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電企業加入造芯大潮:求變,更是求生

家電企業加入造芯大潮:求變,更是求生

圖檔來源@微網誌截圖

文丨雷科技leitech

2018年,格力董明珠女士宣布啟動造芯計劃,由于造芯制造成本很高,業内并不看好;2019年,發生了華為晶片斷供和被晶片卡脖子事件後,大家才真正意識到晶片的重要性。随後,包括康佳、長虹、海信和美的等家電企業殺入晶片賽道。

近日,美的宣布,自研的MCU控制晶片已量産1000多萬顆。資料顯示,美的2018年下半年進入晶片領域,2021年開始實作量産,主要生産MCU控制晶片,産量已經超過1000萬顆。面對缺芯困境,頭部家電企業先後進軍造芯陣營,會有戲嗎?

造芯是中國家電企業的出路嗎?

在使用者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和碎片化趨勢下,國内“芯荒”還未解決,“跨界造芯”成為行業趨勢。

近幾年,半導體大熱,除了行業内的廠商,汽車、手機、家電廠商,甚至地産、百貨等企業都接二連三的紮入造芯賽道。各行業跨界晶片領域或許有的是跟風,但對于家電企業來說造芯迫在眉睫,也是“缺芯少魂”的扼喉之痛。

目前,從格力、海信、康佳到美的,家電巨頭們都走在造芯路上,其中,美的确認研發的MCU控制晶片已經量産1000多萬顆。美的集團在互動平台表示,2018年下半年美的進入晶片領域,于2021年開始量産,主要投産的晶片類型為MCU控制晶片,全年産量約一千萬顆。公司未來将繼續提高晶片産量,并進入功率、電源等其他家電相關晶片産品。

除了美的,海信也在積極造芯,它在晶片研發上已有二十多年的積累。2005年6月,海信研發出中國第一顆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并産業化的數字視訊處理晶片;2015年以來,海信已釋出5顆畫質晶片;2022年1月,海信釋出中國首顆8K AI畫質晶片。對于家電産品來說,最核心的就是晶片。晶片的規格和晶片的性能,将左右着終端家電産品在市場上的競争力,決定了家電企業的利潤和經營效益。

TCL的造芯目标是晶片設計項目,目前已經有2個項目。TCL方面曾表示,其中一個晶片公司已經上市,未來還有其它企業陸續上市;2017年格力宣布成立微電子部門,計劃打造自有晶片,2022年1月,格力在互動易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用量較大的微控制器晶片與功率器件晶片皆已自主開發使用,并大量投入使用,部分晶片已開發至第二代。格力表示,公司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究已取得重大進展,自研晶片、器件得到量産驗證。

晶片被譽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整機裝置的心髒,晶片技術是整機的技術水準标志,展現了産品的核心知識産權和主要附加值。比如在彩電領域,中日韓企業圍繞顯示技術和産業鍊展開了激烈的争奪,長虹、海信和TCL等品牌通過自研晶片,不斷重新整理中國顯示畫質天花闆。

家電企業加入造芯大潮:求變,更是求生

圖檔來源于微網誌截圖

筆者認為,晶片會同壓縮機、電機等關鍵部件一樣,将成為家電産品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未來創新發展的方向。造芯被視為家電企業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出路,但并不是誰都有能力造芯。即便資金充足,但沒有豐富的資源和創新技術,也是一條難以走下去的路,需要不斷地試錯,成本也相應的增大。相比有經驗的晶片設計企業,家電企業難以在短時間内取得同樣的高度,是以不少家電企業選擇與晶片廠商合作或者參股的方式參與造芯。對于家電企業來說,隻有制造向高品質發展,産業向中高端躍進,從價格之争走向價值之争,才會獲得生機與前途。

家電企業造芯,方向各有側重

一般的家電晶片包括MCU主要晶片、電源管理晶片、連接配接晶片、驅動晶片和圖像處理晶片,以MCU主要晶片和圖像處理晶片為例,它們就像家電的大腦,能夠指揮和協調電視機各項功能。

家電企業由于定位和應用不同,各品牌發力的方向和側重點也不一樣。內建電路按照功能結構、制作工藝、應用領域及用途等次元來區分,可以劃分為多種不同類型。從産業鍊角度劃分,格力、康佳目前布局的半導體業務大多為與IC設計、封裝工藝相關。

