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豬心髒移植手術成功,“人面獸心”背後的意義何在?】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浩浩耗
【手術後的危險期如何安全度過?】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北腫杜鵬
【艾滋抗體初篩陽性,等待複檢結果的過程是什麼感覺?】
小A是我兩年前在咨詢門診中見到的一位朋友,初見時他表情焦慮,眉頭緊皺,額頭形成個川字。落坐後,身體前傾,雙手不停地揉搓。開口第一句話是:“醫生,我初篩陽性,是不是确診的可能性非常大了?我該怎麼辦?“聲音裡帶着無助,甚至有一點哭腔。
我:“别急,初篩陽性也不一定就是感染了,能說說具體情況嗎?如果是化學發光法,有時候靈敏度過高,會出現假陽性的可能。”
小A:“我兩個月前發生了不安全的行為,剛開始沒在意,也根本沒往艾滋方面想,前幾天突然看到關于艾滋病的科普宣傳,就開始擔心,然後就想着去醫院檢測一下,結果就是初篩陽性。如果确診了,我該怎麼辦?我才25歲,大學畢業沒多久!”
我:“别急,慢慢說說看,我們來分析可能性。對方是什麼樣的群體?了解感染狀況嗎?”
小A:“對方是通過交友軟體認識的陌生人,我們在軟體上很聊得來,聊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互有好感,于是就約線上下見了面。對方看起來很健康,很陽光,不像是感染者的樣子。我一向比較謹慎,跟對方說檢測一下再發生行為,但對方堅持說自己是健康的。唉,當時明明有個聲音告訴自己不可以,但真見了面,本來就互有好感,就把持不住。一沖動,不但沒有檢測,安全套也沒有使用。”
ps:事前用試紙做快速檢測的安全意識很好,但是因為有視窗期的存在,即便檢測呈陰性,也不能說行為沒有風險。因為感染後處在視窗期的人,試紙檢測不出來,但同樣具有傳染性。是以,安全措施時刻不能忘記。
小A:“此後一段時間,我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也沒想過艾滋病的問題,心想他看起來那麼陽光,不可能是感染者,是以就繼續平靜安然地過日子。”
“偶然一次,我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紹說一次沒有防護措施的行為感染的機率大約是多少,突然腦海中又閃現出了那次行為,我開始特别擔心。于是,我就去附近醫院做了hiv抗體檢測,惴惴不安地等待,不停地在手機上刷檢測結果,直到看到檢測結果是陽性,心理防線徹底崩塌了。”
“這幾天都特别自責,問自己為什麼事前沒有檢測?為什麼沒有采取防護措施?也有怨恨,怨他為什麼可能知道自己是感染者卻不告訴我?但我内心還懷着一絲僥幸,也許結果不準确,可能是假陽性的,是以我還有希望翻盤。因為知道最終會到疾控做确證,想盡快知道結果,就跑過來了。”
ps:千萬不要試圖通過外表去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感染者,這并不準确。感染艾滋病毒後,除了有一部分人會出現類似感冒的急性期症狀以外,大多數人都處在此後的無症狀感染期,此時,沒有任何可以用于判斷的外在症狀。除非進展到了艾滋病期,會出現機會性感染或者惡性良性腫瘤。
我:“嗯,了解了。一次性行為也不一定會感染,也許是假陽性。比如化學發光法,參考值就是1,哪怕結果是1.01,也會判定有反應,會不會是這種情況呢?”
