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篡位者不在少數,為何後人很少責怪篡位的趙匡胤?

對篡位者的評價,是多方面的一個綜合評定,我們不能隻看他“篡”這個行為。

篡位前,王朝運轉如何?王朝君主如何?

趙匡胤篡的是後周,柴榮去世後,柴宗訓孤兒寡母臨朝持政,主少國疑,朝中門閥林立,朝外藩鎮割據,整個國家是一個内憂外患的局面。

曆史上篡位者不在少數,為何後人很少責怪篡位的趙匡胤?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國家不一定有時間等到柴宗訓長大了,朝中迫切需要一個能人站出來穩定局面,趙匡胤站出來,是符合當時的人望的。

取代前朝,趙匡胤都做了些什麼事?

王朝更替,前朝皇帝能活下來的其實都不多,正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在屠殺前代皇族這個事情上,大家都不手軟。

項羽入鹹陽,殺秦王子嬰;劉裕代東晉,晉恭帝被棉被悶死;隋滅,楊廣崩于兵變,隋恭帝楊侑十五歲終,死因不明;唐滅,唐昭宗被弑,唐哀帝遭鸩殺……

至于五代十國的更替,皇族被殺的就更多了。

曆史上篡位者不在少數,為何後人很少責怪篡位的趙匡胤?

??但是趙匡胤代後周,作為前朝皇帝的柴宗訓竟然好好的活了下來,而且,待遇還不錯。

趙匡胤這個人仁慈,而且展現也不止于皇族,我們都知道,趙匡胤搞了一個“杯酒釋兵權”,大将們兵權被卸除之後,他也沒有大肆株連。

大趙厚賜衆将,衆人安度餘生,這種相安無事的情況,整個中國曆史上都不多見。

很多人說,如果能穿越,他們希望穿越回北宋,為什麼?趙匡胤厚養士人,而且這種傳統一直在兩宋沿襲。

知識分子很幸福,待遇都不錯,有人統計過包拯的工資,他是有名的廉臣,不貪腐、不受賄,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年收入折算到今天都有1300萬,這個數字遠不是今天的公務員可以比拟的。(當然,如果今天的官員有其他收入,那超過包拯是不在話下。)?

曆史上篡位者不在少數,為何後人很少責怪篡位的趙匡胤?

?這是對内,對外趙匡胤又怎麼樣呢?

趙匡胤創設北宋之後,通過不斷用兵,結束了唐代中後期以來的割據局面,完成了一統,這個功業一掃多年靡态,民心有了,士氣振了,國家也強了。

趙匡胤是有功勞的,除了篡位,你很難在他身上找到什麼黑點。

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那一點黑料還有什麼好抖的呢?

隋文帝楊堅跟趙匡胤的情況倒是有些類似,楊堅也篡位了,也結束了分裂、完成了一統。

而且,他也很少遇到口誅筆伐,楊堅的“開皇之治”讓國家走向強盛,百姓安居樂業,隋之府庫,甚至澤及初唐。

曆史上篡位者不在少數,為何後人很少責怪篡位的趙匡胤?

??趙匡胤頗有些“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意味。

北宋是結束了分裂局面,但它的疆域比起唐代則要小了太多,藩鎮割據、切割領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石敬瑭獻出了幽雲十六州。

幽雲十六州的喪失使中原王朝失去了天然的地理屏障,他們不得不暴露在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在戰略地位上而言,中原政權極為被動。

這塊地方不收回,就談不上真正的一統天下,趙匡胤當然也想,而且他也在積極布置,隻是二趙提前登場,把這一切都給葬送了。?

曆史上篡位者不在少數,為何後人很少責怪篡位的趙匡胤?

?一場“燭影斧聲”,北宋的路子開始走偏,二趙不懂“太祖長拳”,也不如大趙那麼有謀略,親征遼國後,他差點沒把命丢在北方。

然後怕了,不敢輕提戰事。

如果趙匡胤在,也許情況會有些不一樣吧,他算得上是壯志未酬。

說起來這類事情還真的不少,想好好打拼,求發展吧,偏偏家裡起了内讧。

大家同情趙匡胤,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對他的聲讨。?

曆史上篡位者不在少數,為何後人很少責怪篡位的趙匡胤?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