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南移,收複故土真的有可能嗎?論南宋的戰争潛力

靖康之恥,是恥辱,金人掠奪了大量的财富和珠寶南下,河北,河東諸多地盤人心難平,而殘存的大臣們,文官集團紛紛南下,最終在杭州建立政權,升為臨安府,繼續維護統治,可能在後世看來南宋是偏安一隅,是無所作為,那果真如此嗎?亂世的情況下,南宋就沒有北上收複故土的可能嗎?看當時政權割據,諸雄争霸,和安史之亂其實也是挺相似的,當年的唐朝也是長安被攻破,皇帝逃亡,最終太子繼位,号令天下反攻最終光複唐朝,何況是面對窮兇極惡的金兵,沒有天下大勢,嶽飛再厲害也難以北上,那,南宋的戰争潛力究竟如何呢?

北宋南移,收複故土真的有可能嗎?論南宋的戰争潛力

首先是什麼,是天下大勢,是民心,雖然北宋朝廷在靖康年自己宋徽宗時期失去了太多的民心,各地起義紛紛爆發,而且不斷向異族低頭,割地賠款,讓百姓很失望,但是并不是對北宋朝廷失望,是對宋徽宗,宋欽宗二人的失望,也是有皇子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維護趙宋的尊嚴,趙構臨危不亂,在金營怒斥金兵,随後留下宗澤在北方指揮大局,帶領宗師南下,而且都城的選擇非常合理,臨安無論是經濟還是地理位置,或者說戰略位置,都是北上反攻的上上之選,盡管有多次換将,許多不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是趙構再次舉起了宋朝的大旗,宗澤,嶽飛,韓世忠等一大批将領在他的号召下用朝廷的名義繼續對抗金人,而一億多宋人也在趙構的保護下得以在南方繼續生存,盡管他有很多的不足,不夠強硬,但不可否認,他再次凝聚了人心,北宋繼續着大義。天時可以北伐。

之後呢?地利,北上要過河,金人肯定是沒有水軍的,就是說相對于防備金人過河,南宋北伐的可能性更大,金人一般過河依靠什麼?不是冬天黃河結冰,就是依靠羊皮筏子,這在有戰船的水軍面前,肯定是不夠看的啊,雖然說金人占據了幽雲十六州,但是之後的河東,河北諸多地盤其實是無險可守的,雖然金人騎兵戰鬥力強大,而且訓練有素,但是也不是無敵,畢竟宋軍經曆戰争磨練後,也是很有戰鬥力的,國仇家恨,自然可以打造一支強軍,最後在黃天蕩讓韓世忠幾千水軍差點殲滅金兀術十萬金兵,就是很好的例子,是以說天時地利,南宋其實都有,至于人和更不用說了,北方幾百萬,幾千萬百姓都等待着王師北定中原,而且金人扶持的劉豫和高氏政權,很多的士兵都是原來的宋軍,對北宋還是有所期待的,而且各地的民心可用,嶽飛北伐中不斷有義軍和民兵投靠就是這個道理,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都有,而且南方兵甲已足,糧草充沛,無論是皇帝需要用北伐的勝利來穩固自己的帝位還是将軍要建功立業,收複故土,都是有利于北伐的,是以貫穿南宋一朝,北伐都是擷取名聲的好辦法,壓制民意,就北伐。

