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有一公子風流倜傥,姓李名子學,有一天,他路過一家後花園時,聽到院中傳來姑娘的嘻笑之聲。那笑聲就像綿綿春風一樣,勾住了他的心。他停下腳步,想看看是何美人在此嬉鬧,他搬來幾塊石頭,踮起腳探頭望去,隻見兩名姑娘正在園内蕩秋千,看穿着打扮,是一主一仆。

院中正是楊家嫡女楊蓮亭和貼身丫鬟,兩個人玩得正興起,猛一擡頭,發現牆頭上有人正在看着自己,好一個俊俏的書生,真是一表人才。楊蓮亭一下子呆住了,與李子學四目相對,楊蓮亭不知所措羞紅了臉,趕忙把頭轉向一邊。丫鬟呵斥道:“哪來的登徒子,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偷窺,”李子學知道自己這樣不對,厚着臉皮嬉笑了幾聲,自報家門,表達了心意。楊蓮亭這時候擡頭說:“你若有意,不妨去向我的父親提親,”李子學聽完心中大喜,一口答應了下來,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第二天上午,他找到媒婆劉姨,去楊家提親。誰知楊父心中早有打算,他已經有了最佳人選。李子學知道之後,心急如焚,天天在楊家後花園外徘徊。這一天,他聽到楊蓮亭的笑聲,急忙叫住了她,告訴她提親被拒。楊蓮亭愣了片刻,說道:“我去找母親說明心意,求母親勸一勸父親。”楊蓮亭見到母親,傾吐了心事,母親看女兒既然心有所屬,無奈同意幫她說情。楊母找到楊父,把事情一一說了出來,楊父聽完勃然大怒,把楊蓮亭叫來痛罵了一頓。楊蓮亭羞愧難當,哭着跑回了閨房。過了兩天,李子學又來到院牆外,楊蓮亭哭着對他說了此事。李子學想了想,提出想要和楊蓮亭私奔,楊蓮亭心中早已認定他了,是以答應下來。兩人計劃好,三天後的半夜子時,在院牆處相會,帶着丫鬟一起私奔。丫鬟假意答應和她們一起走,轉身便向楊父告了密,因為她擔心走後,會禍及家人。楊父大怒,便将楊蓮亭關在閨房内,派了兩個家丁看守。楊父則連忙委托朋友,去向大戶人家提親,這戶人家也是名門望族,知道楊家女兒貌美如花,當即應了這門親事,定在一月後過門。楊蓮亭得知消息,生無所戀,當天晚上,割腕自殺。楊父悔不當初,大哭一場,将她送到山上掩埋。
李子學得到消息,跑到楊蓮亭的墳頭大哭了一場,回來後,就像變了一個人,父母看着不放心,便去找了一位看事的。經檢視,發現“他的一魂留了一個在墳墓裡,陪着楊蓮亭的鬼魂。看事人說:“唯一的辦法,就是叫魂,找最親的人,将他的魂喊回來。回到家裡,李子學的父母把他的舅舅請來,擺下一桌豐盛的酒菜。三杯酒下肚,李子學的母親講了請求,哭喪着臉說:“弟弟,我就這麼一個兒子,拜托你一定要幫這個忙。”舅舅拿起酒杯,一飲而盡,對着姐姐說道:“放心吧!這個忙,我幫了!”
來到了晚上,李子學的舅舅拎着一大捆火紙,來到楊蓮亭的墳前。他把火紙圍着墳墓擺了一圈,留下一個缺口,把李子學的一件上衣放在墳頭上。他點燃火紙,火勢立馬燃燒起來。他的舅舅喊道:“着火了,快點跑啊!”他伸手抓起衣服,轉身撒腿就跑,按照姐姐的叮囑,頭也不回的往家跑。跑到了家裡之後,他将衣服往李子學的身上一披,李子學慢慢的回過了神,他看了看舅舅,忙問道:你怎麼來了?舅舅看他已經恢複正常了。就告辭而去。
沒過幾天,他的父母看他無精打采的樣子,也沒在意,又過了兩天,母親見他還是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樣子,是以把他叫住追問原因。他支支吾吾的說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每天晚上他都和楊蓮亭在夢中纏綿,是以白天才沒精打采的。母親聽完大驚失色,拉着他去找半仙。半仙趕忙幫他查了一下,查完大驚失色道:“壞了,喊魂的時候,把楊蓮亭的魂魄一起喊回來了,她是以纏着你家的兒子不走。”李子學的父母吓得不知所措,急忙詢問可有辦法處理,半仙拿出一張符,讓回家燒了,警告楊蓮亭速速離開。回到家裡,李子學的父母依言做了。到了晚上,他的父母同時夢到楊蓮亭,她哭訴道:“我和李子學情投意合,我是不會離開他的!”李子學父母驚醒過來,是又害怕又無奈。從此以後,李子學的父母尋了好幾位高人,都無法趕走楊蓮亭。
突然這一天,村裡來了位道長,到是有一些能力。李子學的父母找到道長,求他趕走楊蓮亭。
道長來到他家,開始布法。一盞茶時間,楊蓮亭便現身,把自己的遭遇說給了道長聽,道長聽完深為同情,掐指一算,說道:“離此不遠有一名女子,正好剛死不久,不如成全你們吧。這時,道長嘴裡念着聽不懂的話語,楊蓮亭也消失不見了。剛死不久的女子名叫趙春泥,父母看到,已經死了的女兒又活了過來,開心不已,可是女兒卻說自己叫楊蓮亭,大家正在不知所措時,道長來了,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大家。
從此,她以楊蓮亭自稱,趙春泥的父母認她做幹女兒,她也嫁給了李子學為妻。楊家聽說後,趕來相認。楊蓮亭也原諒了他們,仍以父母相稱。
她們婚後生養了六個兒女,兩人相親相愛一直到八十四歲,倆人同時離世。
正所謂,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不過作為父母,且莫要棒打鴛鴦,包辦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