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大非偶,出自《左傳·桓公六年》,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偶,齊大,非吾偶也。”

意思就是,在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僖公準備把自己女兒文姜嫁給鄭國的太子忽。但太子忽卻推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齊國是大國,卻不是我的配偶。”
多年後,齊國被北部的外敵入侵,齊國危難,于是就向鄭國求救。鄭國國君忽接到齊國求救後,就派太子忽帶兵幫助齊國,一起攻打入侵齊國你敵人。
等齊國、鄭國聯軍打敗敵人後,齊僖公有感鄭國太子忽的恩情,于是舊事重提,再次準備将自己的女兒文姜嫁給鄭國太子忽。
這次太子忽同樣的推辭了。
别人問他為何推辭,他說:“以前我沒有幫助齊國你時候,你都不敢娶齊侯的女兒,如今幫助了齊國後,卻把齊侯的女兒娶了回來,這不就是用鄭國将士的性命來換自己的姻緣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鄭國的百姓會怎樣看我呢?”
這就是齊大非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