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肖複興老師的溫暖散文,照進了我的舊時光

有點尴尬,發現我也有一堆兒的老時光了,雖然不能說是跟肖大師同時代的人,但讀他的書竟然找到很多感同身受的感覺了。比如他寫《老屋牆上的年畫》,我便有滿滿的記憶感了。大約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家裡寫春聯貼年畫的活兒就交給我了。我媽媽不識字,我父親也是粗人,我成了家裡的文化人了,這類事變成了我說了算。是以每年的寒假後,臨近年關的時候,我會随媽媽上街挑年畫。買回來後也是我來張貼,貼什麼位置也是由我來定。我總是不舍得撕掉去年的牆畫,為了貼牆畫也算是煞費腦筋的。

記憶中以前的夏夜,是非常豐富的。讀《魚鱗瓦房頂上看北鬥七星》,我腦海裡夏日夜晚的記憶瞬間複蘇,山裡的夏夜真的很特别,那時候我讀國中,每年的暑假都會熬夜幫家裡抽水澆稻子。總記得那些年常常幹旱,還好我們村子下面有條小河,是官渡河的分支,便會從河裡往稻田裡抽水,往往都是夜裡進行。我會在前半夜幫家裡人看着潛水泵,看着管路别跑水等。其實蠻無聊的,空曠的野外稻田的田埂,或坐或躺,蛙鳴一片,還會有飛來飛去滿天遍野地螢火蟲。偶爾擡頭就會看到滿天繁星,密密麻麻挂在漆黑夜空中,分外熱鬧。我想告訴肖老師,山村夏天的夜空,清澈的繁星點點,會比城市的天空更豐富,更具詩意,更有人間煙火的意境了。

我雖然比肖老師小幾十歲,但感覺我的見識比他落後許多年了。比如他在《第一次坐火車》裡寫,8歲的時候跟鄰居姐姐一起坐火車去標頭,而鄰居小姐姐比他早下車,後面三四個小時的旅程由他自己一個人孤獨地完成,那種感覺很難忘。我于是想起我第一次坐火車,大約還是22歲左右了。我讀高中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我們縣城,後來去外地上學仍然是在河南省,通常都是坐汽車。22歲那年好像是去濮陽,于是選擇坐火車去鄭州再改坐汽車。其實那次本來應該乘坐直達的長途汽車的,坐火車實在比較麻煩,淩晨4點多趕火車,車上擠得沒有容身之地,特别折騰。但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車,雖一再被同伴埋怨吐槽,我還是死犟着說坐火車舒服。

人生中,總有那麼幾位難忘的老師。讀肖老師的文章《想起牛老師》,我自然想起了我的國中班主任。打初一開始,王老師就是我的班主任,他那時剛從師範學校畢業下來,特别年輕,特别青春,我也非常喜歡他。我記得聽他的課非常舒服,自然我的成績也非常好。初二的時候他繼續帶我們班,似乎打算一直帶到畢業的樣子,我就特别開心。那時候每學期的中間會有一次全鄉的競賽挑選賽,每次期中考試都我會滑鐵盧,不知道為什麼。是以每次的外出比賽,都沒有我的份,别提多灰心了。也許王老師看出了我的失落,都會找我談一次話,給予精神上的鼓勵。于是每次期末考試,我都會考出一個好成績。隻是後來到了初二下學期,我的成績下滑嚴重,到初三的時候,慢慢就掉隊了。我不知道那幾年是怎麼了,雖然後來讀了縣裡面的高中,但是感覺辜負了老師的期望。有一年跟同學們相約去看老班,還在老班家裡蹭過一頓飯,聊了許多事。再後來大家就失散了,我也很多年沒又回老家了。此刻讀到肖老師的文字,便在心裡想念起我的王老師,想要感謝他曾經很關注我,隻是我終歸不是他最優秀的學生之一,想想還是蠻喪的。他最優秀的的那些學生,後來有的在大學裡當教授,有的在高中當老師,他們都畢業于名校,而我的第一學曆是個小專科,無足挂齒。其實還很想再去看望老師的,隻是自己後面的成績實在沒什麼臉面,便也不再提起。往昔的同學慢慢也斷了聯系,想起一句話:貨比貨該扔,人比人……好吧,我忘了。

讀肖複興老師的散文集《我們的老時光》,的确有種暖暖的舊時光重上心頭的感覺。其實我讀了好多老師的散文,知道他自幼沒了親娘,姐姐又很早去了異鄉,家裡隻有父親的凄苦日子。後來父親回了趟老家,帶回來一個後媽,他跟這個後媽的感情由疏變親的過程,也是有許多故事。以及他愛看書,偷家裡的5元錢去買書看,如此等等的許多細碎光陰,都在老師樸實的文字流出來,讀來分外親切,溫暖感人。

“一道刺目的光,照亮塵埋網封的一件件往事,濺起四周一片塵陣飛揚”,肖複興憶往事、懷親人、念舊友、追故人、感人生,用生動的筆觸描摹出生活本質的肌理,流露出至善至美的人間真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