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上之行,孫中山突感腹部絞痛,打開腹腔時,外科醫生當場慌了

第二次奉直戰争結束後,中國迎來了和平統一的機會。是以,身患重病的孫中山不顧病軀,不辭危險,堅持北上談判。

到達天津的當天,孫中山

高燒四十度

,但他還是抱病,前去會見張作霖。張作霖作為當時北中國勢力最大的軍閥頭領,孫中山想要實作自己的此次北上的目的,一定要先和張作霖進行談判。

會談中,老奸巨猾的張作霖對孫中山軟硬兼施,他一方面勸孫中山放棄聯俄主張,另一方面公然地對孫中山聲稱:

“我是一個捧人的人,可以捧他人,即可以捧你老,但我反對共産。如共産實行,我不辭流血。”

北上之行,孫中山突感腹部絞痛,打開腹腔時,外科醫生當場慌了

張作霖的态度與孫中山此時倡導的聯俄聯共政策截然相反,話不投機,立場不同,這次見面自然也是毫無結果。

孫中山與張作霖會面後,傳回了張園行館,在晚飯過後,孫中山就覺得自己身體很不舒服,腹部隐隐作痛,還有些發燒。随行人員趕緊請來了日本醫生診治,經過一番檢查,日本大夫給出的答案是:

“旅途勞頓,消化不良,以緻胃病,隻需靜養四五天即可複原。”

原打算在天津稍事停留,盡早入京的孫中山,不得不在天津休養。此後,孫中山雖然卧病在床,接見重要同志和賓客仍是接連不斷。然而,皖、奉軍閥的所作所為加重了孫中山的病情。

北上之行,孫中山突感腹部絞痛,打開腹腔時,外科醫生當場慌了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在陸軍部的宣誓就職宣言中說:

“本執政誓當鞏固共和,導揚民智,内謀更新,外崇國信。”

對于當時的孫中山來說,在改組國民黨後,提出了兩個特别明确的指導方向:

一個是要反對軍閥,統一中國,另一個是要反對軍閥背後的帝國主義,要廢除此前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但段祺瑞建立臨時執政府,馬上就要對外宣布要“外崇國信”,要遵守和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北上之行,孫中山突感腹部絞痛,打開腹腔時,外科醫生當場慌了

12月7日,段祺瑞更是在與日本記者談話中公然宣稱:

“孫所言之廢除不平等條約,餘殊不能贊同。”

翌日,又發表宣言,表示尊重與列強所締結的不平等條約。

在病榻上的孫中山聞之此事極為憤怒,盡管失望日甚一日,但是在孫中山書面回答天津群眾的信件中,仍然可以看見他的堅定:

“兄弟此來,不是為争地位,也不是為争權力,是為特來與諸君共同救國的。13年前,兄弟與諸君推倒滿清政府,為的是求中國人自由平等。然而,我們中國人的自由平等,已被滿洲政府從不平等條約裡賣給諸國了,以至于我們仍處于次殖民地社會,是以我們必須要救國。”

北上之行,孫中山突感腹部絞痛,打開腹腔時,外科醫生當場慌了

連日的操勞和時局的多變,讓孫中山的病情不但沒有任何緩解,反而隐隐有加重的迹象。在天津接受了22天的治療後,國民政府委員孫科,中央執行委員汪精衛等人在于宋慶齡商議後,決定讓孫中山轉到北京治療。

1935年1月26日,北京協和醫院209病房住進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就是時仍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

北上之行,孫中山突感腹部絞痛,打開腹腔時,外科醫生當場慌了

孫中山的到來,使得協和醫院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醫院方面立即召集了幾名最富盛名的醫生,對孫中山進行了非常仔細和全面的檢查和會診,經過緊急商讨,醫生決定對孫中山實施腹部外科手術。

1月26日下午6點30分,孫中山被推進了手術室,在手術室外,汪精衛、孔祥熙、孫科等人面色沉重,

而在手術室的隔壁,宋慶齡則是獨自一人在默默地祈禱。

北上之行,孫中山突感腹部絞痛,打開腹腔時,外科醫生當場慌了

手術室内,雲集了當時協和醫院最頂尖的一群醫生,有時任外科主任美國醫生泰勒、代理院長劉瑞恒、德國醫生克裡等,就在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次手術會是一次漫長等待的時候,

僅僅過了25分鐘,手術室的門就又被推開了。汪精衛等人趕緊上去,圍住醫生,幾句耳語之後,所有的人面色大變。

北上之行,孫中山突感腹部絞痛,打開腹腔時,外科醫生當場慌了

原來,當美國的主刀醫生泰勒打開孫中山的腹腔後,在場的所有醫生都心中一驚,

腹腔内已經發生了嚴重的病變,肝髒大部分都已經硬化,上面布滿了黃色的斑點,腹腔内多處組織甚至已經粘連在一起,

對于這種情況,别說是在當時,就是現在,也會讓最好的外科醫生束手無策。

當時醫生們所能做的,就是把那些病變化膿的組織進行簡單的處理,取出幾塊進行病理檢驗,

但也僅此而已。

兩篇都已更完,如果想詳細了解孫中山北上的前因後果,歡迎移步上一篇。

如果喜歡本文,期待你的關注

@南窗趣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