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的生長發育特點
1容易彎曲變形
學前兒童的骨中有機物質和無機鹽類各占2分之一,有機物質的含量比成人高,無機鹽類含量相對較少,是以骨骼比較柔軟,韌性大,硬度小,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變形,随着個體不斷生長發育,骨内無機鹽沉積量逐漸增加,有機物質的含量相對減少,骨的彈性降低,硬度明顯增加,學前兒童的骨中有機物相對較多,骨的硬度小,韌性強,同時骨膜較厚,其中的成骨細胞比較活躍,有利于骨的生長和再生。是以,學前兒童一旦出現骨折,常會出現折而不斷的現象,稱為青枝骨折,學前兒童骨折後,愈合速度比成人快。是以,學前兒童發生骨折後應及時處理,否則會因斷骨愈合後斷面接口不吻合,出現局部骨骼變形以及骨的牢固性降低
2堅韌度較小
盧骨。胎兒出生後盧骨骨化程度較低,骨塊之間的直接連接配接還沒有完成,僅以結締組織相連接配接,這些部位成為囟門,囟門主要有兩處,分為前囟和後囟。前囟位于顱頂中央,在一歲到一歲半左右閉合,後囟閉合時間最晚在出生後4個月以前。囟門多見于頭部畸形,晚閉常常是因為缺鈣引起的
腕骨。新生兒的腕骨都是由軟骨組成的,一直到12歲左右骨化才基本完成。是以,學前兒童時期腕部耐性較差,做精細動作時,時間不宜過長,以防疲勞導緻腕部受損。
脊柱。随着年齡的增長,動作的發展,脊柱的生理性彎曲逐漸形成。新生兒的脊柱隻有骶部彎曲。在出生後3個月左右會擡頭時,形成頸曲,頸部脊柱向前凸,6個月左右會坐時,出現胸曲,胸部脊柱向後凸,一歲左右形成開始行走時,出現腰曲,腰部脊柱向前凸,嬰兒時期脊柱的四個生理性彎曲已經出現,但沒有完全定型,在平躺的時候又會消失,一般在23歲左右4個生理性彎曲才比較穩定
看到這些我想問你們後囟閉合時間也可以在多少個月也算正常?
景雨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