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線上WWDC
因為新冠疫情的關系,三十多年來,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首次完全轉為線上進行。在最令人期待的主題演講中,庫克攜一衆高管在總部園區先後出場,接連展示諸多軟體新品。臉上是職業的自信笑容,身邊是開闊的社交距離,甚至都見不到兩個人同時出現。這段事先制作的新品展示視訊,保持着蘋果廣告一如既往的高水準。

對蘋果使用者來說,這種新品釋出形式更簡潔明快,還能順便欣賞一下太空梭園區的景色和從未展示過的蘋果工作區景象。對開發者來說,也沒有太大的損失,免去了1500美元的高昂門票,還不用奔波矽谷的差旅之苦。或許庫克會略為懷念以往台下的掌聲,沒關系,現在體育直播都用上了人工背景噪音。
新冠時期的矽谷,線上釋出成為了主流。或許原主辦地聖何塞會對此深感失落,本地商家本就因為三個月停擺而損失慘重,WWDC轉為線上預計會損失高達900萬美元,畢竟去年有6000多人來到這裡參會,帶來了差旅住店餐飲購物諸多收入。雖然蘋果也有給聖何塞捐款,但這隻是聊表心意。今年矽谷大大小小的科技盛會全都先後取消或者轉為線上,真是雪上加霜之年。
疫情改變了群眾的生活工作,改變了WWDC的舉辦形式,當然也給蘋果帶來了不小的打擊。蘋果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比疫情之前的預期數字減少了50億美元,随後更是幹脆取消了今年的業績預期。還好現在的美國股市已經和基本面完全脫節,在疫情肆虐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全線飙升。蘋果市值也随大盤不斷創下曆史新高,如今已經突破了1.5萬億美元。
完全掌控競争優勢
今年WWDC的高潮部分,集中在最後的半小時,也就是Apple Silicon項目。在籌備了至少四年時間之後,蘋果電腦今天正式宣布告别英特爾處理器,轉用自己基于Arm架構的A系列晶片。這不是蘋果電腦第一次更換架構和處理器,但這卻是蘋果創辦四十多年來,第一次把全部産品的核心競争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外,蘋果還可以省下每年向英特爾采購晶片的幾十億美元(25億-40億美元)。
蘋果15年前告别PowerPC陣營,主要是因為喬布斯對IBM在處理器方面的進展不滿,認為拖累了蘋果與Windows PC陣營的競争實力。現在蘋果告别英特爾,當然也有對後者過去幾年性能提升緩慢的不滿原因。轉用自家晶片之後,蘋果電腦的研發步伐和性能提升完全取決于自己,再不用受到英特爾的限制。
使用自研處理器的最大戰略意義,是蘋果可以實作全線産品從底層的深度內建,完全發揮自己軟硬體的性能,加入機器學習和安全防護等諸多優勢。按照蘋果此前碾壓Android陣營的A晶片操作,用于電腦的A系列晶片應該也會“瘋狂加量加碼”(畢竟和自家硬體深度內建),實作性能的顯著提升。此外,功耗和散熱本是Arm架構處理器的傳統優勢,這意味着至少MacBook産品線可以做到更加輕薄和長續航,還可以進入5G網絡時代。
在展示過程中,蘋果進階副總裁費德裡奇(Craig Federighi)突然打開了身邊的iMac。這款桌上型電腦用的就是iPad Pro同款的A12Z晶片,運作着剛剛釋出的macOS Big Sur新版系統。費德裡奇先後示範了蘋果自己的Final Cut Pro、微軟的Office和Abobe的Photoshop三大軟體,都在這部A系列晶片Mac上運轉順暢,至少展現了不輸英特爾晶片的性能實力。
當然,更換處理器并不是蘋果單方面的舉動,需要推動整個生态系統實作遷移。當初蘋果從PowerPC過渡到x86至少花了三年時間。而這一次蘋果給自己設定了兩年的過渡期。為此,蘋果宣布重新開機Rosetta平台轉換軟體,向開發者提供向Apple Silicon過渡的開發測試硬體,在年底釋出自研處理器的電腦新品。按照蘋果的規劃,到時候大多數軟體都可以在新Mac上順暢使用。
五大系統繼續改善
除了Apple Silicon自研電腦處理器項目,蘋果還在主題演講中正常更新了五大作業系統。今天宣布的主要功能更新包括:iOS 14加入了桌面元件、App Clips小程式、應用智能分類抽屜;蘋果地圖推出了街景、自行車導航和限行提醒;增加了蘋果智能翻譯;iPadOS支援了手寫識别功能Scribble;watchOS加入了自定義表盤、睡眠檢測和洗手監測;macOS控制中心更加iOS化;safari加入了語言翻譯。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系統更新幅度并不算大,更多的是在小修小補,增添人性化功能,完善此前的體驗缺失。而且,很多功能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谷歌、微軟和騰訊的同類功能影子。過去幾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蘋果從手機到平闆到電腦,軟體體驗和生态系統越來越一體化了。