TCL半導體将作為公司半導體業務平台,圍繞內建電路晶片設計、半導體功率器件等領域的産業發展機會進行投資布局;海信半導體晶片計劃,從事智能電視SoC晶片和AI(人工智能)晶片的研發;美的通過成立半導體公司,投資晶片企業等方式在半導體領域多有涉足,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尤其是在智能功率子產品(IPM)方面,美的已低調耕耘多年。通過國内家電巨頭公布的資訊可以看出,未來它們所拓展的半導體業務領域也不盡相同,各有側重。

格力電器很早之前就開始做IGBT(絕緣栅雙極型半導體,是一種半導體功率器件,空調的交流變頻等技術需要這種元件做支援)的封裝,對于空調内機的主晶片也已能夠進行設計,對于不能設計的部分采取委外加工的形式。目前格力電器的晶片主要是以設計為主,滿足自用為目的。

康佳方面曾表示,存儲、物聯網晶片是未來康佳半導體業務的兩大方向。康佳終端銷量大,未來市場也會越來越大,存儲業務值得投入。未來物聯網晶片技術将為家電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晶片領域做重點布局無論從現實意義還是戰略意義上來講都很有意義。

家電企業加入造芯大潮:求變,更是求生

随着物聯網的發展,智能硬體、智能家居、汽車電子等産業均是未來将爆發的市場,家電企業的晶片在供給自己的産品線同時,若能滿足其它行業的需求,不失為一種快速盈利的好辦法。在筆者看來,在晶片短缺的今天,家電企業布局半導體晶片并能夠自研自産晶片,不僅有利于企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國内“晶片慌”,還能夠改善或解決家電晶片卡脖子隐患。

高端晶片仍是家電短闆,如何突圍?

随着變頻、智能化技術的更新,家電晶片市場有望持續增長,為國内急需補上的短闆。變頻家電滲透率上升,驅動IPM功率晶片、MCU智能控制晶片高增長。目前,大陸主要在高端晶片缺口較大,但在中低端晶片上國産替代率高,如格力、美的、康佳、海信、長虹等主流家電企業都在晶片領域布局多年,在部分環節實作自産自足。

業内看來,家電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首先要保證家電産品供應鍊的安全可靠。去年受疫情影響,MCU市場漲價、缺貨、交期延長的現象十分嚴重,家電企業開源引流導入了新的MCU供應商。隻是,MCU作為電子物料中的關鍵一環,其供應商的供貨能力和産品實力必須經過審慎考察。

近兩年,國内多家家電企業陸續公布了晶片研發成果。部分家電企業在晶片領域已逐漸進入量産階段,各大家電企業正在加快布局,進而推動市場化程序。業内分析,家電行業造芯是必然趨勢,家電企業能否在未來家電智能化浪潮中掌握先機,關鍵在于晶片。不管是格力還是美的,如果造芯有所突破的話,對于企業增強在全國乃至世界的核心競争力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高端家電使用的晶片開發難度不高,但研發高端晶片卻很複雜有難度,是以國内家電企業容易在高端晶片上被競争對手等卡脖子,從供應鍊安全角度來看,家電企業着手研發高端晶片是非常值得做的。

家電企業加入造芯大潮:求變,更是求生

圖檔來源于電商産品截圖

在筆者看來,家電晶片缺貨隻是暫時的。随着國家和社會對半導體産業的不斷投入,家電晶片缺貨現象後面會逐漸的緩解,但作為生産型家電企業,也要做好庫存備貨,降低外界晶片缺貨對家電生産的影響。

大陸內建電路市場龐大,所需晶片大量依賴進口,在晶片産業還大幅度落後的情況下,不僅需要依靠市場的力量,而且需國家在資金扶持、政策引導上重點關注産業核心與薄弱環節。對于家電企業來說,通過自研晶片,可促進智能家電互聯互通,基于大資料為家電行業創造更多價值。雖然國産化晶片之路漫長,與國際水準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家電、科技等企業進軍半導體晶片領域并取得一定成效是一個好的開端,意味着大陸制造業未來将不再受制于人。

寫在最後

從目前來看,中國家電企業做自研晶片已初見成效,極大地改善此前受制于人的局面,打破晶片企業的壟斷。海信、海爾、TCL、美的、創維等家電企業積極入局,為大陸的造芯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也将帶動晶片價格逐漸走低,進而加速自身産品的成本控制。

相信在衆多家電企業和科技企業的加持下,大陸會盡快改變晶片領域“卡脖子”的局面,真正的由“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