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位喜歡玩弄權術的君主。在他統治晚期,因為太子讓他失望,是以廢掉了太子。同時,他又給各個觊觎皇位的兒子希望。是以,清朝出現了“九子奪嫡”。對于這幾個兒子,康熙并未徹底地信任某一位,而是采取“拉一打一”的政策。當其中一方勢力崛起後,他就扶持另一方的勢力。同時,他又不會讓另一方徹底打死正在崛起的這一方。總之,他玩的就是平衡。帝王心術,他用得爐火純青。

康熙劇照
因為康熙在去世前并未透露要立哪個兒子當儲君,是以當雍正繼位的消息傳出後,很多皇子和大臣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與此同時,在康熙駕崩的當晚,還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侍奉康熙達60年之久的心腹太監趙顯,被雍正處死了。雍正在這個節骨眼上處死趙顯,莫非繼位的事真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咱們接着往下看。
雍正劇照
康熙去世于1722年,享年69歲。而太監趙昌在他身邊就伺候了60多年,可以說是從小長大的玩伴。趙昌這種老資格,在清朝宮廷中占有十分大的話語權。可以說,他随便一句話,便會在朝野掀起驚天波瀾。而在雍正繼位的這個關鍵時刻,他卻忽然死了,不得不讓人懷疑雍正的目的。
趙昌
關于趙昌的資料,清朝史料記載十分模糊,應該是受到了雍正皇帝的人為幹預。但康熙禦用畫師意大利人馬國賢卻在日記中保留了一些關于趙昌的記載。據馬國賢介紹,趙昌在宮中的最高職務,應該是内務府總管,或養心殿總管。平日裡經常能接觸到一些核心機密,康熙在處理政事時,也不避諱他。
清朝大臣
雍正在處死趙昌後,對外公布了趙昌所犯罪行:一、在雍正身旁安插眼線,監視雍正的一舉一動,并把消息透露給雍正的競争對手。二、私自給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做了一把火鐮,勾結廢太子,意圖圖謀不軌。三、私自盜取國庫稅銀五千兩。而雍正處斬趙昌的主要罪名,便是最後一條。
繼位诏書
咱們再來看看這三條罪行。首先,在雍正身旁安插眼線,這肯定是康熙的意思。如果沒有康熙點頭,給趙昌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派人去監視王爺。其次,給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做火鐮,可能有交好廢太子的意思,但要說意圖謀反,圖謀不軌,就說不過去了。最後再說說A錢國庫稅銀的事。基本上到了他這個位置,已經不需要自己伸手貪錢了。下面的人搶着孝敬他都沒機會,他又豈會冒着生命危險去A錢國庫的錢?
十四阿哥
是以這些都是“欲加之罪”。那趙昌究竟掌握了什麼内容呢?應該是對雍正上位不利的一些東西。在民間野史中,康熙其實是想将皇位傳給十四阿哥,隻是被四阿哥雍正給搶了先。固然傳旨诏書是真的,但誰能保證這份诏書不是康熙死後,雍正命人寫的。如果康熙的口谕是“傳位十四阿哥”,那大清朝将會發生怎樣的動亂?是以掌握這些核心機密的趙昌,注定無法再活下去。雍正也迫不及待地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