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如果美日全力拼死一戰,結局将會如何?

二戰基本上擺脫了傳統戰争的束縛,并且已經具備了現化戰争的雛形。那個時期的戰争一定程度上就是綜合國力,特别是工業實力的比拼。

二戰前夕,日本充其量隻是個二流,甚至三流的工業國家。排在它前面的有美國、蘇聯、德國、英國等國家。

二戰,如果美日全力拼死一戰,結局将會如何?

我們先來看看工業産值這個名額。

1938年,美日的工業總産值分别占到世界的28.7%和3.8%,兩者之間的差距巨大。盡管經曆了1929年-1933年的大危機,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有所衰退,但美國還是保持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而經濟濟史學家羅斯托在其著作《世界經濟:曆史與展望》中統計:

1936——1938年,世界工業生産總值中,資本主義工業國占76%,其中美國一國就占了32%。

總體來看,日本與美國的經濟實力差距巨大。隻有經濟實力強了,你才有錢投入,才能調動更多的資源來投入戰争。

二戰,如果美日全力拼死一戰,結局将會如何?

統計資料表明,在太平洋戰争時期,美軍共投入财政總支出的90%以上,即軍費2815億美元來支援戰争。即便如此,美國國内一切運轉正常。

這得益于美元在國際貨币體系中的強勢地位。美國的戰争機器一發動,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促使資本主義國家來與其進行成本共擔。

二戰,如果美日全力拼死一戰,結局将會如何?

相對于美國,日本則要窘迫得多。太平洋戰争進入中後期,日本的軍工和軍費開支占到GDP的85%。日本在高軍費開支的推動下,國民經濟已經瀕臨破産。要不是完全國民經濟軍事化的支援,恐怕就要散架了。

時間再往前,1937年,日本政府财政收支為47億日元,同樣發動的侵華戰争就消耗了33億日元。折算成美元,相對于美國,日本真是小巫見大巫。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的軍費開支是以傾盡國力财力為代價的。

二戰,如果美日全力拼死一戰,結局将會如何?

此外,日本經濟和軍事對外依賴嚴重。有史料記載:

昔日産銅國日本在昭和時期也隻能一半自給。1940年銅的需要量最大,達23.4萬噸,而大陸的1943年最高産量僅12.3萬噸。半數銅是從美國、加拿大和中南美進口的。美國銅産量占世界産量的50%。

銅是制造武器(比如子彈)的重要金屬。一定程度上講,日本的武器就會掌握在别的國家手裡。尤其是銅就掌握在自己的對手--美國手裡,日本的軍備供應自然難以為繼。

這樣的日本根本就不是美國的對手。日本也是對自身實力的客觀認識,才最後孤注一擲轟炸了珍珠港。

二戰,如果美日全力拼死一戰,結局将會如何?

這其實是一個瘋狂的舉動。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全面參與了戰争機器,大幅度增加了軍費開支,美國軍隊在戰争中變得越來越強大,甚至成為了當時最強的軍隊。

就後備支援來看,日本也不占優勢。日本國土狹窄細長,幾乎沒有戰略縱深。而且事關經濟命脈的重工業集中分布“東名阪”三大都市圈内。如果發生戰争,這些城市很容易成為空襲首選目标。後來的東京大轟炸和廣島長崎原子彈事件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二戰,如果美日全力拼死一戰,結局将會如何?

相對于日本,美國則不存在上述問題。如果日軍僥幸登陸美國本土,東西廣袤的戰略縱深将是制約日軍的最大障礙。

總體來看,即便在沒有任何外界幹擾的情況下,美日拼死一戰,其結局也可預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