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6年,魯迅去世後,宋慶齡為其舉辦喪禮,巴金等16位大佬擡棺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文豪,他就是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一生都緻力于寫文章,他是一位大作家,但同時,

他也是一位偉大的革命者,他的文章多數飽含批判諷刺的意味,他以筆為武器,以革命思想為行動綱領,喚醒了無數麻木的群眾。

1936年,魯迅去世後,宋慶齡為其舉辦喪禮,巴金等16位大佬擡棺

然而,在1936年10月19日的這一天,他與世長辭了。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痛失一位革命者,中華人民痛失一位同胞,中華民族痛失一個脊梁,舉國同悲。在他的葬禮上,

包括巴金和蔡元培等人在内的許許多多哀悼者,都前來悼念,都來見魯迅“最後一面”

一、魯迅先生

魯迅從小很喜歡看書,受家庭影響,

他看的都是四大名著和有趣的故事之類的書

,而不是四書五經八股文那樣的書籍。是以,從小魯迅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原以為他可以順順利利過完這一生,誰知道13年之後,他祖父做出了賄賂的事,是以祖父被逮捕了,接着,父親也病逝了,

好好的家庭,很快就走向了沒落

1936年,魯迅去世後,宋慶齡為其舉辦喪禮,巴金等16位大佬擡棺

原本周家是富裕家庭,鄰裡都對他們很熱情,但是當他們家沒落之後,鄰裡就再沒有過好臉色。于是,魯迅小小年紀就嘗盡了人情冷暖。22歲,他就去了日本留學,這一去,就是十年。

在日本留學期間,他一邊學醫一邊觀察生活,在看到國人被欺辱時,他義憤填膺,

在看到國人日漸麻木之後,他終于意識到醫生隻能治病救人,卻無法救治一個人的冷漠的思想,于是他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

他放棄了學醫,開始寫文章,

把筆杆子當作武器,希望用文字喚醒麻木的國民。

回到北京後,他就開始用文字抨擊各種封建思想,他的文字非常犀利,極具諷刺意味,直逼現實。于是很快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魯迅也徹底出名了。

1936年,魯迅去世後,宋慶齡為其舉辦喪禮,巴金等16位大佬擡棺

為了讓越來越多的人清醒過來,魯迅越發廢寝忘食,連自己的身體都顧不上,寫出了許許多多諷刺國民黨無恥行徑的文章,并引起了他們的不滿。

二、魯迅先生與世長辭了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使他知道他犀利大膽的文字會引起國民黨的不滿,他也沒有停手,

反而還因為長時間寫作而忽視了身體

。終于,魯迅先生病倒了,并在病倒之後沒多久,

魯迅先生就與世長辭了

他的去世,對整個文學界來說,是一種惋惜,對整個民族來說,是一種悲痛,

對整個國家來說,是一個無法估量的損失。

那一天,他的兒子才7歲,他看到自己的父親就安安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鼻間已經沒有了呼吸,他感到恐慌,而他的妻子徐廣平,同樣悲傷的難以自持。

1936年,魯迅去世後,宋慶齡為其舉辦喪禮,巴金等16位大佬擡棺

很快,魯迅先生去世的消息傳遍了整個中國。于是,許多人都前來吊唁。他們沉默着,不敢驚擾魯迅先生,

隻是臉上的悲痛還是洩露了他們的心情

。有一個曾經得到過魯迅幫助的文學青年蕭軍,最後忍不住崩潰痛哭出聲。接着,雪峰、宋慶齡等人也趕過來了,與魯迅的妻子和魯迅的弟弟等人一起安排喪事。

想到魯迅生前為大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逝世後卻不能得到國喪的對待,馮雪峰不免有些難過。因為

魯迅先生不是一般的文人,他是一位特殊的革命文人,他寫的文章多次批判國民黨,國民黨早就對他深惡痛絕,肯定不會為他舉行國喪。

三、魯迅先生的葬禮使用民族葬的儀式

宋慶齡覺得既然不能舉行國喪,

那麼就由她舉辦這次喪禮

。因為她是救國會的執行委員,由她出面自然可以順利舉行喪事。于是,這事很快就敲定了,出殡等事由萬國殡儀館承辦。

他們商量拟定了治喪的名單,包括蔡元培、沈鈞儒、沖突等人在内

1936年,魯迅去世後,宋慶齡為其舉辦喪禮,巴金等16位大佬擡棺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魯迅的學生,以及他的朋友巴金、田尊等人。當天下午3點,

魯迅的遺體被運到了萬國殡儀館

,到了萬國殡儀館之後,殡儀館職員就為魯迅更衣,與往日的素淨衣服不同,這一次,魯迅先生衣着華麗多了。隻是這樣的一幕,讓前來吊唁的人更悲痛了。職員給魯迅先生的屍身打了個防腐劑之後,各界人士就開始吊唁、瞻仰魯迅的儀容。

22日下午,大家就“誰擡靈柩”這個問題進行了讨論,有人覺得魯迅先生的應該由文化界來擡,但有些人認為魯迅先生是民族主義者,是以他不應該由文化界來擡,

最後沈鈞儒提出了解決辦法:起靈時文藝界擡棺,等到了公墓就換各界人士擡。

1936年,魯迅去世後,宋慶齡為其舉辦喪禮,巴金等16位大佬擡棺

這個辦法衆人都同意了,但是很快衆人又在接下來該給魯迅先生的棺木覆寫一個什麼樣的旗幟上發生了分歧,有人主張國葬,卻遭到了反對,理由是違背了魯迅先生生前的意願,

最後敲定了用民族的葬儀,象征民族魂。

所有事宜敲定之後,便開始出殡了。

由巴金等16人擡起魯迅先生的棺木,蔡元培和宋慶齡等人扶靈。

當魯迅先生的靈柩慢慢地從地上升起的時候,無數人落淚,那一刻,所有人都感覺到了悲壯。

魯迅先生以筆為戰,卻奈何生命隻留在了55歲這一年。

結語

在送葬的過程中,魯迅先生的兒子周海嬰說,他爸爸隻是睡着了。是啊,魯迅先生雖然軀體凝固了,

但是他精神長存,他将永遠活在我們的心目中。

1936年,魯迅去世後,宋慶齡為其舉辦喪禮,巴金等16位大佬擡棺

一個民族有這樣一個人,是民族的幸運。一個國家有這樣一個人,是國家的幸運。希望我們都能學習魯迅先生大無畏的精神,學習他救國救民的愛國精神,

然後積極努力上進,投身到祖國的建設浪潮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