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因明治維新日本國力迅速增強,日本裕仁天皇對中國發動侵略戰争,裕仁天皇的言論不僅在軍隊中互相傳播,也在國内的百姓裡傳播着。當時的日本百姓都十分的信奉裕仁天皇,認為裕仁天皇是神明帶來拯救日本的,尤其是當時的日本女人更是對裕仁天皇無比的效忠。

是以在二戰時期,日本女人與日本男人相比,這些女人對戰争更是狂熱,許多日本女人國内大肆宣揚着男人要不畏戰争,勇于上戰場,要信任裕仁天皇的話,甚至很多的日本女人強烈要求自己的丈夫兒子上戰場為裕仁天皇效力。
并且還有大量的日本女人自動組織去街上遊行,就是為了讓男人們上戰場,而且這些日本女人在裕仁天皇的洗腦下甚至希望自己的丈夫在戰場上戰死,因為這樣是家族榮譽的象征,而丈夫死于戰場上的日本女人還會收到一大筆撫恤金與他人無上的尊重。
是以在二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士兵回到日本時,這些日本士兵受到了來自家人的冷嘲熱諷,家人認為這些日軍應該戰死沙場而不是戰敗回到國家,這樣十分的丢人,而且留在日本的百姓也并不認為這些日軍有什麼苦衷,日本百姓隻是認為戰争的失敗都是因為這些日軍貪生怕死,是以這些參加完戰争回來的日軍在日本受到了歧視。
并且大部分日軍的妻子都為自己的丈夫沒有戰死沙場而感到羞恥,她們并不願意在與自己的丈夫一同生活,甚至将丈夫趕出家門。當時美國駐軍日本,許多日本女人紛紛去找美軍,她們認為美軍高大威猛,并且富有,才不會像自己的丈夫一樣成為逃兵,而她們的這些舉動也着實讓那些日軍心寒。
是以當時很多的日軍在回國之後看見家中的模樣,都在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戰死在戰争之中而是回到了祖國,被自己的妻子朋友都當成逃兵一樣對待,當時的很多日軍因為心裡太過悲痛于是選擇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