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童年記憶,大多跟浏正街國小有關

我的童年記憶,大多跟浏正街國小有關

文|阿甲

畫|馬桶

我小時候是在浏正街國小裡長大的,因為我媽媽是浏正街國小的老師。

我記事的時候,浏正街國小叫燎原國小,我家住的教師宿舍就在學校裡面,是一排低矮的小平房,前後兩間,後面有廚房,廚房後面是一個院子。平房前面,有幾個水泥乒乓球台子,再前面是禮堂,過了禮堂就是大操場,操場盡頭就是教學樓了。

浏正街國小對面是肇嘉坪國小,當時叫工農兵國小,現在是長沙廣播電視大學浏正街校區。每到星期天,我媽媽就夾着一疊紙衣樣子,去對面的工農兵國小找她的閨蜜,給我和姐姐裁新衣服。

夏天傍晚,晚飯後,家家戶戶都把竹鋪子搬出來歇涼,大人們搖着蒲扇趕蚊子,聊家常。小孩子玩手電筒,扮鬼臉吓人。還有老師給我們講故事,教我們看牛郎織女星。下半晚,父母會把熟睡的我們抱進屋裡。

我的童年記憶,大多跟浏正街國小有關

冬天,媽媽把我們摁到被子裡面,灌上熱水袋,給我們讀《魯賓遜漂流記》。具體的故事記不清了,隻記得我盯着家裡散發着黃色光暈的燈泡,在媽媽不太标準的國語中沉沉睡去。

時常有調皮伢子被我媽媽留校,趴在乒乓球台上寫作業。我媽媽一邊生火做飯,一邊指導抓耳撓腮的學生們。有時爸爸下班回家,趁媽媽在廚房忙碌,會擅自作主把留校的學生放回家。

天氣好的時候,爸爸在平房前面做藕煤,有得閑的老師來幫忙,我們姐妹就在旁邊玩煤灰。藕煤曬幹後,我們和大人一起一塊塊搬進廚房。

最開心的是幫媽媽洗被子,光着腳,卷起褲腿,在大盆子裡踩被子,名正言順地玩水,還不被大人罵。

禮堂裡有一台黑白電視機,怕隻有十幾吋,做了個木箱子外殼,搭幾張桌子,高高的放在主席台上。毛主席逝世的那天,全體老師和家屬都擠在禮堂裡,擡頭看電視裡播放葬禮,不時有低低的哭泣聲。我們還小,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也跟着大人一起哭。

操場是一個小足球場,周圍有體育老師用白石灰畫的簡易跑道,還有沙坑、爬杆等一些簡單的體育設施。小時候覺得那操場真是大啊,每天和小夥伴們在操場裡瘋玩,直到斷黑,父母們穿過禮堂,我們一個個被喊回家吃飯。

那時候的細伢子很少有不挨打的,打人的工具主要是笤刷,就是用布條紮幾根竹掃把簽子。我家也有笤刷,放在櫃頂上,主要起震懾作用。有次,我和姐姐用椅子搭凳子,偷偷把家裡的笤刷取下來扔掉,被爸爸發現後,紮了一把更大的,我們就放棄了無謂的抵抗。

雖然一般不用,但我們也嘗過笤刷的滋味。有一回,我和姐姐玩尋寶遊戲,姐姐把脖子上的家門鑰匙埋到沙坑裡,由我去找,不知道為什麼,怎麼也找不到了,回家吃了一餐笤刷丫枝炒肉。

挨完打,媽媽責令我們站在廚房外的院子裡檢討,我扯着還在抹眼淚的姐姐的衣角,問:姐姐,你還痛不,我不痛了。媽媽聽見了,又好氣又好笑。

我的童年記憶,大多跟浏正街國小有關

姐姐小時候比我挨的打要多,我媽送她去學二胡,不想學或學不好,就要挨打。每天晚飯後,媽媽一邊織毛衣,一邊守着她練習,有時拉錯了,順手就用毛衣針打手闆。

那時候不懂大人的苦心,媽媽是怕她以後上山下鄉吃苦,學一門樂器,将來可以進文工團。姐姐也是争氣,國小就參加了市青少年宮的紅領巾歌舞團,穩坐二胡頭把交椅。後來文革結束了,知青都回城了,媽媽就不要求我學才藝。

學校出門是一條小巷子,巷子口有一家粉店,光頭粉一角,肉絲粉一角一,味道特别好。桌上有鹽和幹辣椒粉兩個壇子,勺子是用骨頭做的,每次隻能舀一點點。我每次生病,就可以一個人享受一碗肉絲粉,唇齒留香,病也好了一大半。

出巷子向左拐,再右拐,就到了藩後街,這是我童年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和父母去菜店、肉店買菜,跟姐姐一起去醬園打醬油,都在這條街上。

上國小一年級後,快樂就少了許多。我媽媽對我的班主任老師,也是她的同僚打招呼,一定要嚴格要求我,不聽話就授權他可以打。

我記得班主任是國文老師,姓淩,四十歲上下,個子很高,文革期間因打成右派,一直單身。淩老師真的把我安排在第一排他右手邊那個位子,上課稍有走神,就用教鞭敲我。這讓我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人也慢慢變内向了。

記憶裡,媽媽當班主任,早上沒時間管我們,上學前,辮子都是爸爸紮的,總是要等預備鈴響了,才匆匆忙忙頂着爸爸紮的辮子,嘴裡咬着早飯,抓起書包,跑過大操場,氣喘籲籲趕到教室裡,開始一天的學習。

國小四年級時,媽媽工作調動了,爸爸機關分了房子,我們一家搬離了浏正街國小,國小畢業後,基本上就沒去過了。

我的童年記憶,大多跟浏正街國小有關

那時候日子很慢,常常盼望着快點長大。後來長大了,又覺得日子過得飛快,童年的時光是那樣遙遠。

早幾年,我和老公去那邊辦事,特地去了一趟浏正街國小,站在鐵栅欄門外向裡面張望,全然不是我記憶中的樣子了,大門變成了拱形門,印象中的大操場也不見了,巷子也沒那麼長了,前後左右都蓋起了樓房。

還沒等我感歎,一個年長的門衛出來,問我們做什麼的。我一吐舌頭,說,沒事看看,馬上就走,然後牽起老公落荒而逃。

作者介紹:阿甲,土生土長長沙妹子,80年代的文科生,業餘碼字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