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1歲的奇人起兵抗日,被日軍稱為鐵人,可惜被叛徒殺害

如果你有幸能夠穿越回去,去看看抗日年代的英雄們。那在1938年的安徽定遠縣,你将看到一幅讓人驚訝不已的畫面,一位須發皆白卻看起來炯炯有神的

71歲的奇人

手持大刀沖在最前邊,後邊跟着的一群農民打扮的戰士,他們有的拿着大刀,有的拿着紅纓槍,他們揮舞着大刀,手起刀落令日軍哀嚎遍野、四處逃竄。

被殺的聞風喪膽的鬼子将

這位古稀老人稱為“鐵人”。

這位古稀老人是誰?這群抗日武裝又是誰?他們身上有着什麼樣的故事?

71歲的奇人起兵抗日,被日軍稱為鐵人,可惜被叛徒殺害

圖為方紹舟

大家好我是滾滾,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抗日奇人古稀老人方紹舟的英雄一生。

初入革命推翻帝制

方紹舟的一生是傳奇的,他青年時讀書好學,是前清的優秀貢生。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他深感新式思想的重要性。與他人合辦“爐橋儲材學堂”,并親自出任校長,

緻力于傳播新思想、新文化。

71歲的奇人起兵抗日,被日軍稱為鐵人,可惜被叛徒殺害

圖為《馬關條約》簽訂

一個前清的貢生本可以在朝廷裡謀求一官半職,可以算是舊勢力的既得利益者。但他為了國家的未來,人民的幸福,卻放棄自己的利益,主動宣傳新思想,新文化。

從前清貢生到辦新式學堂,讓方紹舟邁出了參與革命第一步。

積極參與革命的方紹舟很快發現,隻是宣傳文化、思想是解決不了舊中國問題的,對待重病必須要下猛藥。很快他加入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在武昌起義後,他率衆起義,攻克爐橋光複定遠。

從此方紹舟将自己置身于革命洪流中,他縱橫沙場,為推翻帝制立下了汗馬功勞。

山河破碎古稀老人上陣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同年12月日軍準備一舉攻下徐州,此時的方紹舟住在上海已是一個古稀老人。聽聞自己的家鄉有難,他不顧自己将近70歲的高齡,毅然決然回到家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老的隻是方紹舟的身體,他的殺敵報國之心卻從未懈怠。

方紹舟回到家鄉後以保境安民衛國為己任,在集市等人群密集地,宣傳抗日号召大家守衛家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并組織當地各鄉的青壯年組成隊伍。

71歲的奇人起兵抗日,被日軍稱為鐵人,可惜被叛徒殺害

圖為方紹舟手劄

在他的号召下,當地鄉親們一呼百應。當即就募集到短槍2支,長槍56支還有若幹大刀、長矛等冷兵器。想要參加隊伍的人從四裡八鄉彙聚到了方紹舟麾下。

抗日戰争爆發後,日軍踏進中華大地,看着他們的暴行。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憤慨萬分,不論像方紹舟這樣的新知識分子,還是四裡八鄉的普通農民,在這一刻,他們都明白不趕跑日本人,再也過不了安生日子。在方紹舟的振臂一呼之下大家群起響應。

1938年1月1日,約1500餘人聚集在村前的空地,因為天氣寒冷,每個人說話、出氣面前都有一團熱乎的白氣,這麼多人站在一起呼出的白氣像是要溫暖整個天地。在長長的隊列中,一個個熱血健兒各自飲盡一碗米酒,莊嚴宣誓奮勇殺敵。

這就是方紹舟用自家财産組織成立的抗日别動隊,共有6個大隊,主要活躍在鳳陽和定遠地區。别動隊的主要武器還是紅纓槍、大刀和 少量槍支彈藥。

71歲的奇人起兵抗日,被日軍稱為鐵人,可惜被叛徒殺害

圖為抗日戰争最常見的武器紅纓槍

抗日别動隊的成立代表着鳳陽地區正式成立敵後武裝部隊,他承載着人們的期望。這也是70歲老人方紹舟的一生中重要轉折點。

雖然武器裝備極其簡陋,落後于敵人,

但是定遠人自古尚武,民風彪悍打起仗來生龍活虎、勇猛異常加上對地形熟悉和四裡八鄉的鄉親們的鼎力支援

,他們在敵後機動靈活地開展遊擊鬥争,成為令日軍心驚膽戰的抗日武裝。

在别動隊成立2個月後,他們一仗打響了自己的名号。2月底,方紹舟得到情報,日軍要向洪山口進犯。他便立即派遣兩個隊長各自帶領50名精銳,早早就埋伏在了鬼子的必經之路上。

