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有一公子风流倜傥,姓李名子学,有一天,他路过一家后花园时,听到院中传来姑娘的嘻笑之声。那笑声就像绵绵春风一样,勾住了他的心。他停下脚步,想看看是何美人在此嬉闹,他搬来几块石头,踮起脚探头望去,只见两名姑娘正在园内荡秋千,看穿着打扮,是一主一仆。

院中正是杨家嫡女杨莲亭和贴身丫鬟,两个人玩得正兴起,猛一抬头,发现墙头上有人正在看着自己,好一个俊俏的书生,真是一表人才。杨莲亭一下子呆住了,与李子学四目相对,杨莲亭不知所措羞红了脸,赶忙把头转向一边。丫鬟呵斥道:“哪来的登徒子,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偷窥,”李子学知道自己这样不对,厚着脸皮嬉笑了几声,自报家门,表达了心意。杨莲亭这时候抬头说:“你若有意,不妨去向我的父亲提亲,”李子学听完心中大喜,一口答应了下来,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午,他找到媒婆刘姨,去杨家提亲。谁知杨父心中早有打算,他已经有了最佳人选。李子学知道之后,心急如焚,天天在杨家后花园外徘徊。这一天,他听到杨莲亭的笑声,急忙叫住了她,告诉她提亲被拒。杨莲亭愣了片刻,说道:“我去找母亲说明心意,求母亲劝一劝父亲。”杨莲亭见到母亲,倾吐了心事,母亲看女儿既然心有所属,无奈同意帮她说情。杨母找到杨父,把事情一一说了出来,杨父听完勃然大怒,把杨莲亭叫来痛骂了一顿。杨莲亭羞愧难当,哭着跑回了闺房。过了两天,李子学又来到院墙外,杨莲亭哭着对他说了此事。李子学想了想,提出想要和杨莲亭私奔,杨莲亭心中早已认定他了,所以答应下来。两人计划好,三天后的半夜子时,在院墙处相会,带着丫鬟一起私奔。丫鬟假意答应和她们一起走,转身便向杨父告了密,因为她担心走后,会祸及家人。杨父大怒,便将杨莲亭关在闺房内,派了两个家丁看守。杨父则连忙委托朋友,去向大户人家提亲,这户人家也是名门望族,知道杨家女儿貌美如花,当即应了这门亲事,定在一月后过门。杨莲亭得知消息,生无所恋,当天晚上,割腕自杀。杨父悔不当初,大哭一场,将她送到山上掩埋。
李子学得到消息,跑到杨莲亭的坟头大哭了一场,回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父母看着不放心,便去找了一位看事的。经查看,发现“他的一魂留了一个在坟墓里,陪着杨莲亭的鬼魂。看事人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叫魂,找最亲的人,将他的魂喊回来。回到家里,李子学的父母把他的舅舅请来,摆下一桌丰盛的酒菜。三杯酒下肚,李子学的母亲讲了请求,哭丧着脸说:“弟弟,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拜托你一定要帮这个忙。”舅舅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对着姐姐说道:“放心吧!这个忙,我帮了!”
来到了晚上,李子学的舅舅拎着一大捆火纸,来到杨莲亭的坟前。他把火纸围着坟墓摆了一圈,留下一个缺口,把李子学的一件上衣放在坟头上。他点燃火纸,火势立马燃烧起来。他的舅舅喊道:“着火了,快点跑啊!”他伸手抓起衣服,转身撒腿就跑,按照姐姐的叮嘱,头也不回的往家跑。跑到了家里之后,他将衣服往李子学的身上一披,李子学慢慢的回过了神,他看了看舅舅,忙问道:你怎么来了?舅舅看他已经恢复正常了。就告辞而去。
没过几天,他的父母看他无精打采的样子,也没在意,又过了两天,母亲见他还是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所以把他叫住追问原因。他支支吾吾的说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每天晚上他都和杨莲亭在梦中缠绵,所以白天才没精打采的。母亲听完大惊失色,拉着他去找半仙。半仙赶忙帮他查了一下,查完大惊失色道:“坏了,喊魂的时候,把杨莲亭的魂魄一起喊回来了,她因此缠着你家的儿子不走。”李子学的父母吓得不知所措,急忙询问可有办法处理,半仙拿出一张符,让回家烧了,警告杨莲亭速速离开。回到家里,李子学的父母依言做了。到了晚上,他的父母同时梦到杨莲亭,她哭诉道:“我和李子学情投意合,我是不会离开他的!”李子学父母惊醒过来,是又害怕又无奈。从此以后,李子学的父母寻了好几位高人,都无法赶走杨莲亭。
突然这一天,村里来了位道长,到是有一些能力。李子学的父母找到道长,求他赶走杨莲亭。
道长来到他家,开始布法。一盏茶时间,杨莲亭便现身,把自己的遭遇说给了道长听,道长听完深为同情,掐指一算,说道:“离此不远有一名女子,正好刚死不久,不如成全你们吧。这时,道长嘴里念着听不懂的话语,杨莲亭也消失不见了。刚死不久的女子名叫赵春泥,父母看到,已经死了的女儿又活了过来,开心不已,可是女儿却说自己叫杨莲亭,大家正在不知所措时,道长来了,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大家。
从此,她以杨莲亭自称,赵春泥的父母认她做干女儿,她也嫁给了李子学为妻。杨家听说后,赶来相认。杨莲亭也原谅了他们,仍以父母相称。
她们婚后生养了六个儿女,两人相亲相爱一直到八十四岁,俩人同时离世。
正所谓,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不过作为父母,且莫要棒打鸳鸯,包办婚姻。