北宋南移,收複故土真的有可能嗎?論南宋的戰争潛力
北宋南移,收複故土真的有可能嗎?論南宋的戰争潛力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也得看看對手吧?首先是中原地區金人扶持的傀儡政權,怎麼說,就和汪僞政權差不多,鎮壓百姓和農民起義還可以,和軍隊作戰就有些差距了,是以基本不足為慮,原來的張邦昌不是金人一南撤,就迅速跑到臨安和趙構投降了?然後是西夏,雖然西夏乘着靖康恥,宋自顧不暇突襲了宋軍,消滅了大部分西軍,但是西夏自身沖突重重,很難繼續擴張,需要消化自身,擴充戰争實力,而且面對金人的強勢,西夏是淪為附屬國的,是以西夏威脅強度不大,西遼也是自顧不暇,就是看最強大的敵人,金人了。金人崛起于完顔阿骨打,實力強橫,很快就滅掉遼國五京之地,基本完全吞噬了遼國,而且對遼國沒有做什麼大的改變,除了屠殺遼國士兵,之後對遼國内的漢人繼續委以重任,同時為了發展自身,不斷的掠奪宋人的财富,導緻中原大地民怨沸騰,這其實和殺雞取卵沒什麼差別,單憑賦稅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他們卻非要用武力奪取,短期來看确實很容易有大量的财富,卻不利于民意,民心。而且但凡是新生的武力政權,都有緻命的缺陷,就是上司人問題,完顔阿骨打在的時候自然可以威壓所有人,但是他去世後把位置傳給了小兒子,自然引發内部動亂,占罕想要狼主的位置,結果被小皇帝拉攏其他人幹掉了,内部的動亂也是金人實力削弱的重要原因,而且女真這個部落其實人口并不多,憑借自己來統治是很困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傀儡政權,也就是說他們就算全民皆兵,其實戰争潛力非常有限,糧草,武器裝備的補給都是大問題,是以金兀術被嶽飛擊敗幾次後,就倉皇撤軍,甚至想要北上,不要中原。因為他們的強大是暫時的,缺乏與之相比對的後勤,物資。是以說後來金人興盛不過百年就因為内亂重重而被蒙古消滅了。

分析完敵我局勢,就不難看出,北伐可行性非常大,是以嶽飛四次北伐收複了很多失地,甚至都打到了東京城下,将中原的金人置于一個尴尬的境地,軍隊到了中原想撤回草原不是想撤退就可以撤退回去的,缺乏水軍的他們很容易被包圍,戰鬥力再強橫,缺乏補給被困住,也是待宰的羔羊,他們南下就是靠着羊皮筏子和黃河結冰,可是黃河不是一年四季都結冰,宋朝水軍也不可能一直毫無作為。而戰争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金人統治階層都想着南下掠奪财富,沖突比較小,而狹小的南宋朝廷卻不是這麼簡單,有龐大的趙家皇族他們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有外戚向,鄭,朱三家,北宋末年把持朝政的太後都是這幾家的,他們也想維護自己的利益,還有功勳世家,比如名将高寵的高家,曹家等,最後,還有文臣,以秦桧,周邦彥等人為代表,他們不一定就反對北伐,但是武将勢力火大對他們來說更加難以接受,或者說,妥協退讓可以讓他們當相國,而北伐的成功會讓他們地位下降,他們自然不願意,當然,就算這些人影響力再大,趙構還是話語權最大的,他不想把自己的父兄接回來,不要認為宋徽宗丢了江山就覺得他很昏庸,其實朝廷,或者說江南很多官員都是他的心腹,當時南逃不是随便南逃的,很多地方官員都換了一遍,而且後來的苗劉兵變,背後就有宋徽宗的影子,可以說趙構也想恢複中原,畢竟宗廟的影響力在古人心中是無可比拟的,但是他更不想讓自己的父兄回來,然而他想沒用,宋以孝順治國,大臣,百姓都想讓他北伐,接回父兄,他隻能停止北伐,而這一心思在秦桧等人誘導下變成了對韓世忠,嶽飛等人的敵視,最終自毀長城,無力北伐。

北宋南移,收複故土真的有可能嗎?論南宋的戰争潛力

可以說,南宋的戰争潛力很強大,北方民心可用,經曆過戰亂的老兵,各地的農民起義軍,還有在傀儡政權的軍隊,都是助力,而且金人統治不穩固,戰線很長,且兵力分散,指揮合适是可以恢複故土的,隻能說歎息,最終南宋偏安一隅,金人也和曾經的遼國一樣,被繁華迷失了雙眼,最終被新生的蒙古一統天下,留下懦弱的宋名。我在想,北望王師又一年,該是何等絕望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