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肖复兴老师的温暖散文,照进了我的旧时光

有点尴尬,发现我也有一堆儿的老时光了,虽然不能说是跟肖大师同时代的人,但读他的书竟然找到很多感同身受的感觉了。比如他写《老屋墙上的年画》,我便有满满的记忆感了。大约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家里写春联贴年画的活儿就交给我了。我妈妈不识字,我父亲也是粗人,我成了家里的文化人了,这类事变成了我说了算。所以每年的寒假后,临近年关的时候,我会随妈妈上街挑年画。买回来后也是我来张贴,贴什么位置也是由我来定。我总是不舍得撕掉去年的墙画,为了贴墙画也算是煞费脑筋的。

记忆中以前的夏夜,是非常丰富的。读《鱼鳞瓦房顶上看北斗七星》,我脑海里夏日夜晚的记忆瞬间复苏,山里的夏夜真的很特别,那时候我读初中,每年的暑假都会熬夜帮家里抽水浇稻子。总记得那些年常常干旱,还好我们村子下面有条小河,是官渡河的分支,便会从河里往稻田里抽水,往往都是夜里进行。我会在前半夜帮家里人看着潜水泵,看着管路别跑水等。其实蛮无聊的,空旷的野外稻田的田埂,或坐或躺,蛙鸣一片,还会有飞来飞去满天遍野地萤火虫。偶尔抬头就会看到满天繁星,密密麻麻挂在漆黑夜空中,分外热闹。我想告诉肖老师,山村夏天的夜空,清澈的繁星点点,会比城市的天空更丰富,更具诗意,更有人间烟火的意境了。

我虽然比肖老师小几十岁,但感觉我的见识比他落后许多年了。比如他在《第一次坐火车》里写,8岁的时候跟邻居姐姐一起坐火车去包头,而邻居小姐姐比他早下车,后面三四个小时的旅程由他自己一个人孤独地完成,那种感觉很难忘。我于是想起我第一次坐火车,大约还是22岁左右了。我读高中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我们县城,后来去外地上学仍然是在河南省,通常都是坐汽车。22岁那年好像是去濮阳,于是选择坐火车去郑州再改坐汽车。其实那次本来应该乘坐直达的长途汽车的,坐火车实在比较麻烦,凌晨4点多赶火车,车上挤得没有容身之地,特别折腾。但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虽一再被同伴埋怨吐槽,我还是死犟着说坐火车舒服。

人生中,总有那么几位难忘的老师。读肖老师的文章《想起牛老师》,我自然想起了我的初中班主任。打初一开始,王老师就是我的班主任,他那时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下来,特别年轻,特别青春,我也非常喜欢他。我记得听他的课非常舒服,自然我的成绩也非常好。初二的时候他继续带我们班,似乎打算一直带到毕业的样子,我就特别开心。那时候每学期的中间会有一次全乡的竞赛挑选赛,每次期中考试都我会滑铁卢,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每次的外出比赛,都没有我的份,别提多灰心了。也许王老师看出了我的失落,都会找我谈一次话,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于是每次期末考试,我都会考出一个好成绩。只是后来到了初二下学期,我的成绩下滑严重,到初三的时候,慢慢就掉队了。我不知道那几年是怎么了,虽然后来读了县里面的高中,但是感觉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有一年跟同学们相约去看老班,还在老班家里蹭过一顿饭,聊了许多事。再后来大家就失散了,我也很多年没又回老家了。此刻读到肖老师的文字,便在心里想念起我的王老师,想要感谢他曾经很关注我,只是我终归不是他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想想还是蛮丧的。他最优秀的的那些学生,后来有的在大学里当教授,有的在高中当老师,他们都毕业于名校,而我的第一学历是个小专科,无足挂齿。其实还很想再去看望老师的,只是自己后面的成绩实在没什么脸面,便也不再提起。往昔的同学慢慢也断了联系,想起一句话:货比货该扔,人比人……好吧,我忘了。

读肖复兴老师的散文集《我们的老时光》,的确有种暖暖的旧时光重上心头的感觉。其实我读了好多老师的散文,知道他自幼没了亲娘,姐姐又很早去了异乡,家里只有父亲的凄苦日子。后来父亲回了趟老家,带回来一个后妈,他跟这个后妈的感情由疏变亲的过程,也是有许多故事。以及他爱看书,偷家里的5元钱去买书看,如此等等的许多细碎光阴,都在老师朴实的文字流出来,读来分外亲切,温暖感人。

“一道刺目的光,照亮尘埋网封的一件件往事,溅起四周一片尘阵飞扬”,肖复兴忆往事、怀亲人、念旧友、追故人、感人生,用生动的笔触描摹出生活本质的肌理,流露出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