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為軍事顧問,史迪威被蔣介石厭棄,陳納德被重用,原因很簡單

陳納德和史迪威這兩個外國人,對中國的抗戰曆史影響非常的深遠。

史迪威,是美國的進階将領,作為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他1942年3月的重慶,同時還擔任中緬印美軍戰區司令官。抗戰時期,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證公路的暢通,指揮的中國軍隊,提高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提高美國對中國的援助的援助作用,堅持讓戰争打下去。

作為軍事顧問,史迪威被蔣介石厭棄,陳納德被重用,原因很簡單

陳納德,隻不過是一個美國退役的空軍軍官,1937年被國民政府聘為顧問,抗日戰争爆發之後,他向蔣介石請求,願意以任何方式為中國效力。在他的幫助下,中國空軍美國志願航空隊成立,也稱為飛虎隊,在整個抗日戰争期間,擊落了300架飛機,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但是這兩個人作為蔣介石的外國顧問,對于中國如何有效抗擊日本侵略的問題上,他們的看法截然不同。陳納德和蔣介石的意見比較一緻,他們認為,隻要飛機、坦克、步槍到位,就能赢得最後的勝利。

但是史迪威認為,向要赢得戰争的勝利,唯一的出路就是徹底整頓地面部隊。

作為軍事顧問,史迪威被蔣介石厭棄,陳納德被重用,原因很簡單

1942年,陳納德向史迪威遞交了一封報告:隻要給他100架新式的飛機,進行中遠端轟炸,就可以幹擾群組織日本在海上和中國内陸河道的運輸,打垮日本空軍的士氣。

但是史迪威不以為然,他認為陳納德忽略的後勤保障的問題,目前空軍的主要認為,是保證喜馬拉雅空中運輸線,否則将閑置空戰、地面戰鬥的物資供應。

從這裡可以看出,史迪威的全局觀更好,他認為空戰和地面戰鬥,都是打敗日本的有效手段,兩者并不相悖,但是有一個輕重緩急。隻有保證運輸線的暢通,才能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中日戰場前線。

但是史迪威忽略了一個人物——蔣介石。

作為軍事顧問,史迪威被蔣介石厭棄,陳納德被重用,原因很簡單

蔣介石才是中日戰場的核心人物,陳納德的空中戰略,對于消極抗戰的老蔣來說,正中下懷。是以蔣介石極力推崇陳納德的空中戰略,以此粉飾他的消極抗戰。盡管他也願意打通滇緬運輸線,擷取更多的援助物資,但是他不願意向史迪威要求的那樣訓練中國軍隊,并投入緬甸戰鬥中。

蔣介石一心想用軍隊,維持在國内的統治。

另外,史迪威對蔣介石,把20萬的兵力,放在陝甘甯邊區十分的不滿。

抗日戰争時期,史迪威曾經建議蔣介石,調動封鎖陝北的國民黨部隊,和共産黨的部隊一起南下,抵抗日本對華南地區的反攻。這一個建議,深深的刺痛的蔣介石,最後蔣介石就連租借物資的配置設定上,也不允許史迪威減少對陝西軍隊的供應。

作為軍事顧問,史迪威被蔣介石厭棄,陳納德被重用,原因很簡單

也就是說,史迪威的一些政策,和蔣介石的消極抗戰相違背,最後導緻兩人沖突重重

1949年10月19日,在蔣介石的要求之下,史迪威被召回。取而代之的真實,與蔣介石關系比較好的魏德邁,很顯然,蔣介石使用外國顧問,唯一的準則就是維護其利益,任何與之相悖的外國顧問,都将遭到蔣介石唾棄,史迪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為我所用,自然推崇,陳納德就是;不為我所用,厭棄是最終結局,史迪威也就是證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