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省人大代表劉康:涼山打造文藝副中心,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肖洋 見習記者 周翼

圖檔由熊貓優途《發現涼山》編輯部提供

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1月18日将在成都召開。1月17日,來自涼山州涼山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康帶着他的思考已經抵達了成都。

四川省人大代表劉康:涼山打造文藝副中心,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作為省人大代表和涼山文旅集團的掌舵人,去成都開會之前,他一直在涼山的山水、城市之間調研和思考一個問題:涼山已經許下了建設四川文藝副中心的宏願,在三農工作重心由脫貧攻堅轉移到鄉村振興的新發展階段,涼山的鄉村該何去何從?文化能不能賦能鄉村振興?

顯然,在他看來,在涼山建設四川省文藝副中心的新語境下,文化是可以賦能鄉村振興的。

涼山建文藝副中心

表達主要在鄉村在山野

四川省人大代表劉康:涼山打造文藝副中心,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省人大代表,涼山州涼山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康。

對于鄉村,對于文化,劉康有着深深的情結。

“文藝副中心的打造有在城市在廳堂的表達,但我認為,主要還是在鄉村在山野的表達。”劉康抛出來的第一個觀點,就讓封面新聞記者有點震驚。

面對記者的疑惑,他接着闡釋:中國的城市化程序雖然很快,但中華文化的根在鄉村。從涼山文藝的角度來講,一方面涼山文藝創作的素材人才來自于涼山6.04萬平方公裡、14個世居民族的村村寨寨、田間地頭,涼山從事文藝創作和表演的人才主要來自于鄉村,以涼山歌舞團為例,80%以上的藝術工作者都是從鄉村走出來的。

“他們生活在鄉村,在過去也許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發現了他歌聲不錯,或身闆兒很好,就進入到專業院團。”他說,涼山歌舞團的老團長巴莫布哈就是這樣從田間地頭走向了舞台的中央,成為一名優秀的民族舞蹈家。另一方面,涼山文藝創作的題材靈感源自不同時代山裡山外鄉村與城市間舊與新、傳統與現代、保守與開放、傳承與創新的沖突和融合。二十世紀中華舞蹈經典《快樂的諾蘇》、原生歌集《趕集》等優秀作品,題材都在鄉村。

四川省人大代表劉康:涼山打造文藝副中心,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劉康說,涼山建州70年來,在這片文藝熱土,生長出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文藝人才,還有曾經的話劇團、川劇團、平劇團,今天的歌舞團、交響樂團等文藝院團,在我們國家的文藝界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包括我們著名的音樂人吉克曲布、奧傑阿格、莫西子詩等等,他們的根在哪裡?”他自問自答:在鄉村,他們從鄉村走出來,又體驗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城市生活,山裡山外城鄉之間差異産生了巨大的碰撞,于是,有了藝術新的光亮。

涼山的鄉村

是一片被文藝浸潤的土地

劉康深深地眷戀着鄉村的藝術土壤,在他眼裡,孤獨的牧羊人在山谷裡思考,趕路的人迎着太陽歌唱,月色下的豎笛悠揚、月琴聲聲,在與天地自然的溝通中,這個民族如此浪漫又富有詩意。

四川省人大代表劉康:涼山打造文藝副中心,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他把視野拉到了遙遠的歐洲,說,大家去歐洲旅行,除了在都市裡感受廳堂裡的藝術,好多人更喜歡的是鄉村。

為什麼?

“因為歐州的鄉村有藝術,鋼琴、吉他、手風琴,還有在村野百姓家的建築藝術、生活藝術。”他又說,涼山的鄉村何償不是一片文藝的土地?衆多美術、攝影大作出自涼山,音樂、詩歌、戲劇佳品不斷,民族民間藝術更是豐富多彩,昭覺曾有一個村莊,數百年在生産口弦(世界上最小的樂器)。文藝伴随鄉村煙火在浸潤、漫延和流淌。

四川省人大代表劉康:涼山打造文藝副中心,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他皺了皺眉頭,接着說,“好多人看待西部看待鄉村,隻是在消費一些簡單的表象和不同,沒有能去感受它内在的精神質感,歌不停詩不斷,其實是内在豐富的厚積薄發。”言談間,他不由自主提高了聲量,像對記者說,更像是對大家說:涼山是以彜族為主體的14個世居民族的家園,每個民族都有她的精神和審美表達,我們需要擁抱它,尊重它。

文化是多面的,藝術是多元的。他希望,文藝工作者在創作時,不要放大低與俗,而是要把優秀的進階的美好的挖掘出來,展示表達出來。他衷心希望大家在看待西部、看待涼山的文化時,不要抱着一種獵奇的心态,而是把心态放平眼光放平,才能美美其美,美美與共,享受美好的精神營養。

東南西北布局新景區

用文化賦能涼山鄉村振興

在劉康的規劃中,明确了要将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究竟如何賦能?他認為,要通過文旅融合打造新景區作為載體。

四川省人大代表劉康:涼山打造文藝副中心,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西部的景區大都在山野鄉村,新景區打造能夠有效引領和推動鄉村振興。”劉康說,景區已經結束了傳統模式,新的表達一定是與鄉村振興結合,才有根有魂。一方水土一方人,紮根于鄉村文态、生态、形态基礎上的業态,才能迎風生長。他建議把文藝體、農牧漁、餐飲宿作為新景區三大營運支點,對新景區開發提出了“十六字方針”:尊重文化,敬畏自然、完善功能、提升體驗。最終在不同鄉村形成新的不同的文化生态,這才是差異化的競争力。

四川省人大代表劉康:涼山打造文藝副中心,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他透露,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具體操作層面,涼山文旅集團分别在涼山的東、西、南、北均有布局,那分别是:在東邊的昭覺縣打造谷克德高山雲地,在西邊的鹽源縣、木裡縣打造泸沽湖摩梭家園、柏林湖蘋果莊園和木裡王府、香格裡拉湖香巴拉驿站,在南邊的會東縣打造老君峰金沙谷,在北邊的冕甯縣打造冶勒牧羊谷。

在省兩會期間,他希望通過文化的視角發出涼山很美的聲音,也歡迎大家到涼山欣賞它的美、體驗它的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