嚣張的鬼子僅僅出動了60名步騎兵,便毫無顧忌地進犯洪山口。進入伏擊圈後,随着隊長一聲令下,别動隊從四面八方扔下了手榴彈,從天而降的手榴彈在敵人中間炸開花,喊殺聲、呐喊聲震徹山谷。

反應過來的敵人,倚仗裝備的優勢用機槍向山頂掃射,擲彈筒也開始瘋狂轟炸,一時間把别動隊壓在了山頂。這時候别動隊在山頂有地形的優勢,奈何沒有好的裝備也沖不下去。雙方就這樣僵持在了戰場上。

别動隊裝備大幅度落後敵人,這不隻是别動隊的困境,也是當時所有敵後遊擊戰場最大的困境。戰士們經常要用大刀、長矛來對付鬼子的機槍、迫擊炮。為了拔掉一個炮樓、據點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這大家可以了解李雲龍得了一門意大利炮,為什麼那麼高興了。

71歲的奇人起兵抗日,被日軍稱為鐵人,可惜被叛徒殺害

圖為抗日戰場上的炮樓

在後方等消息的方紹舟知道後,親自上陣,策馬揚鞭率領百餘人前去增援,和别動隊内外夾擊。鬼子見有我軍支援已到防線崩潰,狼狽逃竄。

這場戰鬥,别動隊繳獲了很多馬匹、槍支、彈藥等戰利品。打響了别動隊的名号,開報名參加的人跟多了。更重要的是敵人再也不敢随意從這裡取道。

除了巧妙伏擊外,别動隊也會看情況主動出擊。為了奪取敵人軍火庫,方紹舟輕率200名别動隊隊員出擊。不料敵人已有所準備,密集的機槍和鬼子的騎兵将他們包圍了。

情勢緊迫之下,狹路相逢勇者勝。200名視死如歸、豪氣沖天的别動隊隊員脫去上衣,拿刀沖進敵陣。

兇殘的日本鬼子自持武士道精神天下無敵,沒想到被這些穿着各色衣裳的雜牌軍砍翻在地。

方紹舟每戰都親臨指揮,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揮舞着大刀,沒人不為老人的神勇威武而敬佩。就連敵人也對他敬稱為“鐵人”。

在一個被擊斃的日軍屍體上發現了一封家書,其中有一句話

你們在國内都以為此次戰争會很快結束,其實還有很久,現在的敵人強硬異常,他們拿一隻鐵槍刺便一直沖鋒,真是勇敢得很……真是可畏

滿門忠烈

1938年1月,日軍攻占定遠,方紹舟家中所有女眷當時都住在定遠。而家中的男丁都已随軍出征。被日軍圍住後,自知不能苟全,為了免受日軍淩辱。

方紹舟的弟媳、兒媳和僅6歲的曾孫女一起投河自盡。

1940年春,當時的鳳陽縣抗日遊擊大隊隊長曹世嘉已經勾結僞軍頭子葉茂才準備叛變投敵。曹世嘉知道日本人對方紹舟恨得咬牙切齒,于是決定殺了他當作投名狀。

他親率40多人去“拜訪”老英雄,而此時他的叛徒面目還未暴露,方紹舟毫無戒備,被誘騙到城外麥田裡殺害,

時年74歲,方紹舟為偉大的民族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74歲的古稀老人他本能在上海含饴弄孫,安度晚年。但是因為他是心系家鄉和祖國的中華好兒女,他選擇了騎着黃骠馬,銀鬓在微風中飄拂着,馳騁在山崗上,站在民族自衛的大旗下是他像老祖父一樣慈祥的身型。

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争,方紹舟老英雄次次投身革命,在愛國的立場上奮勇鬥争。

後記

在中國人民波瀾壯闊的抗日戰争當中,湧現出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方紹舟老英雄隻是其中一個,在抗日戰争爆發前,他們或許是農民,或許是商人,或許是學生。但當日本侵略者踏進中華大地後,他們隻剩一個名字,那就是中國人。

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比拟的,平常看不出來但是當國家有危難時,你、我、他都會挺身而出,因為這種凝聚力是在我們骨子裡。

在國家危難時冒着生命危險站出來的都是英雄,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但也不能忘記英雄背後的人民。方紹舟正是因為有一大批支援他抗日的十裡八鄉,才能從零拉起一支抗日隊伍,才能在武器裝備大落後的前提下與鬼子周旋在敵後戰場,才能将隊伍規模從1500人打到4000人,這都是民心所向。

山河破碎匹夫奮起,英靈已逝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是中華民族永恒的楷模和驕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