他拿出手機,讓我看了檢測報告,是定性的方法,顯示結果為抗體陽性。排除了敏感性過高的問題。
我:“那有沒有什麼特殊狀況呢?比如有沒有骨折?或者有沒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小A:“近期這些狀況都沒有發生。醫生,是不是我确診可能性非常大了?”說着,眼淚就快流下來了。
ps:有一些特殊狀态的群體,會出現抗體假陽性,我曾親曆的就有孕婦、骨折患者、肺癌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還有過一個尿毒症患者,都曾出現過抗體假陽性。
我:“别急,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等着确證的結果,也許就是假陽性。即便是真的陽性,現在無論如何焦慮也改變不了那個事實,此刻,我們能做的是想好怎麼應對接下來的生活。”
聽及此,他用一雙失神的眼睛望着我,看得我特别難受。我一面安慰他别急,一次行為感染的機率不高。一面鼓勵他,即便是陽性,好好堅持抗病毒治療,壽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艾滋病已經成為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疾病,雖然不能治愈,但是堅持規律服藥可長期存活。
他終于在久久忍耐之後放聲哭了出來,我站起身,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試圖給他一些力量和安慰,讓他知道,還有人願意聽他訴說,有人允許他脆弱。
哭過之後,他問,王醫生,真的可以活到正常壽命嗎?會不會很快就死?我還年輕,還有父母需要照顧,還有很多願望沒有實作,我不想很快就死。說着說着,他又哭了出來。
我再次給他解讀,如果感染了,好好規律服藥,病毒得到有效抑制,維持CD4在500以上,不影響預期壽命。同時,放下心理負擔,不需要擔心别人的眼光,因為沒有人可以看出他是感染者,照常生活工作就好。
那個下午,他在辦公室待了很久,我們一直在講未來怎麼從生理和心理上應對艾滋。聽完我的解釋,他似乎有一點放松,但仍帶着愁容。最後,我終究還是目送他惴惴不安地離開,也許他内心還是充滿惶恐。其實,我的内心也很遺憾,很掙紮,一個25歲的孩子,在他剛剛踏上社會之時,就可能要面臨生活給他的一個重創。但接下來的路,沒有人能替他走,我們除了鼓勵他,安慰他,他需要承受的還是得獨自承受。
作為我,希望他能慢慢走出陰霾,積極坦然面對。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CDC王麗娟醫生
【柚子會影響避孕藥?這竟是真的!】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六層樓
【寶寶輔食什麼時候添加?有哪些輔食信号嗎?】
随着寶寶的生長,慢慢地就到了吃輔食的月齡。可是第一次做輔食、喂輔食,家長們難免會手忙腳亂。其實隻要肯學習,我們就會發現寶寶輔食添加是有時間規律可循的,而且細心觀察還能發現吃輔食的寶寶會“發射信号”哦~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寶寶輔食添加的那些事。
寶寶輔食添加時間是什麼時候?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嬰兒4-6個月大時才能給他們喂輔食。而我國一般建議在寶寶6月齡,即出生180天之後開始添加輔食。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會根據寶寶的身體情況提前添加輔食,但建議最早不早于4月齡,最晚不晚于8月齡。
因為,這個時期是寶寶輔食添加最佳時間段。太早添加輔食的話,寶寶身體還不具備吃輔食的條件,加上輔食影響奶量,可能造成寶寶營養不良;而如果等到寶寶8-9個月後才開始添加輔食,讓寶寶對輔食産生興趣會變得非常難。
哪些信号表示寶寶要加輔食了?
如果家長能捕捉到寶寶的以下輔食信号,那就可以添加輔食了。
·頭能擡高豎直
·學會獨坐/扶坐可坐穩
·對食物感興趣,張嘴/流口水
·挺舌反應消失,不用舌頭推食物往外頂
奶爸tips:
挺舌反應是舌擠壓(舌頭推動)反射現象,是指将食物送進嬰兒嘴中時,他會用舌頭把食物往外推。
這一反射在嬰兒4個月大時會漸漸消失。他們慢慢學會用舌頭把食物放進嘴裡任何地方,然後吞咽下去。
初添輔食次數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對于初添輔食的寶寶,主要目的是讓其适應輔食的味道,這時不用考慮具體的輔食量或輔食時間。
一般,可以在寶寶吃奶前半小時喂輔食,不要等寶寶特别餓時再喂,這可能會讓寶寶很煩躁。
家長也可以根據寶寶的胃口随時調整輔食的量,隻要生長發育正常,就不要糾結于寶寶是不是吃得太多或太少。
剛添加輔食的寶寶,因為味道是自己從未嘗過的,是以可能會不太愛吃,這是正常的。再加上寶寶本來胃口就小,有時可能隻吃一兩口,家長一定不要期待寶寶能把碗裡的輔食都吃了,更不要強迫寶寶多吃,吃多吃少都由娃自己決定就好~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白衣奶爸
注意:知識官意見并非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個體疾病治療方案,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