不過,今天還有兩大功能亮點。用NFC晶片解鎖汽車的CarKey功能終于登場了,寶馬成為第一批支援CarKey的汽車品牌,蘋果宣布未來80%的新車都可以用iPhone解鎖。過去一年全球熱銷的AirPods Pro加入了環繞立體聲功效,這個産品無疑又要迎來新一波銷量井噴。
顯然,今年的WWDC展現了蘋果過去幾年的最核心戰略:降低對iPhone的依賴,打造多元化産品線,大力發展服務業務。在蘋果營收繼續保持微幅增長的情況下,iPhone業務在蘋果的營收占比,已經從幾年前的接近70%,持續下滑到上一季度的不到50%。這顯然得益于AirPods、Apple Watch等新産品的熱銷以及服務業務營收的強勁增長。
三駕馬車增長乏力
多元化戰略的背後也凸顯出蘋果的最大挑戰:iPhone已經不再是蘋果的增長推動力了。自2015年創下2.31億部的銷量新高以來,iPhone的銷售均價在持續提升,雖然營收資料并不明顯,但實際銷量資料卻在持續下滑。IDC的資料顯示去年iPhone銷量下滑了8.5%,隻有1.91億部,創下了六年新低;也是全球五大智能手機廠商裡面唯一一家下滑的。
蘋果已經不再公布iPhone銷量。從2018年底到2019年,iPhone銷售額甚至連續三個季度大幅下滑。直到去年iPhone 11系列釋出後才重新增長,扭轉了iPhone部門的持續頹勢。但好景不長,今年第一季度蘋果又遇上了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當季iPhone營收再次下滑7%,甚至創下了四年來的同期最低點。
iPhone的最大問題在哪裡?市場研究機構Above Avalon的統計資料顯示,過去幾年首次購買iPhone的新使用者數量出現了大幅下滑,2019年僅有4800萬人首次購買iPhone,較2016年的1.29億人銳減63%。這個資料的意味非常明顯:iPhone越來越難吸引新使用者,銷量主要來自于現有使用者的更新換代。而且現有iPhone使用者的更新周期也在拉長。此外,如果全球經濟出現衰退,消費支出的下滑無疑會直接影響到價格高昂的iPhone銷量。廉價版iPhone SE二代,或許會成為今年iPhone的出貨主力。
iPad和Mac産品線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今年第一季度,傳統三駕馬車銷售額全線下滑。自2015年銷量突破2000萬部之後,Mac産品線的銷量同樣在持續走低,去年僅為1768萬部,今年第一季度更是銳減20.7%,市場佔有率也跌破了6%,再次落到了全球第五位。更換處理器恐怕并不能帶動MacBook的銷量回升。iPad的情況同樣如此,市場已經陷入了飽和狀态。無論iPad Pro怎樣驚豔,都很難再帶動銷量回到幾年前的峰值水準。
新興業務空間巨大
在傳統硬體增長乏力甚至出現下滑的情況下,蘋果的增長将主要來自于服務業務和新的周邊硬體,即從現有使用者手中獲得更多的營收。全球有15億活躍蘋果裝置,其中近10億都是iPhone。如何向這10億iPhone使用者提供軟硬體産品,成為了蘋果的增長關鍵。而且,在這10億iPhone使用者中,有5億人隻有iPhone産品。
雖然其他硬體增長陷入困境,但AirPods和Apple Watch卻是蘋果過去幾年增長最快的新硬體産品。這也是今天釋出會上重點改進軟體功能的兩大産品線。Apple Watch承載着蘋果打開智能健康藍海市場的最大希望,而據分析師郭明錤預計,明年AirPods總出貨量或将同比增長28%,達到1.2億部。按照庫克此前的預計,新硬體産品部門每年的營收已經超過了225億美元。而且上一季度蘋果手表有75%的銷量來自于首次購買使用者。
庫克早在2018年就預計服務業務會成為蘋果的第二大營收來源,成為蘋果最大的增長推動力。今年第一季度服務業務已經占據了蘋果總營收的23%,僅次于iPhone業務。得益于10億iPhone使用者,App Store應用商店、iCloud雲存儲、内容(音樂+視訊+閱讀+遊戲)、Apple Pay支付、Apple Card金融等服務業務都有着巨大的使用者增長空間。
但這一領域蘋果也同樣存在着小危機:反壟斷調查。應用開發者指責蘋果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強行收取應用内購買分成和打壓競争對手。除了在歐盟委員會因為應用商店遭受反壟斷調查之外,美國衆議院反壟斷小組也計劃要求庫克參加國會的反壟斷聽證會。蘋果将如何在美國和歐洲平安渡過反壟斷危機,維持應用商店目前的商業模式,将成為庫克今年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