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有為曾花150萬在瑞典買的一座島,100多年過去了,現歸誰所屬?

引言

我們知道,“戊戌變法”是清朝的一次回光返照,遺憾的是,此次回光返照随着六君子的死猝然結束。在當時,有聖人之稱的康有為卻僥幸逃脫,跑到了國外。對于這位“康聖人”想來朋友們也不算太過陌生,當初所謂的“公車上書”和他也是大有淵源的。不過,随着他和梁啟超逃往國外,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又重新回到了起點。

康有為曾花150萬在瑞典買的一座島,100多年過去了,現歸誰所屬?

01

康有為逃亡國外的十幾年,雖然看着好像很凄慘的樣子,其實他在國外生活得還是挺滋潤的。當年逃到日本,後來因為慈禧的原因而被轟了出去,但從此也就是天高任鳥飛了。當時的他,在加拿大開始建立保皇會,以身上的“衣帶诏”和一張光緒與他和梁啟超的照片為餌,建立起這個類似公司的團體組織,入會最小一美元,并許諾捐獻多少可以得到不同的回報,甚至平民也可以為相。

當時國外的華僑聽了他的宣傳,不少人慷慨解囊。史料記載,康有為收到捐贈六十餘萬元。這些錢除了辦了一些實業之外,也是他逃亡國外的主要花銷。這十六年他在歐亞大陸遊曆,遍經三十一個國家,幾十萬裡路,真的算是外國版的徐霞客了。意大利,法國,英國,丹麥,挪威等多個國家都留下過他的足迹。開個不恰當的玩笑,真的不敢相信這位康聖人是在逃亡,還是在旅遊。

康有為曾花150萬在瑞典買的一座島,100多年過去了,現歸誰所屬?

除了一邊逃亡一邊遊曆各國,他還娶了不少外國小妾,這對于一直倡導一夫一妻制的康有為來說,也算是有點打臉了,也不知道這位聖人是怎麼想的。不過,雖然走了很多國家,但是從小接受的畢竟是傳統的儒家教育,對于國外不同的文化風俗,這位康大人還是挺不習慣的。1899年,他曾在美國的時候就感慨過,說自己是世家子弟,而家族數百年以耕讀傳家,族中兄弟都是一面耕作一面讀書,像是在桃花源裡生活一樣。現在自己在國外逃亡,看着世界格局變化,也是深受震撼……在這種情況之下,他一邊為新事物震撼,一邊又為自己的思鄉情緒而糾結,這種沖突的心情大概也隻有那個時代的人才會有更深切的體會吧。

康有為曾花150萬在瑞典買的一座島,100多年過去了,現歸誰所屬?

02

一邊糾結一邊遊曆,并且還要尋找能安慰自己身心的辦法,最後他發現了國外的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公園。當時西方世界的公園在康有為眼裡還算是個小事物,因為彼時的中國有着很高尚的園林藝術,他覺得有興趣的是公園裡的衛生設施,和一些安全措施,這些比較現代化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滿意的地方。不過,公園再好也不是自己家的,對他來說隻是暫時休息的一個去處。于是,為了排遣鄉愁,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買塊地自己建立一個園林。

選擇了良久,他最後看中了瑞典的一個小島,康有為對于瑞典國家千百個小島有着很多的想法,于是他就在首都斯德哥爾摩東南的一個鎮上找了一個名為沙丘巴登的地方,并花費百萬買下小島建立了北海草堂。此地是按照他心目中家鄉的園林建築而設計的,待在這個園林裡,他覺得像是回到了家鄉一樣。不再有黃發綠眸的異國人在身邊走來走去,他可以安靜地回憶自己曾經有過的那些安逸時光,當然,還有那些老朋友。

康有為曾花150萬在瑞典買的一座島,100多年過去了,現歸誰所屬?

由于十分喜歡此地,是以康在這裡一住就是三年,在此期間,既撫慰了自己的身心,也在考慮當初政治上的得失。雖說他這個人有點志大才疏,但在中西融彙方面還是有着自己一絲獨到的見解。最終變法失敗,而且也不可能再有成功的機會,但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總還是能讓他覺得有一絲慰藉。

經曆了十幾年的逃亡,他終于在一個地方安穩下來。康有為在這段比較安定的日子裡,寫下了自己的旅遊見聞——《歐洲十一國遊記》。

康有為曾花150萬在瑞典買的一座島,100多年過去了,現歸誰所屬?

結語

不管怎麼說,康有為也是清末有名的改革家,并且用辦法組建了保皇一派,從某種意義上講也算是一種革新吧。隻不過這位革命者似乎總是幹什麼事都不幹脆,這也是導緻後來回國後,被張勳看輕的一大重要原因。在國外雖然是逃亡,卻風光了十幾年,但是回國後的他在政治上并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成就,而他精心建起來的北海草堂,在現世也已經被瑞典收回,隻留下那廢墟一樣的現狀,訴說着一段曆史的傷痕罷了。

文|南書房|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