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信建投:全球新能源車銷量與動力電池裝機量高增長推動锂電裝置需求

中信建投:全球新能源車銷量與動力電池裝機量高增長推動锂電裝置需求

智通财經APP獲悉,中信建投證券釋出锂電裝置系列深度報告稱,根據測算,歐美2025年锂電池裝機需求在悲觀、中性、樂觀假設下分别為667GWh,827GWh、1004GWh。屆時,歐美本土锂電池産能預計為547GWh,則對應的裝機缺口分别為229GWh、389GWh、566GWh。國内2025年锂電池裝機需求在悲觀、中性、樂觀假設下分别為646GWh、750GWh、864GWh,目前頭部電池企業在國内本土2025年的産能規劃已經超過3TWh,可以覆寫國内裝機需求。

國内锂電池需求疊加歐美裝機缺口,将構成國内锂電的合意産能以及對應锂電裝置投資需求。根據測算,在悲觀、中性、樂觀假設下,2025年國内合意産能分别為1459GWh、1899GWh、2384GWh。2022-2025年對應锂電裝置需求分别為1209GWh、1649GWh、2134GWh。

另外,随着大陸锂電裝置競争力的增強,看到了裝置的出海邏輯,帶來海外增量需求。國産锂電裝置企業開始進入日韓、歐美動力電池企業供應鍊,比如杭可科技(688006.SH)在LG、SK的後道裝置中占有重要份額,先導智能(300450.SZ)進入LG、Northvolt、ACC等。2023年及以後,歐美電池企業産能擴充加速,有望更大規模采購國産裝置,存在出海邏輯的企業,可以獲得更好的成長性。

中信建投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全球新能源車銷量與動力電池裝機量高增長,推動裝置需求

國内新能源車銷量及滲透率: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9.8萬輛,同比增長113.9%。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5%,新能源汽車滲透率13.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國内零售滲透率為14.8%。

國内動力電池裝機量:2021年12月,大陸動力電池裝機量26.2GWh,同比增長102.4%。2021年1-12月,大陸動力電池裝機量累計154.5GWh,同比增長142.8%。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滲透率:2021年11月新能源乘用車注冊量為72萬輛,同比增長72%,滲透率達到11.5%。2021年1-1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超過557萬輛,滲透率提升至8.1%。

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2021年11月,甯德時代(300750.SZ)、LG、比亞迪(01211)、松下、SK On動力電池裝機量分别為12.1、5.5、3.6、2.9、1.9GWh,市占率分别為36.7%、16.7%、10.9%、8.8%、5.8%。2021年1-11月,甯德時代、LG、松下、比亞迪、SK On動力電池裝機量分别為79.8、51.5、31.3、22.5、14.6GWh,市占率分别為31.8%、20.5%、12.5%、9.0%、5.8%。

主要動力電池企業擴産跟蹤

2021年12月30日,甯德時代公告,拟通過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四川省宜賓市三江新區内投資建設動力電池宜賓制造基地七至十期項目,項目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币240億元。根據公開資訊統計,預計2025年甯德時代動力電池産能837GWh(含合資)。

2021年12月8日,蜂巢能源舉辦第二屆電池日釋出會,會上釋出了面向2025年的“領蜂600”戰略及四大支撐戰略,宣布公司2025年占據全球25%的市場佔有率,挑戰600GWh全球産能的目标(此前消息為超過200GWh)。同時在産品方面推出系列短刀電池新品類,未來将推行電動全域短刀化。

2021年12月29日,證監會披露已接收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材料,中創新航将正式啟動赴港IPO。未來資本金的注入将助力其2025年500GWh,2030年1000GWh的擴張規劃。

2021年11月30日,南韓交易所表示LG新能源(LG EnergySolution)IPO已獲得初步準許,或于2022年1月底挂牌上市。IPO 籌集高達 108 億美元的資金,以支撐其2025年430GWh的規劃産能。

锂電裝置動态跟蹤

锂電裝置招标:2021年10月以後蜂巢能源、甯德時代、億緯锂能、國軒高科等電池企業均有不同規模的锂電裝置招标。

疊片裝置趨勢更新:在刀片電池、短刀電池以及4680的推進下,疊片技術滲透率持續提升。中段裝置布局企業如先導智能、科瑞技術、赢合科技、利元亨等從不同路線相繼推出疊片裝置疊代産品。

串聯化成趨勢更新:串聯化成具備成本優勢,滲透率将持續提升。

4680大圓柱趨勢更新:電池企業加快布局大圓柱。目前特斯拉自供、松下、比克、億緯锂能在大圓柱推進方面均有較為不錯的進展,預計2022年可以看到量産産品。

風險因素

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不及預期;電池廠産能擴張不及預期;裝置持續降價。

本文編選自“ 高端制造呂娟團隊”,作者:呂娟;智通财經編輯:黃曉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