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軍來說,上甘嶺為什麼會攻不下來?
恐怕到現在他們的專家也沒研究出來。他們研究模拟的結論都是一樣,憑借着自己強大的先進裝備,中國軍隊兩個主力師的力量是應該完全抵擋不住的。

1952年的下半年,北韓戰争開始進入了相持階段。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彭德懷總司令對十五軍的軍長秦基偉這樣說:
“如果沒了五聖山,我們将會後退兩百公裡而且無險可守。可以說是誰丢了五聖山,誰就得對這場戰争的失敗負責!”
當時美軍已經連續攻下了“喋血嶺”和“傷心嶺”,而且五聖山就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标。美軍的預計是以二百人的生命為代價,在五天之内拿下五聖山。是以,這次他們動用了多達七萬餘人的兵力...
1952年10月14日淩晨的三點半,美軍将領範弗裡特指揮美軍開始了進攻。
而這場戰役我方稱為“上甘嶺戰役”,美方則稱它為“三角形山戰役”。
比黃繼光還“硬”的戰士
這一天,上甘嶺主峰的标高直接被削低了整整兩米!
敵軍總共發射了有三十餘萬發的炮彈還有五百餘枚航彈!
四十五師的前沿部隊傷亡太大而不得不退入坑道,表面陣地已經全部失守。其中的十五個步兵連已經全部被打殘,人數最多的也就還有三十來人,少的還剩下不到一個班。
不過在19日晚,四十五師組織全力發動了一次大反擊。
龍世昌
是一名19歲的苗族戰士,他不聲不響地拿了一根爆破筒就沖了上去,敵人對他進行攔阻射擊,其中一發炮彈将他的左腿炸斷。龍世昌拖着已經被炸斷的傷腿拼命往上面爬,最後把爆破筒從槍眼裡杵了進去。
但是沒等他離開,爆破筒就被裡面的人給推了出來。于是他撿起來又往裡杵,杵進去一半截就杵不動了。
最終龍世昌就用胸脯頂住爆破筒往裡壓,導緻他的整個人都被炸成了碎片...
在0号陣地上,135團的六連幸存十六個人,他們在對敵人碉堡的爆破途中傷亡殆盡。其中六連還剩下的人有:營參謀長張廣生、六連指導員馮玉慶、六連連長萬福來、連通訊員吳三羊、還要我們熟悉的營通訊員黃繼光。
之後的事迹大家也都聽過了,不過其實黃繼光并沒有喊出那句讓人熱血沸騰的口号:讓祖國人民等着我們的好消息吧。他們炸掉了三個地堡,黃繼光在爬到最後一個碉堡前面的時候,全身也已經七處負傷。
他用力支起上身爬了起來,指導員馮玉慶明白他要幹什麼,大聲的喊道:“快,黃繼光要堵槍眼。”其實,犧牲之後的黃繼光身上并沒有流血,地堡前面也沒有多少血迹,他的血基本都在爬行的路途上流盡了。
人打光了也要守護主峰
20日早晨,敵人有一次組織了反撲,此時的45師已經沒有了一個完整的連隊建制,所有的步兵連的傷亡都在半數以上。不過,美軍開始投入的十七個營,傷亡也達七千之多,每個連也僅剩不足四十人。
美軍的一名随軍記者威爾遜報道說:
連長點名,答到的卻隻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12月24日的晚上,秦基偉将軍直接把警衛連補充到了一号坑道,總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正是坑道裡幸存的志願軍戰士為後方赢得了反攻時間。
10月30日,我方終于動用了一百多門重炮,以每秒鐘一發炮彈的數量向敵軍陣地轟去。美軍第七師的上尉尼基曾告訴随軍記者說:
“中國志願軍的炮火像下雨一樣,可怕極了。我們完全沒有藏身之處。”
但他沒想過,在10月14日我們的戰士面對的卻是每秒鐘六發炮彈的轟炸...
終于在五個小時之後,中國志願軍将主峰收複。
後來,美軍發動了多達四十餘次攻擊,45師剛補充的十個連也全部打光,但是之後随着45師最後一個連隊的增援到位,美軍基本被我軍反制。直到下午3點,連長趙黑林趴在敵人的屍體上寫了個報告派人送回指揮部:
我們鞏固住了主峰,敵人已經上不來了。
也就是在當天,美國人坦率又無奈地向外界承認:“到目前為止,這場戰鬥美軍是敗了。”
戰場之上的奇迹
在整個戰役中,我軍的飛機還有坦克完全沒有參戰!就連最後投入的火炮,也僅僅是美軍的四分之一:美軍發射了一百九十多萬發炮彈,還有五千多枚的航彈,而我軍卻隻發射了四十多萬發的炮彈。
後記:這場戰役勝利之後,美方軍隊再也沒發起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是以北韓戰場的戰局基本穩定在了38度緯線上。可以說這一戰就奠定了北韓的南疆北界。
其實,美軍不是輸給了天時地利。是因為他們忘記了一百多年前拿破侖講過的一句話:“中國是一頭睡着了的獅子。”,而這時,這頭獅子覺醒了。
參考資料:《解密上甘嶺》
志願軍中唯一被美軍俘虜的女戰士,戰俘營裡的舉動讓北韓軍人敬仰
東北往事:土匪出身的抗日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