鯉魚重金屬污染嚴重。

這個推論看似站得住腳,但卻沒有科學依據。

根據金屬富集原理,金屬被吸收進生物體内但無法通過代謝排出,越處于食物鍊上層的生物體内富集的金屬越多。在水生物中,肉食性>雜食性>草食性,亞洲鯉魚在食物鍊底層屬于草食性生物,金屬富集程度最低。是以,從金屬富集原理來看即使是特大号的亞洲鯉魚,它的重金屬富集程度也不會有肉食性的魚類那麼高。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此外,鲶魚(cat fish)在美國俗稱鉗魚,官方産地在密蘇裡州、愛荷華州、田納西州等地。它的食性和亞洲鯉魚相似,生長環境也相似,如果亞洲鯉魚富集重金屬過高的話,它肯定也會重金屬超标。但是它卻是當地最愛捕撈的對象之一,每年約有800萬人捕捉它。從美國人每年的捕捉量和食用量來看,可以推翻這種魚類富集很高的重金屬。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原産于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鴨嘴魚(美國匙吻鲟)是美國一種大型的經濟魚種。上榜美國人民最喜愛魚類排行榜的淡水魚還有黃鲈、玻璃梭鲈、湖鳟等等,都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五大湖區找到。它們和亞洲鯉魚的生存環境一樣,也被美國人食用。再一次推翻了美國人是因為亞洲鯉魚重金屬超标而拒絕食用的謠言!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為什麼美國人不吃亞洲鯉魚?

上文的諸多例子可以說明,美國人是吃淡水魚的,并且還吃得不少。可為什麼就是不吃亞洲鯉魚,任其泛濫成災?

這個情況要參考中國小龍蝦入侵事件,現在大家是接受小龍蝦了,什麼麻辣、五香、蒜香口味,幹鍋、紅燒、油焖、火鍋各種烹煮方式,喜歡的不得了,但在十幾二十年前你可能聽都沒聽過這東西。

按理說亞洲鯉魚也泛濫多少年了,美國人也該吃慣了才對,但事實恰恰相反。

中國五千多年的美食烹饪文化不是他們能比的,小龍蝦煎炸烹煮這麼一做,全民都喜歡,亞洲鯉魚到了美國人手上,實在玩不出什麼花樣,一排排小刺難倒了他們。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再加之,歐美人使用刀叉進食,喜歡骨肉分離的東西,一塊魚肉裡面有小刺還要用嘴抿出來,這個他們很難做到,容易被魚刺傷了。吃起來這麼麻煩,一般家庭也就不樂意食用。

不過為了讓群眾樂意接受多刺的魚肉,美國政府也是變着花樣的來。你不是嫌麻煩處理不好小刺嗎?

工廠可以幫你把小刺剔了當魚排賣;嫌魚刺太麻煩那可以全部攪碎了,做炸魚餅、魚條;甚至都不用你料理,直接做成熟食魚罐頭,加熱既食。

不過,“矯情”的美國群眾還是沒有接受亞洲鯉魚!

雖然小刺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是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亞洲鯉魚身上的土腥味讓美國群眾難以接受。

河魚有土腥味兒很正常,一般在大陸吃河魚都現殺現吃,這樣就可以減少這個土腥味,是以也基本不會吃河魚凍品。在美國為了防治亞洲鯉魚,根本不允許活體運輸,被事先殺過的亞洲鯉魚一路冰鮮到工廠,再到超市味道肯定不怎麼樣。

而且這些亞洲鯉魚生長年限長、個體大,土腥味更重,美國不用什麼重料烹饪,簡單煎炸一下,肯定不好吃啊。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就因為這一點,想把在美國泛濫的亞洲鯉魚凍品運到中國來賣,根本不現實。我們吃魚講究新鮮,即便你冰鮮空運過來,再便宜,也沒人買。

比較現實的出口方式,可以考慮加工制品,并且實際上已經有人做了這樣的嘗試。

2014年中旬,一個中國投資者團隊宣布和美國兩河漁業達成了一項重要的合作,在接下來的三年内兩河漁業将向中國市場出口3500萬噸亞洲鯉魚産品,包括全魚、魚排、魚頭、魚尾和魚醬等。

大陸對進口食品也有很嚴格的檢驗标準,金屬檢測超标的魚類制品是無法進入國内市場的。這些罐頭能出口到大陸,再一次佐證了美國的亞洲鯉魚重金屬沒有超标!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美國人病急亂投醫”?

在美國有這樣一種說法,并且呼聲較高。

因為亞洲鯉魚泛濫,是以當地人特地引入亞洲黑魚來防治亞洲鯉魚,這個說法聽起來也挺合理。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病急亂投醫了,黑魚作為亞洲的頂級掠食魚類,不光戰鬥力驚人,更擅長偷襲獵物,經常藏匿于水草叢中,伺機而動,捕食路過的小魚小蝦。小魚小蝦隻是相對概念,它們非常貪婪,吃得多長得快,當體型長得足夠大,甚至還會捕食青蛙、幼鳥,隻要能入口的活物,都不放過。肆意引進肯定會破壞當地生态,美國政府應該不會這麼做。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那亞洲黑魚究竟是怎麼進入美國的?

亞洲黑魚進入美國的原因衆說紛纭,最直接的就是觀賞魚放生。亞洲黑魚學名烏鳢,在中國也有“财魚”的稱号,因為身上的花紋像古代的銅錢而得名。它的花紋衍生種類繁多,人工培育的變種經常作為珍貴的觀賞魚售賣。

由于吃得多長得快,很快魚缸就容不下它,養不住了自然就有人将它放生,殊不知這種肉食性魚類對生态環境的破壞是巨大的。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通過推理作者個人覺得,亞洲黑魚很有可能是被當地人通過放生的方式進入美國的。

由于亞洲黑魚兩年性成熟,每年5-7月是它的産卵期,雌性黑魚會選取水草營造産卵巢,平均産卵兩萬枚。受精卵孵化期間,雄魚和雌魚輪流守護,孵化出的小魚還要在父母身邊生活20天左右才會散群。遇到危險情況,黑魚會把孩子吸入口中保護起來,因為這個特征,黑魚在中國還有個雅稱“孝魚”。

如此貼心的保護極大程度增加了後代的成活幾率,魚卵孵化兩星期後,身長達到1.1公分長;1.8公分後,小黑魚就會開始食用小甲殼綱動物和其他小魚。殺戮本能從小就展露無遺。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亞洲黑魚對氧氣的需求不高,特殊的魚鰓構造能讓他們在陸地上呼吸空氣,在缺水的環境下生活4天之久。除此以外,他們還具有強大的陸上行動能力,通過跳躍擺動的方式移動,在極端條件下,完成短程陸地遷移。

美國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無人吃,是因為重金屬污染嗎?真相來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亞洲黑魚在美國想不泛濫都難。即使政府反應迅速,開展雷霆行動,仍無法防止黑魚的擴張。截止2019年,美國14個州發現亞洲黑魚,侵入20%的淡水水域。

好消息是,相比亞洲鯉魚,黑魚基本沒有小刺,經過中國人民驗證,肉質脆嫩彈牙,适合片下來做酸菜魚、水煮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