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信建投: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与动力电池装机量高增长推动锂电设备需求

中信建投: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与动力电池装机量高增长推动锂电设备需求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证券发布锂电设备系列深度报告称,根据测算,欧美2025年锂电池装机需求在悲观、中性、乐观假设下分别为667GWh,827GWh、1004GWh。届时,欧美本土锂电池产能预计为547GWh,则对应的装机缺口分别为229GWh、389GWh、566GWh。国内2025年锂电池装机需求在悲观、中性、乐观假设下分别为646GWh、750GWh、864GWh,目前头部电池企业在国内本土2025年的产能规划已经超过3TWh,可以覆盖国内装机需求。

国内锂电池需求叠加欧美装机缺口,将构成国内锂电的合意产能以及对应锂电设备投资需求。根据测算,在悲观、中性、乐观假设下,2025年国内合意产能分别为1459GWh、1899GWh、2384GWh。2022-2025年对应锂电设备需求分别为1209GWh、1649GWh、2134GWh。

另外,随着大陆锂电设备竞争力的增强,看到了设备的出海逻辑,带来海外增量需求。国产锂电设备企业开始进入日韩、欧美动力电池企业供应链,比如杭可科技(688006.SH)在LG、SK的后道设备中占有重要份额,先导智能(300450.SZ)进入LG、Northvolt、ACC等。2023年及以后,欧美电池企业产能扩充加速,有望更大规模采购国产设备,存在出海逻辑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性。

中信建投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与动力电池装机量高增长,推动设备需求

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9.8万辆,同比增长113.9%。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3.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14.8%。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2021年12月,大陆动力电池装机量26.2GWh,同比增长102.4%。2021年1-12月,大陆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154.5GWh,同比增长142.8%。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2021年11月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为72万辆,同比增长72%,渗透率达到11.5%。2021年1-1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557万辆,渗透率提升至8.1%。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2021年11月,宁德时代(300750.SZ)、LG、比亚迪(01211)、松下、SK On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12.1、5.5、3.6、2.9、1.9GWh,市占率分别为36.7%、16.7%、10.9%、8.8%、5.8%。2021年1-11月,宁德时代、LG、松下、比亚迪、SK On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79.8、51.5、31.3、22.5、14.6GWh,市占率分别为31.8%、20.5%、12.5%、9.0%、5.8%。

主要动力电池企业扩产跟踪

2021年12月30日,宁德时代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四川省宜宾市三江新区内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宜宾制造基地七至十期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240亿元。根据公开信息统计,预计2025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能837GWh(含合资)。

2021年12月8日,蜂巢能源举办第二届电池日发布会,会上发布了面向2025年的“领蜂600”战略及四大支撑战略,宣布公司2025年占据全球25%的市场份额,挑战600GWh全球产能的目标(此前消息为超过200GWh)。同时在产品方面推出系列短刀电池新品类,未来将推行电动全域短刀化。

2021年12月29日,证监会披露已接收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材料,中创新航将正式启动赴港IPO。未来资本金的注入将助力其2025年500GWh,2030年1000GWh的扩张规划。

2021年11月30日,韩国交易所表示LG新能源(LG EnergySolution)IPO已获得初步批准,或于2022年1月底挂牌上市。IPO 筹集高达 108 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撑其2025年430GWh的规划产能。

锂电设备动态跟踪

锂电设备招标:2021年10月以后蜂巢能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均有不同规模的锂电设备招标。

叠片设备趋势更新:在刀片电池、短刀电池以及4680的推进下,叠片技术渗透率持续提升。中段设备布局企业如先导智能、科瑞技术、赢合科技、利元亨等从不同路线相继推出叠片设备迭代产品。

串联化成趋势更新:串联化成具备成本优势,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4680大圆柱趋势更新:电池企业加快布局大圆柱。目前特斯拉自供、松下、比克、亿纬锂能在大圆柱推进方面均有较为不错的进展,预计2022年可以看到量产产品。

风险因素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电池厂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设备持续降价。

本文编选自“ 高端制造吕娟团队”,作者:吕娟;智通财经编辑:黄晓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